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10-25李定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李定渊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是锤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基础教学板块.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技能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使其形成会学、自学的优秀素养,掌握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数学教育活动为对象,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搜集正确答案”上,而要重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之间的关系,以数学问题为跳板,以数学知识为辅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挖掘全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借由既有知识、数学问题对小学生发起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启发数学思维,适应数学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大多以讲解数学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师虽然重视对问题、概念的讲解,但并不允许小学生独立探究数学知识,整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要求、命令下开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难以提高.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重新调整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主动思考.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定义、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训练,借由“创造”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要求,理解数学教育的理性化、科学化特点.创造的过程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借由选择新的解题方法进行创造,也可以借助数学探究活动进行创造,以理性的观点去培养感性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在基础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的角度上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参与数学教学的基本素养,适应数学教学活动.

(二)培养数学技能,创新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时,将数学教学活动转化为了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忽视了有关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育作用,导致教学活动的整体价值受到影响.借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发起授课,有关教学不仅能影响到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更能对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训练.第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教师可以借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导入新的教学板块,借由逻辑推理、数学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等基本素养;第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支持,借由数学计算、验证、推导等活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对自身的数学技能发起针对性训练.在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要求下,学生的数学技能、思维意识得到同步训练,数学教学活动有了“附加价值”,相较于传统的单元授课,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能够进一步发挥出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误区

(一)目的性过强,操之过急

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是在重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演化而来的基本学习能力,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创新、主动进行思考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教师不能仅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上下功夫,而要关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适应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先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丝在1945年发表了《思考的艺术》一书,对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包含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萌芽要经过相关学习过程的奠基.但一些教师却忽视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依靠任务、要求去限制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强制学生进行“创造”,这样的思维培养模式忽视了数学经验的价值,小学生的创造、思考失去了必要的参照物,导致学生的数学技能难以在课堂上萌芽.

(二)随机式教学,缺乏引导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学生基于数学学习需求衍生而来的思维意识,其允许学生以新方法、新载体去解答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指明对应的数学学习目标:结合数学问题、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发现数学教学中的“新东西”.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设计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提出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局限在“理解”“记忆”的层次,教师并不会以“发现新方法”为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的随机性特点越来越强:整个教学过程完全由教材决定,掌握数学知识成了课堂上的唯一任务,教师不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新课改理念对新时期的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参与者,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负面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方式.基于此,解放思维、自由发挥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提升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在创造、思考的同时独立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重视小学生主观意识的表达,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被小学生所接受.

教师要建设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以学生的意见、观点来确定后续的数学教学方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提出数学学习任务,要求小学生解读角的有关概念,结合自身的逻辑推理过程分析“角”的数学含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绘制图像等方式梳理数学学习思路,初步提出数学结论: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两条线段与它们之间的“空白部分”组成了一个角.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较差,但只要学生敢于开口,便证明其正在尝试着进行创造.教师通过延长线段、改变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发起提问:当线段无限延长时,角是否会发生变化?角的大小如何判断?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在学生参与互动之后给出对应的学习结论.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回答相关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角的大小只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有关,兩条线段“越远”,角越大;一些学生则认为,角的大小应该受到直线长度的影响,在感官上觉得这个角“大”,这个角才是真大.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两部分,教师先引出学习任务,随后由小学生自由发挥,探究有关于角的数学知识,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借由以生为本理念,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创造,全面优化数学教学活动.

(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创造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上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创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注停留在思维训练上,并不会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要求学生进行思考.综合教学内容来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客观环境的支持,重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应用,在帮助学生创造的同时提出问题、任务,这才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指导工作中设计不同的目标,借由对关键教学目标的挖掘、解读启发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倍的认识”的有关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化情境提出数学思考问题,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如下列教学所示:甲、乙、丙三人前往超市购物,甲购买了8个苹果,乙购买了32个苹果,丙购买了16个苹果,问如何表示三人苹果数量之间的差别?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借由数学计算给出答案:乙买的苹果比甲多24个,比丙多16个,甲买了8个苹果.这样的表达包含着多重计算任务,有关表达较为复杂.在学生产生学习需求之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围绕着“如何表述数量关系”展开,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倍”的有关概念,要求小学生结合倍的定义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表述的同时,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以甲和乙为例,乙的苹果数量是甲的四倍,那么甲的苹果的数量是乙的多少倍?引出新的数学问题,要求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关系的表述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借助明确的数学任务、学习要求对小学生发起提问,要求学生主动归纳并应用课堂上的数学知识.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借由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创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产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并适当提升数学教学难度.当学生发现当前所掌握的数学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同步增长.数学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教育功能,借由问题构建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不断进行创造.一些教师仅注意到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忽视了经验与思维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基于经验演化而来的思维品质.

(四)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创造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身主观意识的配合,学生愿意接受、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探究欲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表现出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标,并不重视学生情感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后续发展的影响.数学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化元素,结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定位、作用实施授课,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可借由趣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制作圆柱与圆锥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依靠数学观察、手工活动,学生主动提出学习问题:一个长方形在加工后可以变成圆柱的侧面,再加上两个圆,便形成了一个圆柱;一个扇形在加工之后变成了圆锥的侧面,加上一个圆,便形成了一个圆锥.由此得出初步的数学学习结论:圆柱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圆锥的面积等于扇形的面积加上一个圆的面积.客观存在的观察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新对象,在对圆进行观察时,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存在两个圆柱和圆锥的高、底分别相等,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面积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数学关系?学生借由对教学材料的观察发现了教学板块中的难点问题,并引出新的数学知识点: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继续组织趣味化数学活动,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数学计算结果带到课堂中,分享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素养,其才能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创造

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关注数学教学与数学实践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实践的同时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教育技能,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负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为学生布置数学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特殊的数”,结合生活化资源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课堂上,围绕着生活中的数字资源展开教学工作,对“负数”的有关表达形式进行解读:在温度计上,除了表示“正常温度”的数字之外,还写着“-9”“-23”等数字,这些数字与普通数字相同,但加入了“-”这一符号,由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提问.当学生发现问题之后,结合“负数”的有关概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现实生活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论述如何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应用,思考负数在生活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可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转化为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 语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技能、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并在改变小学生学习思路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技能、思维意识发起训练.教师要设计针对性、互动性更强的数学教学板块:不仅要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更要针对数学教学过程设计多元教学板块,主动探究、思考.借由自学、交流、归纳的多元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国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1(28):81-82.

[2]盛泠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新智慧,2021(04):123-124.

[3]孟現行,马富香.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1):164-165.

[4]李海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95):65-6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