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发展方向探索

2023-10-27王思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王思源

摘  要  教育信息化促进劳动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这不仅是劳动教育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影响的积极应答,还是劳动教育响应数字化教育场景广泛普及的时代诉求,更是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梳理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究相应对策,以推进劳动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3-0121-03

0  引言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赋予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全新使命,《计划》特别强调8大行动的开展与落实,将加速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已逐步成为我国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勞动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仍有一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使劳动教育浮于表面。

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则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更为学校在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和内涵发展方面提供强大助力。

因此,为更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开展,培育新时代高质量人才,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依托教育信息化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将两者深度融合,寻得一条切实有效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转型与实践道路。

1  学界理论梳理

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使得劳动教育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和内涵,同时也对劳动教育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这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在具体的劳动教育实施方面,缺少对其全面化的认识,一些片面化的观念制约着我国劳动教育朝着深入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国内学者也对信息化时代对劳动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陈韫春[1]通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深度剖析,对其教育成效做了相关阐述,总结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肖安静等[2]指出当前劳动教育本身内涵被曲解、教育过程形式化、教育主体消极化,教育方式难以触及劳动教育真正的需求。

朱海涛[3]在2022年指出劳动教育不能脱离课程化,不能避开时代性,不能忽视实效性,不能低估差异性。

陈婷等[4]从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中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角度发现教育资源内部配置不均,信息化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转型不足,同时提出构建合理机制,建设高效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的教师培育机制,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等建设良策。

在如何让劳动教育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发展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从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对劳动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以及发展策略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目前学界已有研究表明,虽然众多学者从多方面对此类别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着欠缺和不足之处。

故本文将立足于信息化背景下劳动教育发展的实际,通过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劳动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把握,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对劳动教育实施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教育信息化对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信息技术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劳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同于以往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首次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独立的新科目。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进程,更是我国在信息时代对教育事业发展所作的里程碑式战略部署。

2.1  教育信息化推动劳动教育观念的转变

信息化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的发展与革新,旨在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改造传统教育,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内容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新型劳动者和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传统的劳动教育只关注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以及功利化、片面化的成绩,若要达到劳动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育方式线上化和视频化,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采集、分析和应用,并将传统的经验型教学转变为以数据交互、信息评估为主的数字化教学,使教育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5]。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大量采集学习资料和有关数据,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为方式,将劳动教育资源生动、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

信息化教学同时也拓展了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视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高质量劳动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劳动教育教师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使其教育理念由传统教育转变为数字化教育,更为劳动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与高效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教育信息化促使劳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教学资源布局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数字化教育高速发展的现在,优质劳动教学资源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的实施。

在当下的数字教学环境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还开发了网络学习课程及数字图书馆和具有灵活性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劳动教育资源与生产劳动实质的结合,实现了劳动教育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了教育资源分布差距。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便是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体现,该平台推进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多版本、多层次的优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不仅方便教师挑选适用的资源整合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有适合学生系统学习劳动课程的资源以及方便移动学习的碎片化资源,可以使优质课程资源全面覆盖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2.3  教育信息化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劳动教育注重从书本中获取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劳动体验,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劳动知识和技能实现超文本裂变已成为可能,劳动经历和体验通过网络方式得到了传播和分享,打破了传统劳动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6]。

传统的劳动教育教学多为传递—接受模式,是劳动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且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与固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独立于其他学科,并未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停留在教会学生劳动,而教育信息化有机融合了虚拟与现实教育,科技手段为辅,课堂线下教育为主,互相补充,相互融合。

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新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更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学习劳动精神。

3  劳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并未产生国家期待的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巨大作用,甚至在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中,与其他行业相比严重滞后[7]。

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发现,目前尚有一部分地区和学校施行的是文件层面的劳动教育,尚未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的劳动综合素质未达到新时代的要求,究其根本原因,是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劳动教育网络平台欠缺、考评机制不健全、未能满足学生需求等现实问题。

3.1  城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不均

部分乡村地区虽已通过“农远工程”接收到了教育信息化资源,但资源相对比较单一,集中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劳动、道德、地理和科学等学科的信息化资源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各地区的教材版本不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部分地区接收到的教学资源出现了与现有课程体系不匹配的状况。

与此同时,市场上存在较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的技术标准和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乡村学校在平台使用过程中无法得到后续精准的服务,导致劳动信息化教学效果不显著。

3.2  不同区域间劳动教育资源缺乏交流

劳动教育由于其覆盖面广,对于场所和资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资源的整合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将校内与校外的资源渗透整合起来,方能更快地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而实际情况则是学校专注于自己的校本课程,没有做到多维度宽广度地充分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未能深度利用教育信息化做到校际与区域间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国家虽已建立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慧课堂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但很多资源服务平台缺失联通互通的技术支持,个别地区和学校更缺乏共享认知,限制了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的覆盖范围。

4  劳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4.1  政府带动促进资源配置均衡

资源配置方面,针对部分乡村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低,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培训信息化教学教师,促进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与网络通信设施的普及。其次,教育部门需引导调节城乡差异,加强乡村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给力度,明确信息化教育建设资金的分担比例,出台明确的教育设备购入和管理章程,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设备的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4.2  加强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从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精神,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应制定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绿色化建设章程,加强劳动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劳动教育网络宣传的针对性、传播度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劳动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另一方面,地方要组建专业的打造劳动教育网络空间的教学管理团队,对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标准,促进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教育迈入全新的领域。

4.3  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各部门协调合作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各政府部门之间应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提高对区域与学校间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了解,保证网络运行通畅,网络平台发展稳健。

各教育部门应加强相关劳动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共享交流,促进劳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劳动教育发展方面的“数字红利”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协同,增强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课程、场所和资源共享联系,促进优秀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的交流共享,健全优秀课程资源交流体制,以劳动教育示范校为范本,培育优秀劳动课程资源样例。

5  总结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入2.0的时代,劳动教育也应当紧跟其后,培育新时代综合性人才,实现“五育”并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就要让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

劳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离不开顶层设计、环境支撑和教研引领,要完善劳动教育信息化的覆盖、建设和管理体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及其制度建设,将区域之间的劳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早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并建立网络平台保障机制,打造全景式考查、全过程监督、全面性评价的网络空间劳动教育新模式,同时实现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平衡配置,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劳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6  参考文献

[1] 陈韫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2,43(11):102-112.

[2] 肖安静,马可.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向[J].長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105-111.

[3] 朱海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J].甘肃教育,2022(6):19-22.

[4] 陈婷,甘梦蝶.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9):120-128.

[5] 徐晓明.以数字化提升教育发展质量[EB/OL].(2022-04-19)[2022-05-18].https://www.ccps.gov.cn/dxsy/202204/t20220419_153639shtml?eqid=cbd163770005c1c5000000056456569a.

[6] 章振乐.新劳动教育与信息化时代有了拥抱:谈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新劳动教育中的运用[M]//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四),2020:4.

[7] 陈琳,王丽娜.走向智慧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大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57-63.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