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路径研究

2023-10-28罗松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罗松

摘  要: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综合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模式,彰显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自信心以及优越性。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05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一、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特别是全国代表大会史上,第一个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党代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也是几代人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这次会议对中国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议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始步入现代化的正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实现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提出改革开放具有前瞻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和物质保障。

进入新时期,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全新的台阶。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总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战略,这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导,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型的现代化,这有别于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建立起来的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发展成果延伸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忠实的实践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在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既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辅相成。中华女儿既要接受中华文明的滋养,也要接受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守和践行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坚守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使之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赋能,还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两者相互合力,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三、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3]。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拥有着超14亿人的人口大国,想要在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稳步推进。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面临着和中国今天同样的境况。自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脉络基本上以资本扩张、殖民扩张等方式来完成。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与世界各国建立彼此尊重国家主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外交关系。这一点和西方某些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方式完全不同。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以实现。中国的发展在汲取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警惕依附性的被动发展。因此,自强不息和独立创新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才是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构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在新时期努力搞好经济建设,构建与中国实际相匹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怎样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是摆在某一个国家面前的问题,也是整个全人类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之一。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特别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这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生命共同体内涵的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务必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论述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优势升华和凝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

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式发展,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共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式现代化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走和平发展的现代道路,彰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是建立在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中国也通过一系列实践证明,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发展中,中国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始终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步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率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实质性的基础保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顺应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审时度势,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共同愿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艰苦奋斗。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4]。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新契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擘画了宏伟的蓝图。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坚定不移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的,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新时期,更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稳步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放在首位。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务实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殷实的物质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推动国家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下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一盘大棋,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才能极大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进一步突显,中国式现代化也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续写属于中国独特的华丽篇章。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飞跃,科学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也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和平有利的发展条件。通过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全球治理体系,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肩负大国担当。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设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伟大构想,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智识精神[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贡献了建设性的中国方案,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

五、结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 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 杨明伟. 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未来向何处去[J]. 长江论坛,2022(06):10-16.

[3] 禚艺.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兵团日报,2022-10-20(01).

[4] 罗章松,苏雪芹. 从政治经济学深刻认识共同富裕[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1):36-39.

[5] 刘同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J]. 中国社会科学,2018(07):4-21+204.

(荐稿人:岑燕坤,贵州黔南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