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 “党史育人” 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3-10-28陈欣杰杨倩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调研分析实现路径新媒体

陈欣杰 杨倩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技术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实困难,导致高校党史育人功能发挥还有欠缺。通过顺应潮流,打造媒体矩阵,进一步筑牢主阵地;主动作为,革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畅通主动脉;坚守初心,重视思想引领,进一步凝聚主力军等途径,让校园新媒体建设实现规模发展、协同工作,以期壮大骨干力量,实现思想引领的育人目标,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实现“党史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党史育人;调研分析;功能发挥;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010-0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新时代大学生,是高校领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是“00后”群体,他们自小接触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转型,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新媒体。“00后”群体受新媒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新媒体也必然对大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前,以微信公众号平台、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深刻改变了各工作单位、人民群众的学习方式[2]。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以新媒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党史育人的有效路径,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宣传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围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发展情况这一主题,本研究所属调研组分别对广东省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在10所高校进行调查。其中公办本科高校2所,民办本科高校2所,公办高职院校3所,民办高职院校3所。受访者500人,包括普通学生、共青团员、学生党员、党建工作者等,调研结果简析如下: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91%受访者表示,学校新媒体提供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数量与类型越来越多。在“平时你较更多通过哪些平台获得党史学习资料”的多选题中,选择“网站”者占83%,选择“微信微博”者占86%,选“视频App”的占93%,选择“书本资料”者占61%。综合调研结果来看,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让党史学习教育对象快速获得学习资料,有助于其对党史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了新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载体更加多样

有92%的受访者表示新媒体平台能够让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主要有哪些”的多选题中,选择“党课培训”“党团活动”“党支部会议”“利用网络接受党组织教育”形式的均超过90%。这反映了新媒体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时空限制所造成的教育模式较为单一这一缺陷,信息可实时推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教育资源。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管理更加便捷

受调查者多认为各类新媒体已经逐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访谈及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党员、团员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无障碍交流,包括档案管理、文件传达、材料收集等事务处理速度相应变快,测评投票、选举公示、群众意见受理等工作都能在线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党务公开透明工作得到落实。

综合调研数据分析,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亮点、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体的新媒体运用深度还不够,一些新媒体尽管内容逐渐丰富,但栏目内容相对单一,不足以对广大师生产生用户黏性;二是部分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的监督预警不到位,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这类新媒体的危机应对能力还不足。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个人新媒体”杂驳弱化学生党史认同

新媒体时代,高校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信息发布来源,其中包含官方媒体、企业媒体,更多的是具备个体性、互动性、群体性等特点的自媒体,这不仅造成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而且也造成了自媒体信息发布、监督失范的情况[3]。在现实的生活中,自媒体错误推送未经审核的消息导致各类事故的事件并不少见。在大量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一些不良自媒体在内容中隐藏自己的错误主张,借助新媒体逐渐渗透到高校中,从而达到操纵舆论导向和价值宣传的目的。“00后”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对具体事实的认知水平不高,判断不准确。在纷杂的传播信息中,一些境外反动势力借助自媒体,发布各类断章取义的消息,歪曲事实,甚至标榜自由主义、人权等标签,刻意否定党和国家的政策,试图将错误的意识形态渗透高校,给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比如近年来网上出现的一些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否定英烈、低级趣味,对尚未逐步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大学生影响很深,最终的效果就是弱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认同,弱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大数据算法”技术造成学生兴趣点单一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送内容是目前很多新媒体的主要技术手段,这也是新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方式是利用海量的大数据收集和整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强化同类型的内容继续推送,让看似随机的推送变成“投其所好”的重复出现,最终导致用户被沉浸在同质化的信息流中。这种个性化推荐看似是由使用者在新媒体平台上自愿获取,但事实上,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计算来进行筛选的。

在这种机制下,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者会有选择地接纳那些与自己习惯认知相符的信息,而对其它不符的信息则会刻意回避,导致出现信息的“幸存者偏差”。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受大数据算法影响十分深刻。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强迫單一兴趣的困境,他们的思维被新媒体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所吸引,这将造成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得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料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价值错误和历史虚无,导致他们不能全面理解党史内容,从而产生错误认识[4]。

(三)“过度娱乐化”现象导致学生价值观异化

“过度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是超过一般娱乐底线的事物认知,包括以娱乐价值为首要乃至唯一标准进行价值评判。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以短视频平台为主的新媒体出现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日益明显。一些新媒体平台为了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而热衷制造种种耸人听闻的题材,或为了娱乐而对各类公共严肃事件或角色进行没有底线原则的恶搞和调侃等。这些“过度娱乐化”现象耗费了大学生的思维理性,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崇高意志与理想信念,影响了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严肃认真态度。更有甚者,一些错误思潮通过新媒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削弱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给党史学习教育带来了阻碍。

综合来看,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尤其是宣传工作者摸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技术特点,更需要培养透过现象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确保为学生个人发展保驾护航,增强学生信息辨别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顺应潮流,打造媒体矩阵,进一步筑牢主阵地

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关键是充分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革命性技术和新兴信息载体,不仅要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要做到对所有媒体的综合运用,积极构建有效的新媒体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形成强大的“新媒体矩阵”。从新媒体运营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矩阵的实质就是多个媒体平台的有效联动和综合运营,其目的是加强互动、增大曝光、提高关注粉丝量,最终达到抢占网络话语权的目的,为大学生多方位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创造更好的网络主阵地,增强大学生对党史的全方位认同。

1. 推动多媒体融合,全方位浸润党史精神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党的号召的响应,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应当充分调动高校的校报校刊、校办电视台和有线广播电台、学校官方网站、校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但实际上,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忽略了传统媒体的基础作用,更多使用新媒体和网络开展工作,造成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学党史“轰轰烈烈”,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党史氛围却“冷冷清清”[5]。因此,要充分调动全校所有媒体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全方位浸润体系,使各类党史小故事、党史小知识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抬头能见、低头能看的身边读物,让党史真正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2. 推动多媒体加工,全流程传播党史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精神的源泉,要让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的功能。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整合各类党史资源,如资料图书、博物馆、影视资料、人力资源、退伍老兵、党史专家等,打造多元互动的传播平台。比如一封革命烈士的家书,可以以书法展示、以视频展示,也可以朗诵节目展示、以舞蹈节目展示等,让大学多渠道、全方位地学习党史。另一方面,各媒体要相互学习,拓展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平台,让大学生不仅能够从国家媒体、省市级媒体等权威机构获得学习体验,也可以从自己学校的各类媒体中浏览党史的相关内容,形成各种媒体相辅相成,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有效的良好环境。

(二)主动革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畅通主动脉

1. 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真实高效的基本要求

高校新媒体在信息的发布上更要注重真实性以及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发布一定要及时,尤其是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一定要做到及时发声,把握信息发布的“黄金时间”。同时,注意报道的准确性,防止错误宣传,在新媒体报道工作中,既要讲求时效性,抢发新闻,也要讲求真实性,准确如实报道。

2. 始终坚持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的工作节奏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借助新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需要及时更新技术,借助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画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让党史学习教育突破传统文字、图像的限制,呈现出可视化、虚拟化、体验化的特点,从而创造沉浸式、模拟式、互动式的个人体验,最终创新党史内容、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百年党史的智慧。

3. 始终坚持将百年党史作为内容推荐的主要依据

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也是新媒体大数据分析的主要依据。一方面,各级新媒体平台要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新媒体平台公开的内容,必须要符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以此作为最根本的大数据筛查标准。另一方面,各新媒体平台要积极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向大学生准确传达我党的优秀传承,增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实现新媒体的公共价值和育人功能。

(三)重视思想引领,进一步凝聚主力军

1. 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点带面团结广大学生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要巧妙借助各种线上线下平台,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分享,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新媒体运营团队,让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实现从“教师对学生”到“学生对学生”的朋辈引领[6]。通过设置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文章,发起“百年党史我来说”“我和我家乡的红色故事”等讨论话题,加深学生对党史的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工作策划和宣传报道的互动,推动大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和交流中,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内涵引领学生

当前,国内新媒体出现的“过度娱乐化”倾向,给许多外部势力通过娱乐内容传播错误思潮提供了便捷,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产生负面影响。作为高校新媒体工作人员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将新媒体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着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当纳入统一管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要方式,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促使大学生客观了解党史,进而更好承担时代责任。

3. 贴近时代特征和青春特色,以优质内容凝聚学生

校园新媒体平台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开展宣传时要尤其注重时代化和个性化的表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信息的发布和声音的传播。这样才能占领网络新媒体主阵地,从而发挥引导学生思想的作用。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词汇、习惯的表达方法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广大学子一起讨论各种时事热点,是校园新媒体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技术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实困难,导致高校新媒体在实现党史育人功能上还有欠缺。通过顺应潮流,打造媒体矩阵,进一步筑牢主阵地;主动作为,革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畅通主动脉;坚守初心,重视思想引领,进一步凝聚主力军等途径,让校园新媒体建设实现规模发展、协同工作,以期达成壮大骨干力量,实现思想引领的育人目标,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实现党史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盈盈,章小纯.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发展[J]. 人民论坛,2021(26):65-67.

[2] 李爱军,奚昕.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21(06):73-77.

[3] 廉武辉,李雪峰.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贯穿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J]. 甘肃教育研究,2021(08):97-100.

[4] 李玉竹,彭陈. 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逻辑理路[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14-120.

[5] 孙剑,崔海波.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略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2):76-78.

[6] 何秋霞. 高校黨史学习教育中发挥融媒体优势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2):125-126.

(荐稿人:朱荣平,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实现路径新媒体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