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3-10-24刘卫华米思于文龙王向红

食品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食品化学食品思政

刘卫华,米思,于文龙,王向红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保定 071000)

“食品化学”课程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的科学,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和储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2]。河北农业大学“食品化学”课程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四位一体-五步推进-全程思政”的理论教学模式、课内外联合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流课程。通过课程的改革实践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掌握能力、探究和创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都得到较大提升。

1 采用“传统讲授-对分课堂-问题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方式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3-4],“食品化学”理论课教学采用以传统讲授方式为基础、以问题式学习为策略、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以研究式学习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以避免和弥补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讲授方式主要用于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精讲。对分课堂是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而且把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的时间去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5-6]。对分课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7]。问题式学习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融入而引发思考,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式学习结合科研课题进行,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基本素养。这些教学方式融合起来使用,可以避免和弥补单一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如学习“果胶凝胶”时,在讲解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后,抛出“如何加工低糖果脯、果酱”的问题,学生在课后展开头脑风暴,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小组的解决方案,从为何低糖、何为低糖、如何低糖等几方面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究。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还能训练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学习“脂质在食品储藏加工中的氧化反应”时,课下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针对“如何储藏油脂”的问题,自主查阅教材、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课上不再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和内容照本宣科,而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高油食品风味变化的现象,结合前期已掌握的脂质相关基础知识,梳理出哪类油脂容易发生氧化;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共同探究油脂发生氧化的条件及防止油脂氧化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外,学生可以主动与教师进一步探讨通过“包埋”等方法防止食品组分氧化,有助于突破教材局限,提升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传统讲授-对分课堂-问题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四位一体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科学探索精神和基本能力,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2 实施“课前提问—闯关测试—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科普推文”五步推进过程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构建“课前提问—闯关测试—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科普推文”五步推进过程管理模式。

在教学中利用“雨课堂”课前签到对学生进行课程管理,通过课前提问进行课堂内容衔接,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精讲内容。通过闯关测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测试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督促和指导。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题和实际应用题,既可以督促学生课下复习、查漏补缺,又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阶段测验,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科普推文的撰写训练,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知识探究和创作等高阶能力。

食品安全和科学营养膳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科普推文的探索实践工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查阅相关文献、经过与教师的反复探讨,创作科普推文,锻炼文献检索、知识探究和创作的高阶能力,同时培养专业认同感。

3 思政教育元素全程融入教学过程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其目的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8-9]。“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9]。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处的大二阶段,重点从家国情怀、道德品格修养、专业使命、职业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入手[9],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立课程思政资料库。在教学全过程中如盐入水、春风化雨般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起到课程育人的作用。如在讲“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时,联系豆腐的加工方法和起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讲“食品风味的形成”时,引出孙宝国院士提出的“味料同源”香精制造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创新精神。讲“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时,融入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以及科研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讲“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食品成分”时,联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建立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0]。

4 改革“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实验教学

遵循实践的逻辑规律进行食品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验的高阶能力。在既有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性试验、设计性实验,在教师研究室中进行创新性实验,同时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创建课内外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在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与基本理论并不相符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对此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报告实验结果,并从实验材料、试剂、操作等几个方面入手查找、分析原因,并将分析讨论的结果呈现在实验报告中。

在开展设计性实验时,课前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资料,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集体探讨后做出实验的整体设计方案和具体步骤,经过教师审核、修改、确定实验方案,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训练科研思维和基本科研能力,也培养团队精神。

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团队教师的研究课题,如有的学生对教师的科研课题“生姜精油的防腐保鲜作用”感兴趣,就利用课余时间跟着研究生查阅中外文文献、确定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试剂、仪器等,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中遇到超出预期的现象时,学生就通过再次查阅文献、综合分析讨论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一直到得出有效的实验结果为止[11]。创新性实验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潜能,训练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以创新性实验为基础,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12]。通过课程的培养,近年来学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项荣誉和奖项。

5 建立“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依据学生个性差别,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比例,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理论课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提问、闯关测试、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和表现性评价(课堂参与度、科普推文)。期末考试作为总结性评价,采用“多人出卷、随机抽卷考试”的方式。

实验课成绩也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过程考核成绩评定主要是依据实验态度、操作规范与否、实验报告等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参与创新性实验的表现)。期末成绩(总结性评价)依据的主要是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设计是否完整、合理及其可行性、实验操作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13]。

“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使课程成绩的评定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同时也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

6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食品化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传统讲授-对分课堂-问题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四位一体理论教学方法,实施“课前提问—闯关测试—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科普推文”五步推进方式,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施课内外联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经过课程改革,与之前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课程考核成绩总体上得到提升,优良率提高、不及格率降低;学生以课程学习为基础参加不同级别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比赛并获多项奖励和荣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提高,课程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强化对学生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自信、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作等高阶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基本能力,为培养高质量食品类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7 结语

为建设“食品化学”一流本科课程,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了“四位一体-五步推进-全程思政”理论教学模式、课内外联合多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食品化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食品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化学中“脂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