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的认识”教学建议

2023-11-03吴菊莲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倍的认识份数根数

吴菊莲

“倍的认识”原来是分散在二年级上、下册教学,修订后在三年级上册集中编排“整数倍”这一内容。倍的概念是两个量之间的比较,但不再是简单的比多比少,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要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建构倍的模型,理解倍的本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安排多层次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直观图形、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教学时有如下建議:

一、注重直观图形,建立倍的概念

倍的概念比较抽象,要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概念。借助形象直观的主题图(图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个几”的知识),先让学生观察图,有2根胡萝卜(1个2),6根红萝卜(3个2),学生会用“几个几”来描述红萝卜的根数,红萝卜的根数6里面有3个2,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6是胡萝卜根数2的3倍(初步感知“倍”)。再次观察白萝卜的根数(动手圈一圈),把白萝卜每2根为一组圈起来,在圈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白萝卜的摆放形式,知道白萝卜的根数10里面有5个2根,就说白萝卜的根数10是胡萝卜根数2的5倍(再次感知“倍”)。继续出示一些直观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看—圈—填—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几倍也可以用几个几表示,反过来,几个几也可以用倍表示,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几个几”的基础上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建立了倍的概念。

二、注重活动层次,建构倍的模型

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基础、揭示知识本质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倍”,建构倍的模型。准备一些直观的学具(如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水果蔬菜图片等)进行操作活动:

1.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第一行摆3个圆(1份数),第二行摆6圆,3个3个地摆,第二行的个数6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数(2个),所以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个数的2倍(6是3的2倍)。第三行摆9个圆(3份数),3个3个地摆,第三行的个数9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数(3个),揭示第三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个数的3倍(9是3的3倍)……通过第一行圆的个数不变,不断增加另一行圆的个数,让学生发现这个比较量里面有几个3(标准量)就是3的几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

2.标准量、比较量都变。从简单的2倍出发,第一行摆2个圆(1份数),第二行摆4个三角形,2个2个地摆,三角形的个数4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数(2个),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个数的2倍(4是2的2倍)。再摆:第一行摆4个圆(1份数),第二行摆8个三角形,4个4个地摆,三角形的个数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数(2个),说明三角形的个数8是圆的个数4的2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还有哪两个数量之间有2倍的关系,边摆边说谁是谁的2倍,在灵活多样的摆法中建立2倍的模型。

有了“2倍”模型的基础,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利用学具,摆出两个数量之间3倍、4倍、5倍……的关系,学生不停变换两个比较的数量。在这样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的数量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要明确谁和谁比,标准量是谁,再找出倍数关系,最终建构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模型。

三、注重方法指导,理解倍的本质

建立了“倍”的概念,需要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借助直观示意图和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步到位会增加难度。教师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实物图来描述题意,将学具卡与条件中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找出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试着画出简单的示意图。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示意图上找出条件和问题,说一说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发现:“把扫地的4人看作标准量,求擦桌椅的人数12是扫地人数4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可以用除法计算”。在教学例3时,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色条图”来描述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用一张小纸条代替(1份数),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用四张颜色不同但长度与第一张相同的小纸条代替。引导学生观察小纸条的长度、数量、摆放形式,最后抽象出线段图。对比色条图和线段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求8元的4倍就是求4个8元是多少元。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这样从实物图到色条图再到线段图层层递进,形象描述题意,充分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让学生体会倍的本质。

四、注重练习目标,深化倍的运用

有效的练习既能深化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体现学生年龄特征的趣味性;体现知识结构特点的开放性;体现新旧知识联系的衔接性。要用活教材中的练习,领会教材中每一个题目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审题能力。引导学生明确所比较的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它们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巧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丰富学习数学的经验。

总之,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抽象出倍的过程,发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在丰富的活动中建构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从数量关系分析中领悟倍的本质。

猜你喜欢

倍的认识份数根数
更正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玉米的胡须
“份数法”的妙用
“倍的认识”教学纪实与反思
关于《倍的认识》的教学与研究
条条道路通罗马
基于改进型号第二娄无厅点根数的北斗CEO卫星广播星历拟合算法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