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和生存时间的影响

2023-11-03包久铭陈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6期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炎性

包久铭,陈瑞

作者单位: 353000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肿瘤科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70岁多见。该肿瘤的发生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结构有关,如饮食不规律、营养缺乏、喜欢食用刺激性食物、熬夜等,导致结直肠癌的临床发病率较高[1]。此外部分特殊类型的结直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化学致癌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该病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70%发生在左侧,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加重易进展为晚期结直肠癌[2]。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晚期患者往往不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只能通过化疗控制病情。单一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可通过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治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3-4]。但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对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4~79(58.01±2.13)岁;体质指数21~25(23.30±0.63)kg/m2;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24例,Ⅳ期9例;结肠癌27例,直肠癌1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78(57.82±2.25)岁;体质指数20~25(23.19±0.54)kg/m2;TNM分期:Ⅱ期11例,Ⅲ期26例,Ⅳ期8例;结肠癌29例,直肠癌16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2)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患者能与医师进行正常沟通;(3)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4)经检查心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基本正常,可进行化疗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损伤者;(2)合并神经功能、凝血障碍者;(3)预计生存期<6个月者;(4)存在化疗禁忌证、严重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XELOX化疗,第1天注射用奥沙利铂(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130 mg/m2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滴注4 h左右,21 d为1个周期给药1次;卡培他滨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 250 mg/m2口服,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14 d,然后停药间隔7 d,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贝伐珠单抗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生产)5 mg/kg静脉滴注,滴注时间90 min,21 d为1个周期给药1次。2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离心处理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细胞免疫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3)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良、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发生情况;(4)生存率:随访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

1.5 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总体积减少≥30%,且无新病灶产生;稳定(SD):肿瘤总体积减少<30%,且无新病灶产生;进展(PD):肿瘤原有体积增大,且有新病灶产生。客观缓解率(ORR)=(CR+PR)/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ORR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31.11%(χ2=4.555,P=0.033),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3 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及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患者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2.5 生存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6.67%、2年生存率为64.44%,均高于对照组的66.67%、40.00%(χ2=5.031,P=0.025;χ2=5.388,P=0.020),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生存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有消化不良、腹痛等,易被误认为是受凉或饮食不当引起而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临床表现为体质量减轻、贫血、腹部积块、大便带血等症状[5]。此外,对于该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尚未普及,导致50%以上的患者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死于结直肠癌复发和转移[6]。目前,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单独化疗后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肿瘤的重要特征是血管新生,肿瘤与机体通过新生血管连接,肿瘤的代谢和转移均通过新生血管完成,目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7-8]。

奥沙利铂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于DNA,与铂原子形成交联,抑制DNA转录和复制,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9]。基于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临床常用的有XELOX和FOLFOX,FOLFOX方案不良反应相较于XELOX严重,因此临床多选择XELOX进行化疗。奥沙利铂化疗在临床应用中,一般可清除25%以上的癌细胞及其周围病变,但是化疗后对肝功能的损害较为严重,且还会有一系列的其他不良反应,对患者后期恢复存在一定的影响[10]。卡培他滨属新型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口服可很快被小肠吸收到达肝脏,并转化为中间体5-脱氧-5-氟胞苷,之后进入肿瘤组织被催化形成氟尿嘧啶,对病变部位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11-12]。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单纯化疗的预后效果不理想,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生存期延长有限,甚至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导致整体的治疗效果差,被患者所排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和应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且化疗有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本研究中,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ORR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原则是延缓癌症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可降低组织间隙压力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进入肿瘤细胞的药物剂量,提高血药浓度,增强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增殖速率[13]。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贝伐珠单抗的作用靶点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机体内皮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产生,而且可促进肿瘤血管的退化,致使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无法正常供应,使得肿瘤的生长受到限制[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化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化疗会对人体器官和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可减少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影响免疫球蛋白的数量等。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化疗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且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基本处于抑制状态,机体抵抗不良反应和肿瘤的能力严重降低[16]。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机体耐受性和免疫功能,增强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一般都会使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胃肠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本研究中,治疗期间2组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贝伐单抗的使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好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预后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可有效抑制肿瘤的进展速度,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良好,可提高疾病缓解率,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贝伐珠单抗炎性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