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文言文朗读预习策略探究*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

2023-10-14江兆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东阳平板文言文

江兆平

(肥西县梁岗学校 安徽合肥 231200)

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个从“表面感知”到“深层感悟”的逐步深入过程,而朗读恰恰是这一过程绝佳的催化剂;作为吸取前人经验、加深自身体验、提高语言表现力和鉴赏力的有力手段,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步入审美感知领域,有机会去捕捉蕴藏在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感”而“悟”地学习。本文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就智慧课堂环境下开展初中文言文朗读预习做出相关探究。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

(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努力为每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现实基础

信息技术2.0时代的智慧课堂,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开放性学习环境、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活动主要是登录个人学习环境,根据自身需求,决定学习参与路径,自主选择和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针对预设的主题灵活开展学习。

三、教学探究

笔者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学习环境,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个性化的课前朗读预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导语明确要求:阅读这类经典名作,要善于吸取其思想精华,得到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要注重领会文章的意境,体味作家内心的思想感情,注重在阅读中增加文言语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此篇赠序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给马生,虽然是劝勉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切身感悟中引申而出,含蓄婉转,平易亲切,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博学硕德的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殷期许,读起来感人至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宋濂对马生的勉励与教诲,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笔者班上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文言文章,但《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篇幅较长,文中的“皲裂”“负箧曳屣”“缊袍敝衣”“廪稍之供”“裘葛之遗”等词语不常见,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还有“走”“汤”“假”“趋”等古今异义词和“书”“以”“道”“患”“其”“至”“故”“若”“质”等多义词的干扰,更涉及称谓(先达、东阳马生君则)、官职(公卿、司业、博士)、礼仪(加冠)、科举(太学)、文史典籍(《诗》《书》)、文体(赠序)等古代文化常识,这些都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困扰。

(二)教学实践

为了引导学生课前主动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笔者依托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设计了三轮朗读预习。

1.自由朗读,扫除字词障碍

(1)激趣分组

在发布任务前,笔者先做了朗读动员:“《送东阳马生序》里的生字词和异读词太多了,老师列出了18个。这些词你们历届的学长学姐们几乎没有人能够全部读准,就是老师也常常会读错。不过,你们现在比他们有优势,因为你们有智慧课堂平板,可以反复跟读,直至读准为止。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根据自愿原则,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虽然C组要求低,提交容易,但学生的进取心被激发了,且有智慧课堂平板这个学习帮手,大多数同学都勇敢挑战自我,选择加入A组或B组。

(2)发布任务

随后,笔者通过智学网的“练习中心—布置作业—朗读评测—自定义词语”发布了“皲裂”“叱咄”“媵人”“谬称”“缊袍敝衣”“廪稍之供”“裘葛之遗”“臭容”等生僻字和通假异读字读音过关评测练习,分别设置了“90分可提交”“80分可提交”“70分可提交”的自定义字词朗读梯度任务。

(3)学习成果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发音,笔者发布任务时,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合成示范音”,让认读困难的学生跟读,以帮助他们顺利过关。接收到任务后,同学们或早晚读,或课间读,或三餐后读,利用点滴时间,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力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一天后,全班同学全部提交,平均分达到91分,就连一些选择C组的同学也取得“良好”等次。

(4)方法总结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朗读首先要把字音读正确,文言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多音字、通假字、生僻字、旧读字,给学生准确流畅地诵读带来了障碍。智慧课堂环境为开展文言文字词正确读音提供了以下4种解决方案:

①合成示范音。即由朗读评测软件对教师自定义的词语合成示范音,学生先听后读,提交后即时评测,这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朗读学习方式。

②学生从电子课本中跟读。学生通过平板“我的课本”下载电子书后,从电子书里对应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点击某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即可跟读某个词语;倘若要测评的词语出现在文后的“读读写写”中,也可直接点击那个词语跟读。

③教师发布示范朗读音频供学生学习。教师课前制作朗读微课,发布在班级微课上或通过“智学网—作业中心”发布打卡任务供学生学习,教师示范指导,效果最好。

④指定学生发布示范朗读。教师拍摄朗读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朗读小视频,通过智慧课堂平板发布,让全班学生跟读。身边的“小老师”与整体学生的水平差距不大,他们的榜样作用最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通过智慧课堂平板让学生先过文言文诵读的字词关,为后续课堂教学夯实了基础,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2.跟读课文,读出重音和节奏

汉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单音节、双音节、四音节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因此,熟读成诵至关重要。字词读音障碍解决以后,为了促使学生通过朗读,把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展示出来,笔者让学生跟读课文。这是学生具有创意的大胆尝试活动,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太苛求完美。

(1)明确朗读要求与方法

笔者通过“朗读评测—同步教材”选择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发布朗读任务,让学生借助平板逐段跟读课文,并要求他们仔细听读,听准重音,读出语气,读准节奏,初步掌握文言重读、断句的规律。

学生接收到任务,先默读课文,画关键语句和疑难句;通过平板上的学科知识库,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看注释、提示,查找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使用平板,先听后读。学生在一次次怡然自得的吟诵中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每段朗读结束后,智能评测系统会自动评出“优秀”“良好”“合格”或“待合格”的等级,学生觉得不满意,就点击重录。整篇读完后,“AI智能分析”以雷达图形式从完整度、流畅度、准确度三个维度把班级平均能力和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对比,条理清晰,直观明了。

(2)教师指导与检查

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及时检查,是促进学生诵读的两个重要手段。教师指导是一种直观的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读出语气,并品味语句的内容;及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不足,及时指出,才能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升。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朗读任务发布1天后,笔者根据“答题详情”的反馈,发现有两句学生掌握得较差,便通过“打卡任务”对全班同学发布示范朗读微课和朗读指导。对于学生朗读时出现的个性问题,一种是在学生提交朗读任务后,笔者听读时发现的问题,即时通过语音或文字点评给予个别指导;另一种是通过平板发布“自由出题”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提交自己觉得读不好的句段,笔者予以当面指导或语音示范。平板的智能评测便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学习指导;平板的“作业中心”可以让教师便捷地收集学生朗读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即时予以个性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难以把握句子的朗读给予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学习态度更积极、效果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教师的一语破的,也有学生的畅所欲言和开诚布公,从而烘托出一种热烈、和谐、共勉、互助的局面。

(3)朗读时机和形式的选择

借助晨读和晚读的时间全班齐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齐读课文时,在全班整体节奏的带动下,所有学生都能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朗读中,纠正自己无法把握的韵律和节奏。当然,对于像《送东阳马生序》这样的长篇幅课文,除了全班齐读外,还可以采用男女同学轮读、分小组接力读,既有比赛的性质,又能缓减学生朗读的疲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展示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读通读畅了课文以后,笔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作者的情感。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这让表现欲极强的孩子们非常遗憾。

(1)展示朗读的方法创新

笔者班级有个爱好摆弄电子产品的同学发现了学生平板的一个新功能,可以直接使用学生平板“百宝箱—我的微课—录制”功能录制朗读音频,同时把“拍照”打开,取景框对准课本原文,让文字图片和音频同步,就制作成了朗读微课。笔者让学生录制朗读微课,分享到“班级微课”,同学们欣赏和点赞。依据点赞数量,按照上传的朗读微课总量的三分之一,评选出若干名优秀朗读者。

(2)教师对展示朗读的指导

在朗读过程中,要想读出文势、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反复朗读,对比揣摩,体味作者的说理层次和情感变化,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一二段回忆自己幼时致书之艰、求学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短句急促,表意干脆,长句节奏舒缓,表意婉转;第三段叙写今之太学诸生学习优裕的条件,两相对比,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要读出不容置疑的口气;最后一段,既称赞了马君则美好的品德和谦和的态度,更表达了对他的劝勉之意,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学生在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后,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充满文言味。享受着朗读带来的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高了。

(3)展示朗读的作用

展示朗读创造性地运用了轻重音、语调、速度、节奏、表情,甚至手势、身姿、眼神等技巧,入情入境地进行艺术化朗读,更有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语感。至此,学生与课文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不用讲解,不用说明,只是朗读就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展示朗读形成了一种差距、一种矛盾、一种激励,学生会在与其他优秀同学朗读的对比、欣赏、借鉴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朗读中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猜你喜欢

东阳平板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