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2023-10-28季红兵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双减政策教学设计

季红兵

摘要:当前,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减轻学习负担,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积极探索的关键问题。因此,文章以落实“双减”政策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并给出参考建议,即认真备课,加强课前导学;把握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减负增效

1   认真备课,加强课前导学

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先抓备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呈现。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到充分准备,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为减负增效做好准备。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讲,教师在备课方面应抓住以下两点:

第一,把握学情,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已经能做什么。这样教师就可以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缩小学生当前知识和理解与目标知识和理解之间的差距。例如,在“位置与方向”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前测,并了解到学生的认知储备已经超越了教材的呈现,他们已知太阳东升西落,北面有北极星;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结合实际生活,学生却不能准确辨认方向。由此可见,掌握教材中的八个方位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方位感。对此,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与补充,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探究性项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学会用空间方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备课主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明确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让教学指导更加有的放矢。

第二,提供导学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为课堂的高效学习打好基础。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抓手”,也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有效预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味照搬其他教师的导学案。教师还应定期学习其他教师的导学案设计理念,找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确保在后续的设计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   把握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要想真正见效,关键还在于守好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守住课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所在。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重视课堂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知识的突破、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应做好辅助工作,将知识讲好、讲透,尽量让学生实现“堂堂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压力。

第一,巧妙导入,有效激趣。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方格图设计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逐渐得到长方形,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强化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视觉体验,进而引出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面积单位与面积、长宽与行列、面积与长宽三组数量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格子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复悟理、深刻理解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求该图形中含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一知识本质。

第二,重点讲解,引导突破。在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为学生进行了理论讲解,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完善结论,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进一步感知一个数学问题研究的大致过程。由此,学生不仅生成了数学知识,而且经历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直观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思维活动经验,形成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支持互动,活跃氛围。在“长方形的面积”的探究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共同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且职责分明。有的负责剪裁、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计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组内积极互动、集思广益,同时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点拨他们在合作探究中的难点,最终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课堂设计以小组学习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了群体的积极性,提升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也营造了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有效推进了课堂进度。

第四,适当练习,巩固知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性练习,其中包括“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计算”“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数学素养。这样的课堂练习针对性很强,且短小精悍,学生在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立即运用,能夠深化对公式的印象,巩固所学,提升记忆效果;同时在面对生活化问题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研究作业、精心设计,下大力气抓作业改革,把它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突破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政策精神,丰富作业内容,共探新型作业形式,努力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实践运用中,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设计分层作业,优化作业内容。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其中包括基础型作业(必做题),如口算题、判断题、简便运算题目、填空題等。此类作业在于引导学生对运算定律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清晰运算定律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辨析,使其既掌握了本质,又养成先观察后动笔的学习习惯。提高型作业(选做题),如运用凑整法进行运算的题目以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思考题,此类作业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对“乘法分配律”模型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和”中的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于“若干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拓展型作业(选做题),如题目:古时候人们以“一日千里”来形容很快的速度,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当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设想一个人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如果一匹马每小时可以跑20千米,你觉得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高速度是否合理呢?这一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方式。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作用,提升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分层作业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达到应有的提高,促使教师按照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作业完成效果。

第二,引导实践探究,创新作业形式。例如,在学习了重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对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并认识到:数学知识应生长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中。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眼睛观察到。因此,教师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即“感受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作业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看、掂、比、估、称、看标签等活动,体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克和1千克的数感;在寻找1千克物品的过程中,感受、理解、验证1千克等1000克,并写下新的感受。在作业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找一找、拎一拎、读一读、记一记等活动,充分感知克与千克质量单位的应用,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对数学的体验。如有的学生在“活动心得”中写道:“超市里的东西包装各异,规格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仔细一看,每件商品都标有重量。这包饼干是100克,掂量一下,真的好轻;这桶1千克的洗衣液,拎起来还蛮重的;这包5千克的大米好重,拎起来十分困难……为了验证1千克等于1000克,我软磨硬泡让妈妈买下了10袋小饼干,加起来正好是1000克,而家里的洗衣液也需要买新的了,于是我向妈妈推荐了那款1千克的洗衣液。回到家后,我用电子秤分别称量了这两种商品,最后发现,10袋小饼干的重量和1桶洗衣液的重量是完全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多重感官探索生活中重量单位的应用,并创新思考、设计探究活动,完成了对课堂知识的深入学习。

“双减”政策主导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结合课前导学、课堂指导、课后巩固三个环节探究了教学策略,为课程的减负增效提供借鉴。当然,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的要求,进一步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努力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让课程改革走向深处。

参考文献:

[1]何玉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2(34):33-34.

[2]袁庆.“双减”让课堂更轻松:关于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研讨[J].名师在线,2022(29):62-64,67.

[3]林丽蓉.“双减”政策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新课程,2022(37):22-24.

[4]王颖.减负增效与简教深学: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型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2(25):53-55.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双减政策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