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

2023-11-03黄莉朱文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6期
关键词:产后研究组心理

黄莉,朱文娟

作者单位: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医院

抑郁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严重者会出现食欲不振、绝望、厌世,甚至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及自杀行为[1]。产妇分娩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身体上的疼痛、未适应身份上的转变、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及自身机体的恢复情况等,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对家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2-3]。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脑内缺乏单胺类神经递质,特别是缺乏血清5-羟色胺(5-HT)而诱发抑郁症状。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多采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帕罗西汀具有高选择性,可增强突触间隙5-HT浓度进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5-HT再摄取抑制剂,长时间用药患者会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且用药依从性也会下降,单一采用药物治标不治本,总体疗效并不理想[4]。音乐心理疗法是一种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干预方法,通过音乐疗法可舒缓情绪,促进大脑皮质神经兴奋性进而改善其情绪状态[5]。本研究观察音乐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年龄22~40(30.43±2.51)岁;病程10 d~12个月,平均病程(5.02±1.11)个月;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23例;学历:中专及以下9例,高中及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23例。对照组年龄23~39(30.36±2.43)岁;病程8 d~10个月,平均病程(4.85±1.03)个月;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24例;学历:中专及以下10例,高中及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24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娩方式及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许可开展本研究。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产妇产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与事物缺乏兴趣、伴有嗜睡、失眠、疲乏及厌世等症状;(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3)抑郁症状持续时间≤1年;(4)患者在知情且自愿下参与研究,配合相关检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排除标准:(1)精神、认知障碍严重已无法正常交流者;(2)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3)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4)存在自杀行为倾向者;(5)长期酗酒或服用过抗精神与抗抑郁药物者;(6)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与全身免疫性疾病者;(7)中途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盐酸帕罗西汀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mg口服,每天1次,结合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每天最高剂量≤40 mg;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10 mg/d口服,每天1次,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剂量增加至10~20 mg/d,疗程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音乐心理疗法治疗:(1)健康宣教:分析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向患者详细讲解产后抑郁的诱发原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音乐疗法:①制定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均接受音乐放松疗法的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为患者实施,治疗时间以下午13:00—14:00及晚间20:00—21:00为宜,安静且舒适的治疗环境,每天1次,持续干预4周。②开展治疗:患者进入治疗室取坐位或卧位,闭上双眼,指导患者从头部、颈部、上身、四肢、腿部到足部全身放松,在患者右前臂桡侧肱桡肌左右两侧放置电极片,播放《秋日的私语》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音量45~55 dB,患者深呼吸(吸气10 s后放松30 s),重复3次,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呼吸的时间控制在15 s左右。再播放《大海遐想》及《小溪吟诵》等音乐,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景色,开始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的希望和信心。(3)心理疏导:与患者聊天,分析导致患者抑郁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疏导,鼓励患者宣泄内心的想法,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家属多陪伴,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树立其生活的信心,并及时纠正其异常行为,支持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我价值,让其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心理症状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症状,该量表包括躯体化、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9个方面,均采取1~4评分,得分高者表示心理压力较大。

1.4.2 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进行评分。HAMA评分:<7分为无焦虑,7~13分可能有焦虑,14~20分肯定有焦虑,21~28分肯定有明显焦虑,≥29分严重焦虑;HAMD评分:≤7分为无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5分为重度抑郁,评分从低到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从轻到重。

1.4.3 抑郁程度评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包括“我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我能够感受到事物有趣的一面”等10项内容,总分30分,得分低表示抑郁程度较轻。

1.4.4 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分,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催眠药物7个条目(每条目1~3分,总分21分),得分从低到高表示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1.4.5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维度36个条目,均以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6 血清性激素与5-HT水平:采集产妇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获得血清,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孕酮(P)、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水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HT水平。

1.4.7 不良反应:包括嗜睡、胃肠道反应、眩晕、震颤。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消失,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减轻,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4.050,P=0.04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SCL-90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SCL-9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

2.3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4 EPD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EP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分)

2.5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6 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分)

2.7 血清性激素与5-HT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P、E2、PRL、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P、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2、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7。

表7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与5-HT水平比较

2.8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χ2=4.406,P=0.036),见表8。

表8 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产妇在经历妊娠与分娩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分娩后身份的转变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情绪波动较大不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还可能诱发抑郁症状[6]。临床医学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脊神经元神经传递递质中的血清5-HT水平有关,5-HT神经元能够对人体情绪、食欲、体温、心境及睡眠等行为产生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若5-HT系统功能紊乱则会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产生情绪的变化[7-8]。而产妇产后抑郁是因为分娩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导致肾上腺激素过多分泌,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会造成5-HT合成不足进而引发产后抑郁[9]。治疗产后抑郁症多采用药物缓解患者抑郁症状,5-HT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都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药物起效较快,可快速激活多巴胺活性进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帕罗西汀也是一种5-HT再摄取抑制剂,可抑制5-HT再吸收并增强机体神经突触间隙的浓度,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10-1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音乐心理治疗,将音乐环境与音乐场景相结合帮助患者全身放松,引导患者深呼吸并通过冥想的方式让患者感受美好的事物,有助于患者宣泄内心的情绪,缓解心理负担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2组患者SCL-90评分与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EP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2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2组患者P、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2、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药物治疗配合音乐心理治疗让患者感到心情愉悦,对机体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神经、血管与肌肉紧张程度得以缓解,进而改善抑郁症状[13]。张蕾等[14]研究中指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艾司西酞普兰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李玉香等[15]研究表明,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后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HT、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R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音乐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抑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产后研究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心理感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