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文写作教学新思路探寻

2023-11-06艳,郭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应用文内涵育人

罗 艳,郭 静

(南京医科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人事处,江苏 南京 211166)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学改革新思路,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由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同时,努力探索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在各大高校有序推进。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日益多元化的能力需求、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文科类专业(包括文理兼收的管理类专业),越来越普遍地在培养计划中将应用文写作设为必修课。一方面,该课程较广的受众面,使其课程思政视域下隐性教育的可能性值得被深入探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该课程教学内涵本身,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建设可能,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既能启人清明唤醒其责任感,又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建构学生课堂之外不可或缺的综合性的人文背景,值得关注发掘[2]。

有关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思政意义及建设路径,总体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不够系统深入,特别是从教学内涵这一基本点出发、较全面指导实践的成果这一方面,还需更多建树,以为教育教学更新及教材更新提供充分借鉴。论文着眼于应用文写作基本教学内涵,深入探讨各教学模块课程思政的建设可能及可行路径,力求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提供更系统、深入且易于实践的新思路,为现有研究做必要补充。

一、概论导论中的思政视角

应用文写作在进入文种分类教学前,一般会有概论或导论,对基本知识要点、办文规则等有所导引。教学伊始的导论,便蕴含值得关注的隐性教育内涵。首先,应用文以传达汇报、办理事情为宗旨,通过文书进行工作沟通,因此,从行文格式到规则,再到语言风貌,都体现着同级或不同级单位交流的礼仪素养。比如,当行文事项与多个单位有关,下行文可以把这些单位都列为主送机关,上行文的主送机关却只能一个(直接接收的对象),其他用抄送;又如,不同行文方向的语言风貌,上行文要“谦敬”,平行文“平和”,下行文多讲求“严肃”等等。如上规范,所含不同级别机关办事时的必要礼仪,与个体为人处世的礼仪素养相通,教学对此做延伸讲解,也是引导学生做人做事的良好契机。其次,导论中还有一个重要角度,也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易忽略、教材编写易疏漏的,即对写作基础素养培养的导引,这其实是导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隐性教育的一块沃土。

从学生写作实训的多年反馈来看,语言表达能力本身的欠缺,比如逻辑问题,沟通中的分寸感、得体性问题等,频繁出现而不易解决。开课之始的导论部分,十分有必要针对写作基础素养的培养做好方向导引,给学生指出有效提升路径,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文经典的引导阅读。

优秀的人文经典阅读,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写作基础素养,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三观”、培育人文修养,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几千年历史洗练出来的精华,可谓语言营养丰富,更有文史哲交融的文本特点,蕴含丰厚的思政育人元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收获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春风化雨。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关联。

因此,优秀人文经典,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引导阅读,值得好好研究梳理,并作为教学伊始的导论的有机组成。这不仅是指引学生提升写作基础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润物无声的思想育人宝矿。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思政视角

党政机关公文,是指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这15种公文。

案例教学,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这类公文的案例教学,同时也是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一扇窗口。精心选择案例,便可以在专业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走近时政,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政治素养。

案例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文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以及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都做了非常明晰的阐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在“意见”文种教学中引用该案例,不仅可示范高水准写作,还能使学生加强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文也提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对写作素养、人文素养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有重要价值,这份文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热忱,是专业教学中实践思政育人的好机会。

案例2:当前国家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从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到标志“双减”政策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到后续相关推进的文件,不断推进的政策背后,有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育人等,在教学时切入相关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教育的意义乃至自身发展成才有更多的领悟和更明确的认知。

党政行政公文案例教学中思政育人的丰富可能,由上可略见一斑。当前我们获取这类教学资源的路径,也很便捷。随着政府办公信息化发展,从国家到各省市地方政府机关网站,都有专栏公布日常公文,从这里精选的案例,不仅行文质量高、具有写作示范意义,还能让学生了解政府各领域重要举措,体会时代与国家民族发展的精神要义,是非常好的思想育人素材。这一宝贵的网络资源,不仅可成为专业教学的优质案例资源库,也是发掘课程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内涵的一个重要来源。

三、礼仪类应用文的思政视角

礼仪类应用文核心特征是“礼”,大到致辞、小到请柬,所体现的“礼”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关注这类应用文“礼”的核心特征与细节呈现,透过对礼的阐释,来提升学生的素养,也是非常值得拓展的思政视角。

比如,礼仪类应用文中比较重要的文种——致辞(也称讲话稿),从起始以敬语来称呼、开头周到问候、结尾恰当祝福等细节,到主体层次的详略安排,都与礼相关。主体的回顾与展望两大层次,像庆贺、表彰等情境,适宜以回顾为主,肯定过往付出和成绩,而对未来的展望应温馨且简省;若是临别饯行、会议开幕等场合,则适宜多一些对未来的期许,展望的篇幅或与回顾平分秋色,或甚至超过回顾,这样的表达差异、分寸感把握,蕴含着人际交往中对“礼”的体察观照。教学时,若能从“礼”的适宜角度诠释,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写作的相关要点与细节,还可以使他们受到有益的人文熏陶。

此外,国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纪念场合的致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不仅是优秀的致辞范文,也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育内涵。而重大场合的国家领导人致辞,从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宴会的祝酒词,到近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外事活动上的一些重要讲话,不仅政治内涵深刻,更饱含国家理念、外交智慧等重要人文要义,都有可切入思政育人的好角度。

再比如,礼仪类应用文中讣告、唁函、悼词等丧事类文种,与中国古代报丧、吊唁等礼仪文化,有相承的关联,教学中若适当引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把握表达分寸,也能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礼仪的认知。

还值得一提的是,传达慰问之情与礼的唁函,若能从人情常理入手,来讲解该说什么、怎么说,从而达成安慰效果,不仅能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也能培养他们类似情境中应有的处事素养。而唁函写作,发函方与收函方关系不同,表达风貌也明显不同,如国与国之间较高级别规格的往来,更加庄肃凝练,而单位或领导给员工家属的唁函则可以更细致具体(特别是对生平事迹的肯定),感情表达也可以更细腻充沛,其中便也有为人处世的情理分寸。如上所举,都包含思想育人契机。

四、新闻宣传类应用文的思政视角

新闻宣传类应用文,涵盖极其丰富的时代、社会、文化内涵,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无论国内外重大要闻,还是科教文体类资讯,又或是予人警示的社会事件等,范文佳作都常含思想育人价值,在示范写作的同时,可引领学生了解时代精神、汲取文化新知、增长阅历见闻、展开生命思索。

尤其这类应用文中的通讯,以纵深报道为特点,篇幅相对较长(多可写至3 000字),重大事件、典型人物、风土新貌乃至重要理论,有较翔实深入的呈现、分析、阐释,可以更深刻地启发心灵、更强烈地碰撞思想。比如,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的通讯报道,有很多集中体现危急时刻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以及人间温情的佳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也有很多感人的先进事迹通讯,像党员干部在基层的扶贫奉献等;还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通讯,许多范文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思想育人。

此外,新闻写作涉及重要的新闻伦理,如对真实性深入本质的观照,对舆论的正面引导,以及对报道内容应有的伦理、道德体恤等,其实都有必要在教学中做适当探讨。本质上,新闻伦理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新教学中的新闻伦理教育,也是非常好的“三观”教育契机,值得选好素材,生动引导学生,在把握新闻写作伦理的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为人处世的良好准则和信念。

五、其他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思政视角

除上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几个基础大类外,还有一些常用应用文不属于党政机关行政公文,但又是行政办公中必不可少的计划总结等。比如在日常工作事务中常用到的倡议书、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海报、启事等,这些文种教学,也同样具备丰富的思政视角。

例如:计划总结,每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上一年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年的计划安排。它不仅呈现出总结计划在写作上的最高水准,也是了解国情的重要窗口。作为范例来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这些文种的规范、经验,感受高质感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对国计民生有所了解,是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融合的上好视角。

又如:倡议书,内容通常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倡导,感谢信、表扬信,内容是颂扬好人好事、先进模范,而慰问信或关怀受灾难之人,或致意为集体、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有丰富多元的思想育人内涵,值得精心选择案例,并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感化。

此外,一些教材在编写中还会收入非常专业的法律、经济类文书,虽然通常高校的教学时数安排紧凑,不太有宽裕时间对此做专门介绍,但这两类文书无论对细节的严谨要求,还是本身所对应的具体事件内涵,都不乏思想育人的视角。

六、实践层面的相关思考

以上,从应用文写作教学基本内涵入手,探讨了各主要教学模块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能思路,虽然指向明晰、操作性较强,但实践中要取得理想效果,还有两点需要关注。

1.充分认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3]。在专业教学基础上,融合思政内涵进行的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依靠教师来达成。所有思路,无论多么可行易行,都需要教师对课程建设的热忱和持续的心力投入。而无论从哪个路径建设课程思政,都并非一劳永逸,即使前期定好方向、打好基础,后期仍需持续添砖加瓦,才能充分保证课程思政的育人活力和效果,仅就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关键点——所用教学素材来说,不仅需要扎扎实实地用心精选和思考,还要注意保持动态更新,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收获育人成果。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价值观如盐在水似的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应用文写作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改革,充满广阔无限的可能,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能共赢的重要教学改革,值得被关注,好好建设。课程思政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算是一项新的工作[5]。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付出应当充分被看见、重视和肯定,学校相关部门可考虑配套相应激励政策,来保障教师前行的动力。

2.聚合实践经验,更新教材编写。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概念,2019年才进入教育视野。2012年国家对相关文种及规范调整后,应用文写作教材的内涵一直相对稳定,无论是新出版的还是再版的,尚未将隐性教育的思政内涵有意识地融入其间,需聚合一线教师在新思路实践下的经验成果,更新教材编写,以更好地配合、巩固和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响应当前教改需求。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内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出精致内涵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