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凝血标志物的影响*

2023-10-21曹爽吴亚朱颉刘萍黄梅淑胡佳程念贾文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养胃毒副差值

曹爽, 吴亚, 朱颉, 刘萍, 黄梅淑, 胡佳, 程念, 贾文文

(1.河北省中医院 检验科, 河北 石家庄,050000; 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检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81;4.河北省中医院 脾胃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胃部胀满不适、疼痛等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易与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混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1-2]。对早期胃癌患者而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对Ⅱ期及以上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化疗对降低癌细胞转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FOLFOX4 化疗方案是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在灭杀癌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方面有良好效果,但毒副反应较多,并且可能加重患者的免疫损伤[3]。有文献报道,中医药在减轻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方面具有一定作用[4-5]。四君子汤是临床最常用的益气名方,具有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健脾养胃方由四君子汤加减而来,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够促进癌细胞消散,还可缓解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6]。本研究采用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旨在观察其对胃癌患者T 细胞亚群、凝血标志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12 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168 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 例。纳入标准:①西医标准:符合《外科学》[7]的胃癌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②中医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的脾胃虚弱证;主症:胃纳差、乏力;次症:便溏、面色苍白;舌脉:舌淡、舌苔薄白、脉象细沉。③可耐受化疗。④预计生存期> 6 个月。⑤接受胃癌切除术。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活动性感染;②合并肾衰竭、心脏病或其他重症疾病;③未按计划接受治疗;④对实验药物过敏;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9000132 号)。

1.2 方法

两组化疗期间均给予抑酸、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FOLFOX4 化疗方案。取130 mg/m2奥沙利铂[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1064,规格:50 mg] 第1 天静脉滴注2 h;取200 mg 注射用左亚叶酸钙(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17,规格:50 mg)第1~5天静脉滴注2 h;取500 mg/m2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规格:0.25 g)第1~5 天静脉滴注。21 d 为1 个治疗周期,并口服安慰剂150 mL/次,2 次/d。连续治疗4 个周期。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养胃方治疗。组方: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党参15 g,山药20 g,姜半夏10 g,鸡血藤15 g,熟地黄15 g,白花蛇舌草30 g,甘草5 g。每日1 剂,水煎取汁300~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连续治疗至化疗周期结束。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9]评价两组4 个化疗周期结束后的疗效。治疗后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视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或增加<20%视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 或出现新的病灶视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3.2 毒副反应 记录两组胃肠道反应(存在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任意一项或多项症状视为发生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存在血清肌酐、血尿素氮任意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升高视为发生肾毒性)、骨髓抑制(存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任意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降低视为发生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存在四肢麻木、肌肉痉挛、感觉异常任意一项或多项症状视为发生神经毒性)发生情况。

1.3.3 T细胞亚群 采集两组治疗前、化疗4 个周期后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美国BD 公司)测定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

1.3.4 凝血标志物 取待测血液标本,采用ACL TOP7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美国IL 公司)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1.3.5 营养状况 取待测血液标本,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测定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采用CAL8000 血液分析流水线(深圳迈瑞公司)测定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84,例(%)]

2.2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两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n =84,例(%)]

2.3 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

两组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后均小于对照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 (n =84, ±s)

表4 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 (n =84, ±s)

组别CD4+/%CD8+/%CD4+/CD8+治疗前34.52±2.78 34.60±2.94 0.181 0.856治疗前26.22±2.75 25.91±2.63 0.747 0.456治疗后32.53±2.86 31.06±3.02 3.239 0.001治疗后27.05±2.96 29.54±2.87 5.535 0.000差值0.83±0.26 3.63±0.84 29.185 0.000治疗前1.33±0.36 1.32±0.38 0.175 0.861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差值1.99±0.42 3.54±0.78 16.036 0.000治疗后1.05±0.31 1.27±0.29 4.750 0.000差值0.28±0.08 0.05±0.02 25.563 0.000

2.4 两组凝血标志物比较

两组PT、APTT、FIB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FIB 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标志物比较 (n =84, ±s)

表5 两组凝血标志物比较 (n =84, ±s)

组别PT/s APTT/s FIB/(g/L)治疗前10.42±0.91 10.58±0.89 1.152 0.251治疗前24.92±2.94 25.18±3.13 0.555 0.580治疗后12.03±0.84 10.92±0.93 8.118 0.000治疗后29.76±3.26 26.03±3.42 7.235 0.000差值4.84±0.96 0.85±0.24 36.955 0.000治疗前5.02±0.76 5.13±0.85 0.884 0.378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差值1.61±0.41 0.34±0.10 27.581 0.000治疗后3.58±0.87 4.97±0.96 9.833 0.000差值1.44±0.39 0.16±0.06 29.731 0.000

2.5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均小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n =84, g/L, ±s)

表6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n =84, g/L, ±s)

组别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差值1.77±0.58 8.72±2.04 30.034 0.000差值0.01±0.01 0.07±0.02 24.593 0.000治疗后112.76±14.36 106.35±12.83 3.051 0.003治疗前0.39±0.05 0.40±0.07 1.065 0.288治疗后0.38±0.06 0.33±0.05 5.867 0.000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治疗前114.53±15.42 115.07±14.86 0.231 0.818治疗前56.48±7.29 56.93±7.52 0.394 0.694治疗后55.93±6.89 51.36±6.71 4.355 0.000差值0.55±0.12 5.57±1.14 40.137 0.000

3 讨论

目前,FOLFOX4 化疗方案是胃癌患者的主要化疗方案,包括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其中,奥沙利铂能够产生烷化结合物,对增生活跃的癌细胞DNA 产生作用,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阻止癌细胞DNA 合成与复制,发挥抗肿瘤作用[10-11];亚叶酸钙能够解离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的免疫抑制剂,加速免疫抑制剂从细胞内排出,减轻免疫抑制剂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恢复正常细胞功能[12];氟尿嘧啶进入机体后可活化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与细胞DNA 合成,减缓肿瘤细胞增殖[13]。中医学认为,胃癌属“胃脘痛”“癥瘕”等范畴,患者由于饮食不节、湿热外感、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损害脏腑功能,致使癌毒积聚而发病[14]。肝肾虚损、脾胃失调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机。而手术及化疗也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与细胞,耗伤气血,进一步加重虚症,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健脾养胃方联合治疗胃癌患者结果显示,4 个化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健脾养胃方中黄芪为君药,具有补脾养胃、固摄正气之效;茯苓、白术、党参、山药、熟地黄为臣药,茯苓与白术具有健脾化湿之效,白术与党参合用可起到气血双补的效果,山药、熟地黄可补益脾肾、补血填精;鸡血藤能够活血通络、补血养血;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的功效;姜半夏可消肿散结、燥湿化痰,促进癌毒消散;甘草可健脾益气、调和药性。全方共奏补脾益胃、抗癌之功[15-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可促进人体脾内浆细胞增生,增加抗体合成,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发挥抗击癌症的作用;茯苓中的羧甲基多糖、次聚糖具有明显抗癌活性,可激活杀伤肿瘤细胞,起到抗肿瘤效果。健脾养胃方与化疗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肿瘤病灶,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化疗药物能够灭杀癌细胞,也可破坏人体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肾毒性等毒副反应,致使患者食欲降低或厌食,影响机体营养状况[17]。本研究观察患者的毒副反应及营养状况发现,研究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可减少胃癌患者的毒副反应,维持机体营养状况。黄芪对受损的胃黏膜具有轻微修复作用,还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道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食欲,确保患者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此外,黄芪还可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出,发挥一定肾保护功能[18]。茯苓主要含有β-茯苓聚糖、茯苓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白术具有明显胃肠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刺激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诸药联用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

胃癌的发生及进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指出,细胞免疫损伤是胃癌发生的病理基础,当机体细胞免疫低下时,机体发生癌变的风险较高,且可提高肿瘤转移概率[19]。T 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CD4+为辅助性T 细胞,具有上调免疫功能作用,CD8+为抑制性T 细胞,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两者能够准确反应机体免疫状况。本研究中,研究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提示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免疫损伤。黄芪中含有黄芪多糖、多种氨基酸、锌等营养物质,能够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党参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兴奋,增强机体抵抗力。白术具有增强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研究指出,肿瘤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或纤溶亢进等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密切相关[20]。FIB 是一种由肝细胞所产生的凝血因子,被降解后可产生纤维蛋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与转移。本研究治疗后,研究组PT、APTT、FIB 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健脾养胃方中鸡血藤富含大豆黄素、樱黄素、异甘草素等,可增加机体血细胞,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其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有效减轻患者机体高凝状态。

综上所述,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疗效显著,有助于维持患者机体免疫力及营养状况,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养胃毒副差值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养胃六法 缺一不可
早餐这么吃,健康又养胃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粗粮养生不养胃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基于区域最大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动态背光调整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