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消化功能、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3-10-16王光煜李高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酪酸莫沙枸橼酸

王光煜 李高峰 宋 诩▲

1.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湖北荆州 434000;2.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中医医院儿科,湖北随州 441300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早饱、饱胀感等为主要表现,且经适当医疗评估,患儿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综合征[1],以3~8岁患儿较为常见[2]。目前临床多采用促胃动力剂、抑酸剂等药物治疗,其中枸橼酸莫沙必利是《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3]中推荐的促胃动力药,虽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疗效欠满意,且会使患儿发生头晕、腹泻等不适症状[4-5]。因此需探寻新的治疗FD患儿的方法。有研究报道[6],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FD的发生发展,使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增加肠通透性,导致血液中营养指标下降进而发生营养不良。故应用微生态制剂补充益生菌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营养吸收。其中酪酸梭菌制剂是门诊开具处方中占比较大的微生态制剂[7]。基于此,本研究选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探究其对FD患儿疗效、消化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随州市曾都区中医医院(本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FD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3]中的标准并确诊为儿童FD;②年龄6~15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③过去1个月未接受其他促胃动力药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危重疾病;②存在免疫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感染疾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④存在胃部手术史;⑤对本研究选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20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EJY201921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日本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Co.,国药准字J20140149,规格:5 mg×10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0.2 mg/kg,餐前30 min口服。研究组应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规格:500 mg×6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服用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其他胃药禁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8],治愈为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为症状显著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为症状有所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为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8]将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按照从轻到重的程度分别计为0、1、2、3分,分数越低表明患儿的症状越轻。③比较两组的消化功能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置于肝素抗凝管后行3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血清于-75℃下冷藏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舒血管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④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清蛋白(albumin,ALB)、前清蛋白(proalbumin,P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⑤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期间头晕、失眠、腹泻、皮疹、全身疲乏等症状发生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 s)

表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 n 腹痛 早饱 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2.38±0.42 1.02±0.16a 2.53±0.31 1.34±0.21a 2.72±0.18 1.21±0.24a 2.61±0.22 1.15±0.18a对照组 60 2.31±0.43 1.72±0.21a 2.48±0.32 1.87±0.26a 2.68±0.19 1.75±0.25a 2.58±0.26 1.67±0.23a t值 0.902 20.538 0.869 12.284 1.184 12.070 0.681 13.791 P值 0.369 0.000 0.387 0.000 0.239 0.000 0.496 0.000

2.3 两组消化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GAS、MTL、SST、VI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GAS、MTL水平均升高,SST、VI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消化功能情况比较(pg/ml, ± s)

表4 两组消化功能情况比较(pg/ml, ±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GAS:胃泌素;SST:生长抑素;VIP:舒血管肠肽;MTL:胃动素

组别 n GAS SST VIP MT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59.46±4.23 79.32±5.68a 27.91±4.63 18.86±3.31a 121.32±21.03 85.14±15.36a 220.36±52.48 325.14±62.59a对照组 60 58.34±4.36 67.54±5.52a 28.26±4.52 22.15±4.09a 122.86±20.15 98.41±16.58a 222.31±51.78 285.14±58.49a t值 1.428 11.521 0.419 4.843 0.410 4.548 0.205 3.617 P值 0.156 0.000 0.676 0.000 0.683 0.000 0.838 0.000

2.4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HB、TRF、ALB、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B、TRF、ALB、P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 s)

表5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HB:血红蛋白;TRF:转铁蛋白;ALB:清蛋白;PA:前清蛋白

组别 n HB(g/L) TRF(mg/ml) ALB(g/L) PA(mg/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105.26±5.36 126.69±10.39a254.63±21.37 293.17±20.31a 43.62±5.14 53.26±6.03a 17.32±1.82 22.03±1.63a对照组 60 106.78±5.29 119.54±8.36a 256.35±21.83 272.15±19.82a 42.89±5.22 48.47±5.72a 17.86±1.78 20.35±1.72a t值 1.563 4.153 0.436 5.737 0.772 4.464 1.643 5.492 P值 0.121 0.000 0.664 0.000 0.442 0.000 0.103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腹泻2例,皮疹1例,失眠1例,头晕1例,总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发生腹泻2例,皮疹1例,失眠1例,头晕2例,全身疲乏1例,总发生率为11.67%(7/6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儿童发生FD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发病率高达30%,对患儿的生理功能和精神健康等均产生严重影响[9]。有研究表明[10],儿童FD的发生多与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因此针对病因采取对症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相比于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的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枸橼酸莫沙必利为常用促动力药,主要通过增加乙酰胆碱释放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胃排空以达到治疗效果[11];酪酸梭菌活菌散为微生态制剂,不仅能分泌丁酸抑制肠黏膜损伤处致病菌的生长,同时形成无氧环境增加益生菌的生长,维护肠道菌群平衡;还能降低肠道毒素以提高肠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缓解临床症状[12]。两药联用更能发挥药物的双重效应,提高治疗效果。侯静等[13]也在研究中证明了微生态制剂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能有效缓解FD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GAS、MTL水平均升高,SST、VI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研究表明[14],GAS、MLT具有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释放和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的作用,其水平升高表明胃肠运动功能的改善;SST通过拮抗GAS、MLT的释放来发挥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VIP则是通过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而减缓胃肠蠕动,SST、VIP水平降低表明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减少。治疗后激素水平的改善表明两组方法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功能恢复,而研究组改善的幅度优于对照组则表明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对消化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佳。结果显示,两组HB、TRF、ALB、P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述指标均是反映患儿机体营养状态的指标,表明辅助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更能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其原因在于酪酸梭菌代谢产物叶酸、丁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可增强肠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其分泌的丁酸和酪酸菌素可修复损伤肠黏膜,分解多糖和乳糖,增强机体吸收功能[15]。故治疗后机体的营养状态得以改善,且两药联合的作用更为突出。张孟徐等[16]研究中也对上述指标进行研究,证明了微生态制剂辅助基础治疗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和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王晓峰[17]研究中酪酸梭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研究组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也从侧面表明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FD的安全性较好。董玮等[18]研究中也应用微生态制剂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对FD患者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药联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证实了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FD安全性较好这一结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年限较短,样本量较少和治疗时间短,随访时间较短导致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记录不详尽。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对儿童F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和营养吸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治疗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酪酸莫沙枸橼酸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低枸橼酸尿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一种富含酪酸菌发酵豆粕的制备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