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院校 “内科护理学” 中“课程思政” 实施途径的研究

2023-10-28李雪英范荣吉李仙慧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李雪英 范荣吉 李仙慧

摘  要:在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实施,挖掘出课程和教育方法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确保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综合考核,了解在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阔视野以及增强创新意识。此外,也着力塑造学生救苦救难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对待患者时投入热忱及承担责任,始终将病人的福祉视为优先,并能够团结协作,使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疗从业者。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科护理学;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104-04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教育教学中全过程贯通,目的是达到全方面、全过程、全覆盖地人才发展,整合专业课的讲解和思政教育,使得知识传授上升为价值引导[1]。毫无疑问,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完整个性、健康心态和优秀品格的学生,超越了仅仅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技术的观点[2]。因此,通过在“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热爱医护工作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

经过文献调研发现,当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在国内高度关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对“课程思政”仍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实践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3]。首先是在授课过程中融合度不够,其次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能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导致容易出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再次是“课程思政”宣教不到位,教师未能挖掘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最后是管理不到位,對“课程思政”的认识有误区。如果把“课程思政”看做是一场硬仗,那么国家无疑扮演的是大将的角色,肩负起整体策略和掌控的任务[4]。但是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很多医学高等院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还未有充分的认识。

二、研究的问题意义及过程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

文章的研究问题主要有:如何帮助专业课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为什么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内科护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在哪里?如何融入?现有教育条件下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有哪些?研究对象为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护理学院的一线授课教师及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2021—2022学年度均学习“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

(二)研究意义

1.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优雅行为和高尚的品德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效果,尊重和提升教师的形象及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具有显著影响力,因此,强化教师的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

2. 深入挖掘“内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

在讲授“内科护理学”中的“临床常见疾病”时,可从一些典型案例切人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如通过引入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对“内科护理学”这门专业学科学习的兴趣。

3. 改革“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和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案例,通过讲述案例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扩展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将“内科护理学”中的常见病例如肺炎、COPD、肺心病、心力衰竭等进行情景模拟,并制作成小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考核模式“课程思政”的显著特性是其“整合性”,要求必须与特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以实现其价值导向功能[5]。案例学校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目前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成绩(25%)、期中成绩(15%)和期末成绩(60%)三项,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从综合素质方面考虑,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成长。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知识,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评估策略的不足,并将之纳入定期的成绩评估中。这种方式能够全面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过程

对研究对象进行关于课程思政的调研(教师卷和学生卷)、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学生卷)以及教育系统课程思政现状调查,这些资料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案例学校在“内科护理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情况以及对“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困惑。本研究的参与者(回收问卷数)为教师83人,学生问卷(一)467人,学生问卷(二)545人,有效数据回收率为100%。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1. 对课程思政基本理念和内容的了解、可融入的思政内容、开展方式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81.7%的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能结合“爱国主义”进行宣讲。80%以上任课教师通过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偏向观看新闻和视频。

2. 对思政内容进入课程的必要性、加入思政内容的时间、融入思政元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本学期所调查的学生班级中,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予课程有关的内容外,53.3%的教师融入思政元素,且每节课加入思政内容的时间达10分钟的频率为64.7%。51%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进入课程有必要性,建议在专业课程中出现更多形式的思政内容。

3. 对课程思政发挥的作用、思政教育内容进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思政教育是否有用、课程思政方式进行分析,92.1%的学生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师在专业课课程中讲思政教育有88.8%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积极的思想指导有作用。82.6%的学生喜欢专业课课程中采用案例故事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50.5%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内容进入专业课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研究发现

通过一学期的授课,相关教师发现在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并不是单一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综合的,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本研究主要聚焦内在因素。根据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分析结果得出五个影响因素的框架,具体而言,影响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因素可以分为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以及技术五大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四个详细的元素,总共包含20个元素[6]。

(一)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特点、学校要求、学校投入和学校评价。如学校特点主要体现在案例校多是大班教学,平均每个班人数为70人左右,人数多的班级达到100人,人数少的班级也有60多人,因为人数较多课堂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也比较多,故专业课教师在课中引入思想政治元素的难度也就比较大。

(二)课程因素

课程成分主要涵盖了课程的主题和资料、授课方式、评估、教学成果、教育工具以及在线平台等各方面。教师和学校都十分重视课程主题的挑选以及课程资料的制订,在挑选课程主题这一环节,有关课程主题的易变性、困难度、关键性、专业性、熟知度以及敏感性等都需要考虑。部分教师认为“内科护理学”这一门课的专业性较高,其担忧专业知识和课程价值观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合,可能造成强行结合的情况。

(三)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主要涵盖了学生的特性、学业背景、学习需求以及职业经历等,案例学校涉及的教学对象背景繁杂,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差异大。在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模式、理解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些问题将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7]。

(四)教师因素

教师的理解与看法、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已有经验等各种要素都可能影响他们在专业课程里整合思想政治内容的方式。从教师的认识和态度来看,其普遍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但因找不到好的融入点,所以也有很多教师仍处于观望和疑惑状态。现实中,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已经开设了思政课程,然而,大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核心價值和影响尚未全面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基本是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式往往并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教学过程并无实质性帮助[8]。

(五)技术因素

技术元素主要有技术力量、技术援助、技术训练和技术增强。教师对技术强度的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他们选用何种技术,技术援助是指教师在执行教学时需要从技术专业人才那里获取的协助,技术训练是教师们的一种普遍需求。关于技术增强,部分教师急切地想要掌握新技术,认为该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有些教师则认为更新技术和方法会使得教学更便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6]。

四、反思

目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相关教师参与教学,但是想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取得有效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共同面对和解决。

(一)思想认识不深入,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通过前文分析,影响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是学校和技术两个维度的要素,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干预息息相关。根据实际经验,相关机构在推动教师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再者,考虑到案例学校并未对课程思政构建工作的关键性、必要性以及迫切性进行有效宣传和严格规定,因此,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课程思政”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未认识到位,也未对该工作进行有效且实质性的执行。

(二)部分教师固有思想严重,认同度不高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想政治元素是有必要的,但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重点仍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对在授课过程中融人思政元素的这一观点不排斥,但也不重视。少数专业课教师思想传统固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将专业知识与德育培养混为一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的职责,缺乏政治敏锐性,出现了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授业不传道”的现象,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这一做法认同度不高。这说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引起全体教师的共鸣[9]。

(三)责任目标不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

很多教师因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只在意学生的毕业率、成绩通过率和就业率,教学的重点偏向培养学生智育发展、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德育的建设,也没有牵头人搭建平台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多方协同建设课程思政的局面。

(四)教学思路不清,教学方法不明

在专业课教育环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积累、教学技巧和能力上面均有明显的不足,并且引导思政元素的途径也不明确,对教学目标和手段在关联课程思政建设上无法实现。

五、结语

护理教育系统的教学目标是培育出具备全方面能力的护理专家,并确保他们掌握必备的临床护理技术。只有通过国家认可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才有资格从事相关的护理职业。内科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年龄跨度大,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正在不断地转变,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淑然,张保春,王彤,等.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8):17-20.

[2] 陈道武. 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3] 张琳,薛崇祥,何世勇,等.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改革[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2):154-158.

[4] 魏繁,吕侠,孙成鹏,等. 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6):169-171.

[5] 雷莉,胡劲松. “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24-25.

[6] 白晓晶,韩锡斌. 教师开展混合教学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一所成人高校的质性研究[J]. 成人教育,2022,42(01):65-70.

[7] 郭永俊. 刍议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文化的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05):21-22+34.

[8] 刘振强.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 当代教育论坛,2013(05):52-56.

[9] 刘全权. “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 品位·经典,2020(01):65-67+92.

(荐稿人:潘琼,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