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2023-10-19余小宁

音乐爱好者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二十世纪

余小宁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是俄罗斯传奇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今年是他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家,全国各地开展了数以百计的纪念音乐会。不过作为如今名扬八方的二十世纪最著名作曲家之一的拉赫玛尼诺夫,生前却也曾备受争议。

处于二十世纪的拉赫玛尼诺夫是孤独的。在他有生之年里,很多音乐评论家们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极力贬低。他们认为其作品带有感官主义的印记,肤浅、枯燥,毫无深度可言。虽然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盛期处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但仅从创作风格来看,将他归于十九世纪似乎更为适合:他非常珍惜举办音乐会的经历,看重音乐自然真实的表达,对于二十世纪盛行的“人工”灌制唱片的行为不屑一顾。他似乎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很难理解“当代”音乐的发展。拉赫玛尼诺夫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不喜欢现代的东西。”既然如此,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为何能在二十世纪的音乐潮流中冲出重围?

拉赫玛尼诺夫的家庭对其成长影响很大。虽然军官父亲热爱音乐,钢琴家母亲才华横溢,但两人性格迥异。母亲沉默寡言、冷淡、严厉,父亲却截然相反,“他是一个天生的游手好闲之徒”。父亲无所谓的态度对拉赫玛尼诺夫伤害颇深,这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在父亲和母亲处都寻求不到家庭的温暖,以至于在多年之后,拉赫玛尼诺夫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父母很少对他表现出爱意。也许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让拉赫玛尼诺夫的性格变得内向而敏感,为日后顶住各种人生的磨难奠定了基础。

面对挫折和痛苦,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才华却没有被磨灭,而是很快地展露出来。1888年,只有十五岁的拉赫玛尼诺夫被录取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声和作曲。莫斯科是个人才汇聚的地方,西方音乐的优雅严谨与俄罗斯管弦乐和民间音乐的浓郁异域风情交相辉映,拉赫玛尼诺夫不断地吸收着多样化的音乐,参加音乐会、前往歌剧院,通过这些经历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你能看到各种文化、各位音乐大家对他音乐创作上的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非常崇拜他,柴科夫斯基也十分賞识这位年轻的音乐家。一次,柴科夫斯基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后说道:“我预测他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随着拉赫玛尼诺夫的声誉迅速提高,他个人生活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拉赫玛尼诺夫那缺乏远见的父亲将家族财产挥霍一气,一家人就从拥有几所房子的富足生活,变成仅有奥内格一处房产的温饱生活,最后甚至连奥内格仅有的这处房产也不得不被卖掉,用以偿还债务。随之而来的苦痛还有最亲近的姐姐艾伦娜的去世……几次三番的变故让拉赫玛尼诺夫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

由于经历了巨大的抑郁、孤独的情绪波动,他的音乐中充斥着大量这样不安的情感。例如《升C小调前奏曲》,这首曲子以令人毛骨悚然的三音动机开头,一种萦绕在心头的阴影,让旋律充满了绝望和失落,仿佛在预示着生活的不幸。接着是一段对比鲜明、不安的旋律,就如同内心的声音在结结巴巴地喃喃自语,但又隐隐地给予一丝希望。随着第二个部分的展开,节奏加快,沮丧和愤怒占据了主导,似乎在追问命运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对待他,为什么他必须在命运的主宰和奴役下饱受苦痛。最后,那个熟悉的三音动机回归,并以极强的力度演奏。音乐开始逐渐沉寂,渐渐变成了无声的低语进入了最终的结束,暗示着对于命运的安排,凡人是无法逃避的。

死亡是另一个贯穿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主题。他经常将《末日经》(Dies Irae)的旋律编写到他的作品中。《末日经》是一首拉丁圣歌,经常在丧礼弥撒中出现。拉赫玛尼诺夫其中一件融入了《末日经》的作品是《死之岛》(The Isle of the Dead)。这首交响诗捕捉到一种独特的恐惧,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也是他的音乐令人着迷的地方。拉赫玛尼诺夫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情感的复杂性,还通过作品探索人类情感经历的深度,探寻从心碎到绝望再到死亡之间的关联。

拉赫玛尼诺夫最著名的是他的钢琴协奏曲,特别是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之前,他的《第一交响曲》整个创作过程缓慢而具有挑战性。当作品完成交付乐团后,迎来的首演竟是一场彻底的灾难:这首作品在圣彼得堡首演,由格拉祖诺夫指挥。可能是由于整部作品写法过于新颖,指挥在排练中未能把握好,导致演出效果很差。据说,音乐会还没有结束,拉赫玛尼诺夫就愤怒地离开了。更令他愤怒的是,批评家们对这部作品大加挞伐,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拉赫玛尼诺夫感到心灰意冷,这种巨大的耻辱几乎使他无法再创作下去。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试图记录下自己的一些音乐灵感,但都没有成功。他音乐创作的灵魂似乎已被粉碎。为了克服创作上的阻碍,拉赫玛尼诺夫绝望地寻求精神医生尼古拉·达尔的帮助,并接受了当时广为认可的催眠疗法。很快,治疗有了成效,并促使他创作出了他最为辉煌且广为人知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了忧郁的交响音乐和高超技巧的钢琴演奏佳作,这首作品用迸发出的强烈、浓厚的情感,唤起了一个关于爱和救赎的强烈形象。这部协奏曲中不只隐藏着拉赫玛尼诺夫深邃的感情,还用音乐传递出由忧郁与内省走向兴盛与喜悦,以音乐为光明,使听者于绝望之中寻找到了希望,在败落的废墟上寻找内心无尽的前行动力。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