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工站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3-11-03李雪菲蒋荍胡燕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工心理健康家长

李雪菲 蒋荍 胡燕

近年来,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教育工作新实践,成立云南省首家小学校园社会工作服务站,探索“1234+N”嵌入式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展现新活力、取得新发展。

一、紧扣“一条”主线,守护儿童身心健康

体教融合发展,锻造强健体魄。2015年9月,金康园小学在深入研究教育改革走向、查阅大量资料、对标省内外知名学校办学模式、对教学实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健全了体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学生体质水平、运动习惯为切入点,构建起“以体育人”生长课程建设的新模式。通过课程设置、优化师资、家校结合、评价改革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家长观念改变,促进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与跟踪检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和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近视率和肥胖率都明显下降。

社工驻校服务,培育阳光心灵。在学生体质改善的同时,学校同步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协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19年开始,金康园小学作为云南省首家“外事参观点”小学,多次与港澳姊妹校师生开展校际间交流。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中,我们首次接触到“学校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和服务模式,经过深入学习、了解,我们认为引入社工力量呵护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确有必要。2020年,学校积极为社会工作进校园向有关职能部门请示汇报,努力为全省校园开展社会工作的实现路径提供探索。经过多方研究论证,省民政厅借助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专业资源优势,于2021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金康园小学成立云南省首家小学校园社工服务站,开展社会工作进校园试点。驻校社工站成立以来,始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师生需求导向,建机制强保障,以专业能力专业态度,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探索“1234+N”嵌入式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二、融合“两种”力量,形成“德育+社工”新合力

场域融合“驻”基础。学校社会工作以“驻”为基础,开辟专门阵地,同时融合校园德育、少先队工作各个阵地,采用“固定+机动”的方式推进社工驻校,即:人员固定、时间固定、机动预约,让驻校社工工作开展工作发挥最大作用。

专业融合“联”团队。在“驻”的基础上,把学校内部的资源有效联合起来,形成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团队,更好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多元支撑系统。目前金康园小学社工站有专业社工2人、教师兼职社工3人、“专家型家长团”成员54人、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25人,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结与合作,共同壮大“德育+社工”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课程融合“引”方向。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学校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运用于学科教学和德育课程,初步形成了“思政+社工”课程与学校社工工作有效融合,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年级“新生适应”课程等七大年级课程,有效形成学校“社工微课程”,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指引方向。

德育工作与社会工作有效融合,合力挖掘立德树人新视角,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激发师生、家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长力量。

三、聚焦“三类”群体,搭建有效沟通桥梁

(一)聚焦在校学生,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学生来自亲子关系、朋辈关系、学习压力、师生关系等各种困扰,不知道向谁诉说。社工在学校承担值得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所有烦恼和心事,不嘲笑,不批判,全然接纳,理解共情,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开设社工信箱,搭建触及内心的沟通桥梁。为畅通求助和倾诉渠道,专为不愿意当面到社工站寻求支持或因为休息时间不能满足需要的学生设置“社工信箱”,提供书信陪伴,解决烦恼困惑。自社工信箱设立以来,共收到书信753封,咨询的问题包括亲子关系、社交问题、学习方法及压力等。虽然同学们的来信字迹不够工整,有时就短短的一两句话,但字里行间都是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社工如约回信,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信箱开通至今,来信及时回信率达99.6%,仅有3封不具姓名无法回信。

二是运用个别化服务回应“特别”需求。为在学习成长中遇到困境、困惑、难题的“困难”学生提供个别化协助,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业、情绪、心理、行为、人际交往、亲子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社工还廣泛依靠校外教育资源,与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等取得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是开展小组活动回应共性需求。社工站针对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开设不同主题的小组服务,并将小组主题进行正向转化、去标签化。开设《情绪魔法师》《面对学习压力,我有秘密武器》等13个小组,内容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效能、自信心培养等,每个主题小组开设6-8次持续性的服务,为有共性需求的孩子同步提供帮助。

四是常态化主题活动,覆盖全校学生。学校社工站每周根据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情绪管理等主题开展日常专题活动,从师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社工课堂,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协调人际关系、舒缓压力、帮助学生避免不良行为、心理健康问题等,为学生提供预防性和发展性服务。截至2023年3月3日社工站共开展《我的家庭树》《我和家人的快乐时光》《有了矛盾分歧怎么办》《期末考压力与应对》等30个主题活动和180节社工课堂。

(二)聚焦班主任心理压力,成为老师的同行者。

教师群体来自工作家庭社交的压力同样巨大,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班主任,在解决班级各种问题过程中更容易产生问题。针对老师的需求和面临的处境,社工通过个案咨询、心理疏导、合作解决学生问题等方式成为老师解决学生问题的合伙人、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助力教师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提供教学服务,为学生传递积极阳光心态。

(三)聚焦家长教育焦虑,成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社工站架起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促进家校共育达到“1+1>2”的效果。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赋能。面对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和对儿童成长问题的不知所措,社工秉持“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维护儿童权益为本”的理念为家长提供“一对一”咨询和指导,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并透过共读陪伴、互助交流、个人成长等为家长赋能,增强家长自身的能量。

找到根源,促进沟通。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社工准确诊断根源后,对其主要照顾者赋能,为个案学生的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情绪疏导,协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举办《正面管教》读书会、“青春期智慧亲子互动”等家长交流会,针对特别议题开展家长、老师、社工三方会谈等。

四、打造“四个”维度,提供多元专业服务

(一)预防性服务,循序渐进、未雨绸缪。

预防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策略。社工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心理健康建设内容。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做好协调人际关系的训练、帮助学生避免不良行为、心理健康问题、自杀预防等。针对一年级开设《爱上一年级》社工课堂,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针对六年级开设《毕业季,做最棒的自己》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升学考试、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缓解小升初压力。

(二)发展性服务,激发动力、增能赋权。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拥有驱动自我不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减少学习压力。基于此,社工通过社工课堂、小组服务等采取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学生主体等策略来发展学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习潜能应对自身成长。同时,开发、引入相关课程,如儿童性教育、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六年级《金康学子“潜力股扬帆起航”成长小组》、二年级《“与众不同的我”金康少年成长小组》等收到良好效果。

(三)弥补性服务,因材施教、柔性力量。

学校社工站成立以来面对家长和老师照顾不到的“隐秘角落”以及现有教育方法不能很好支持的包括学习后进、同辈欺凌、青春期困惑等困境,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协助。社工站以服务的视角,将学生的问题理解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挫折或困境,持续展开关怀,解决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青春飞扬,相伴成长》抗逆力小组、《被投诉之星的雷锋之路》、《不说话小A的“教师”成长路》等个案服务受的孩子们的欢迎。

(四)支持性服务,正面引导、促进发展。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最核心的两个场域,社工充分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改善学生支持系统的方法来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助力。例如四年级的王语(化名)是三年级才转来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仍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社工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为该同学提供心理支持并跟班主任沟通,到该班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课,营造友善和谐的班级氛围,为该同学融入班级提供支持和助力。

五、实施“N个”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一人一档,守护健康。

为了加强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学校社工站进班为全校学生开展“1+7+X”幸福力思维构建课堂。通过1节社工课堂,学生用7天时间完成情感手册的填写,探索和认识自我。家长在学生情感手册上完成家长反馈。社工收到情感手册后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手册内容填写社工反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由此,建立起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二)“疫”起同心,共渡难关。

疫情反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方式、学习节奏被迫改变,情绪也随之波动。社工根据不同的疫情形势阶段,分年龄段为全校学生开展《“疫”起学习,积极应对云课堂》《复学第一课社工心理团辅》等“社工云课堂”,引导学生避免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乘虚而入,勇敢面对疫情,拥抱不确定性,做心理阳光的金康学子。

(三)生命教育,从“心”構建

少年儿童看待生命的意义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社工通过“生命教育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多形式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组织开展“珍爱生命、向阳生长”护蛋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护蛋行动中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好地爱护自己,多为家人特别是父母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学校社工站结合户外农学劳动实践课程,开展以“户外实践,照见成长”为主题的作品征集大赛,引导同学们在苹果的生命成长历程中感悟经受住考验才能收获更多成长;只要竭尽全力,无论结果如何,都会让自己感到充实和喜悦。除此之《我从哪里来》《我的身体》《我和我的家庭》《我们都平等》《不死鸟》《暑期安全,我知道》等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对孩子们产生较大影响。

(四)防治校园欺凌,守护生命之花。

社工站根据前期学生到社工站咨询的情况和学生来信内容,学校社工与思政教师联合开展校园欺凌预防与应对的教学活动,开展《校园欺凌识别、预防与应对》的课程,紧密结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用教育动画的形式,引导同学们讨论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怎么办、如果看到同学受欺负应该怎么做等议题,教会学生懂得同学之间恰当的相处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提高学生“校园欺凌预防与应对”的意识,让学生掌握预防与应对的方法。

猜你喜欢

社工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春社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社工
家长请吃药Ⅱ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