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二不是“坎儿”,而是“高原”

2023-11-02云燕

现代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原期坎儿小唐

云燕

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学习规律,就像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疲劳极限那样,这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突破瓶颈

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付出的努力不亚于悬梁刺股,为什么成绩不给力?

秦老师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带过12届毕业班,教学经验丰富。她找我聊天,想解开心中的一个疑惑: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初二就“不灵了”?

“我所说的‘不灵,指的不是厌学、抑郁之类的明显变化,而是止步不前。学生好像被施了魔法,不管怎样努力,成绩就是不能更上一层楼。”秦老师解释。

小齐很聪明,遇到难题,老师一点就透,加上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很稳定。上初一时,他的成绩稳居班里前10名。升入初二以后,他学习更加努力,但成绩不升反降,现在已滑落到第20名左右。

小齐的父母多次找秦老师谈小齐的问题,没有发现他有厌学、抑郁、早恋、沉迷于游戏之类的问题。

小齐大呼冤枉:“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付出的努力不亚于悬梁刺股,为什么成绩不给力?真见鬼了!”

小唐是秦老师班里的尖子生,初一拿过两次月考年级第1名,进入初二遇到了和小齐一样的麻烦。

“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可惜!”说到自己的得意弟子,秦老师唏嘘连连,“初二新开了物理课,小唐很喜欢,学得挺好,每次考试都能得95分以上,被同学推举为物理课代表。可能是痴迷物理占用了过多精力吧,他的英语、语文等科目成绩有所下降。要知道,每科少五六分,加起来就是不得了的差距呀!我让他不要偏科,他不承认,说自己‘绝对绝对绝对没有偏科。小唐的妈妈告诉我,小唐为学习成绩下滑的事哭过好几次,还买来练习册给自己开小灶,但于事无补。都说初二是个坎儿,但大多针对的是中等生,为什么尖子生也中招儿?”

详细了解小齐和小唐的情况后,我对秦老师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到了初二出现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是普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但不可忽视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即‘高原现象。”

秦老师问:“不是说初二是个‘坎儿吗?怎么又成‘高原了?”

我告诉她,“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在反复练习的中后期,技能的发展不像刚开始训练时那样继续提高,而是出现进步停顿的现象。就像人在高原上行走,尽管身处较高海拔,却看不到突出的山峰。这个阶段称为“高原期”。“高原期”过后,学习成绩会继续上升,到一定程度又会出现一个“高原期”。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人人都要经历的“开始阶段→迅速成长阶段→高原现象阶段→克服高原现象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的学习规律。

处于“高原期”的学生不了解这一规律,往往非常焦虑,甚至丧失进取的信心。所以,“高原现象”对中学生危害很大,家长要格外关注。

如果学生不能完成这样的“更新换代”,问题会在初二暴露出来,表现形式便是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

深入研究发现,初中生出现“高原现象”,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智力的阶段性调整。教育心理学认为,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在学习一门课的开始阶段,学生要了解新知识、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一开始成绩进步较慢。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这门课的规律,找到了窍门,学习成绩会明显提高。学生被好成绩鼓舞,增强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因而进步迅速。但是很快,容易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只剩下难点,学生的兴奋度和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进步速度会放慢,有时甚至成绩下滑,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第二,生理因素。经过初一的考验,学生大多在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竞争中身体疲惫,比如,睡眠时间不足在初一学生中非常普遍,到了初二恰好处于疲劳极限,学生请病假的突然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

第三,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有畏难情绪、急于求成等心理因素,都会造成成绩停滞不前。

第四,学习方法不对头。对学习成绩而言,中学生的“坎儿”其实是在初一,因为初中和小学的知识结构完全不同,要求学生改变旧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更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完成这样的“更新换代”,问题会在初二暴露出来,表现形式便是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

第五,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要求初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扎实、理解透彻、运用熟练”,而且要把握知识各部分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如果前面所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得不牢、理解得不透、运用得不熟,很难形成准确、严密的知识网络,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很难继续提高。

“高原现象”既是一只拦路虎,也是学生进入更高境界的阶梯

秦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得想办法帮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这方面,家长能帮上什么忙呢?”

我告诉她,帮助孩子克服“高原现象”,需要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

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学习规律,就像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疲劳极限那样,这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突破瓶颈。老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另外,孩子的学习动机也很重要。学习动机包括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是直接推动孩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克服“高原现象”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高原现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反应有强有弱,“高原期”有长有短,那些求知欲不强、焦虑急躁的孩子往往更受煎熬。

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冷静反思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哪些需要坚持?哪些必须整改?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方法不科学,低年级时靠死记硬背取得了好成绩,遇到需要理解和推理的知识就不灵了。有的孩子喜欢打疲劳战,以为勤能补拙,透支了精力,第二天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得不偿失。这些坏习惯都要改掉。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多表扬、少指责,在生活中尊重、理解孩子,切忌唠叨、埋怨、嘲讽。

家长应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劳逸结合,对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视、散步、购物等。

总之,“高原现象”既是一只拦路虎,也是学生进入更高境界的阶梯,只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冷静面对,深入查找原因,科学调整状态,“高原现象”就是一只纸老虎,恰恰预示着光明的前程。正应了那句著名的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高原期坎儿小唐
过不去的坎儿
过不去的坎儿
保持耐心,才能享受爱情
封嘴也欢乐
封嘴也欢乐
第二次成长:从“高原期”突围
“四步法”巧解教师专业成长“高原期”困惑
班主任职业发展“高原期”困境的突破
浅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真会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