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以孕妇营养章节为例

2023-10-24李芳芳

食品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营养学膳食

李芳芳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重庆 404020)

“食品营养学”是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这2个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营养学运用”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特殊人群的营养、社区营养等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面认识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各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特点,掌握不同类型食物的营养价值。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慢性病)。力图指导国家的食物生产、加工和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目的(公共营养)[1]。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学”能阐释食物内在的奥秘,真正解决日常“该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的重要问题。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食品营养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且该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思政要素,故将“食品营养学”作为课程思政的“分战场”,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特殊人群孕妇营养章节的思政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思政建设水平,促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4]。

1 学情分析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对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在教学中将学生当作主要参与者,将学生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因此对学生的学情加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5]。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开展教学,才会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知识背景、学习特点和认知结构3个方面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1.1 知识背景

孕妇营养这一章节的授课对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三年级下期的学生,他们已学习“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先修课程,和“食品营养学”前几章关于食物营养素和不同食物营养价值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的生理特征、营养需求和膳食要求的了解大都来自于日常生活零星的听闻,缺乏系统科学的认知。

1.2 学习特点

学生已完成相当多的公共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充分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大三学生普遍年龄在20岁左右,班级女生人数约占2/3。作为成年人,都非常愿意全面了解孕妇的特征并希望能积累有效的知识为孕妇人群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导。课程可通过孕妇常见的生理反应为导入,探讨孕妇内在的生理变化,同时以孕妇常见的疾病为素材探究孕期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从“生理特征-营养需求-膳食指南和合理膳食”对该章节进行系统的认知。

1.3 认知结构

通过对相关专业基础课和该课程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比较欠缺。

2 学习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变化和营养需求特征。掌握孕妇合理膳食的原则。

2.2 能力目标

能根据孕妇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3 价值目标

科学的营养饮食不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孕妇本身的健康也大有益处。既能减少母亲发生感染、贫血以及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危险,还能降低婴儿早产、体重不足、死胎、脑损伤及发育迟缓的可能性。因此,在妊娠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孕期营养至关重要。改善孕妇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将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学会将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度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增强食品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

3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文件和报告,上传至学习通让学生预习和学习,了解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意义和科学膳食指导助力提升国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于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网站(http://mcnutri.cn/download/)下载《中国孕妇、母乳膳食指南(2022)》、《孕期体重增长异常妇女膳食指导》、《中国备孕和孕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2022版)》、《中国备孕和孕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杨年红教授的《中国备孕及孕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解读(课件PDF)、健康报2021年5月12日报道《健康起跑线从生命早期营养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下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7]、《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8]等文件。

4 课中活动

以问题驱动式开启教学,如“同学们知道女性怀孕后会有哪些变化?”“孕期容易出现哪些疾病?”等问题,基于生活相关问题的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跃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将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且便于记忆。如最典型的孕期现象,包括早孕反应(食欲不振、孕吐等),体重变大肚子变大,尿频尿急等。可以把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讨论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充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食欲不振、呕吐等这些属于孕期消化系统的影响,妊娠早期消化能力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所以会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合理饮食,保证孕期正常的营养需求呢?”通过提问,继续引发学生的思考,那我们就能自然想到“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必要营养素的补充”等[9]。

如果孕期营养摄入不足,母体会自动消耗自身组织营养来优先满足胎儿基本的营养需求。这也体现母亲的伟大,从母亲怀孕各种身体的不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对母亲、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孕期营养不良将引起母体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同时也可能导致胎儿死亡、发育受阻等不良的妊娠结局。改善孕妇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能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且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通过专业知识指导特殊人群的健康饮食,为提升国民健康贡献力量,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认同感。通过这样的讨论,和学生一起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在情感和行为上同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轮讨论和分析,将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培养学生系统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妊娠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是从无到有的美好奇迹。为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整个孕期母体每一个器官、系统都在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孕妇在孕期发生的生理特征改变包括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肾功能的改变、血容量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体重的改变。这些生理改变肯定会导致孕妇对营养素的需求发生一定变化。从各个营养素出发,了解孕妇营养素的需求,尤其联系孕妇常发的疾病强调一些特殊的需求:(1)能量,能量要适度补充,过多可能导致新生儿超重,过少可能导致低体重出生儿;(2)蛋白质,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料,对胎儿的脑发育尤为重要,故优质蛋白质的补充非常关键;(3)脂类,膳食中应有适量脂肪,以保证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矿物质,孕妇缺钙可发生手、足抽筋和骨质软化病,严重的骨质软化病可以使骨盆畸形而造成难产;缺铁易导致孕妇缺铁性贫血,还可影响婴儿铁的储备,使婴儿较早出现缺铁性贫血;缺碘婴儿出生后易患克汀病(智力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缺锌会造成新生儿出生缺陷或胎儿发育迟缓等;(5)维生素,妊娠期间维生素D缺乏容易导致母亲和胎儿钙代谢紊乱,引起新生儿低钙血症、手足抽搐、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及母体骨质软化症;缺乏维生素B1,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先天性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6可导致母体出现多部位皮肤炎症、贫血和神经精神症状;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神经系统受损[1]。通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总结指导孕期妇女应该怎么合理膳食[10]。

5 课后任务

根据《中国孕妇、母乳膳食指南(2022)》设计孕妇1 d的营养膳食。搜集资料,总结孕妇常发的疾病,应如何合理饮食避免这些疾病。以此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以及在课后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后反思

孕期营养不良(包括缺乏或过剩)都会对孕妇及胎儿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孕期内合理适量的营养保障对孕妇及胎儿健康、提升新生儿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意义。改善孕妇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将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1]。而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大多处于滞后的状态,营养健康教育联合针对性营养指导能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减少妊娠期及新生儿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12]。故加强学生对孕期妇女营养的认识,培养专业的营养学人才将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课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且把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等精神融入课堂,鼓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最终有效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足在于课堂内容相对较多,且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追踪,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7 结语

“食品营养学”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因素,作为课程思政的“分战场”,能有效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孕妇营养章节为例,从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任务和教学反思六部分着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以供同行参考。

猜你喜欢

食品营养学营养学膳食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案例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学”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