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3-10-14顾友民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4期
关键词:状态院校高职

顾友民 郭 雁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一、“状态数据平台”简况

200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要求各高职院校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状态数据平台”),记录院校办学基本情况、教学基本状态及其变化,以填报数据作为监测和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的主要依据。根据文件通知精神,“状态数据平台”是以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为依据,意在为各级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监测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精准施策,进一步凸显国家政策的指导意义。同时高职院校可依据“状态数据平台”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补齐短板,实现全国同类高职院校的横向比较与纵向研究。“状态数据平台”真实反映各高职院校办学能力,提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年报,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整体向好发展。

经过历年建设,“状态数据平台”不断迭代更新,已由最初的“单机版”逐步演化为“网络版”。在功能上“状态数据平台”主要由初始的“点线信息收集”逐步演化为“信息链融合”,使信息链逻辑校验环节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的有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综合管理的现代化。

二、“状态数据平台”功能分析

“状态数据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二是“数据分析”。以“状态数据平台”为例,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全方位采集反映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可以展开同类高职院校“纵横向”的比较分析。

(一)数据采集

以“状态数据平台”为例,“状态数据平台”中数据采集功能具有指标明确、数据科学全面等特点。用户需要下载平台安装包,同时将该应用连接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服务器,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平台资源配置,设定相关信息采集流程节点等参数,随后开展信息采集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中主要有12个大类的采集项目,主要包括:院校基本信息、院校领导基本信息、基本办学条件信息、实践教学条件、办学经费情况、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信息、教学管理情况、教学研究情况、社会评价信息、学生信息以及其他补充项目。

(二)数据分析

“状态数据平台”中数据分析功能具有分析精准可靠、综合性强等特征。高职院校完成学校数据采集任务后,按照平台操作步骤,上传采集数据,经平台校核完成无误后,生成院校数据,同时将该数据保存至全国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学校上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状态数据平台”为例,平台数据中心主要分析数据达标率、数据发散度、数据置信度、数据支持度等。根据这四项数据一方面可以进行高职院校历年来同类数据的纵向比较,生成院校纵向分析结果,包括年度纵向比较中数据突变异常等;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分区域同类高职院校间核心数据横向比较分析,生成横向分析结果。

三、“状态数据平台”问题分析

虽然“状态数据平台”历经多年实践应用,平台本身不断迭代更新、功能不断完善,但平台使用上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意识有待提高、平台体制建设深度不够、平台功能建设有待加强、平台数据应用有待延伸等方面,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意识有待提高

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准确理解“状态数据平台”内涵建设的意义,被动接受工作安排,一般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工作任务时,机械接受工作任务,被动完成。同时因为信息化数据意识不足,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数据积累,出现“状态数据平台”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现象。这进一步导致数据采集中的缺项、漏项、错项等问题,不能真实准确反映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工作状况。此外,不少高职院校师生在实际平台应用过程中有抵触情绪,认为平台的数据采集工作与自身无关,繁杂耗时,意义不大。上述种种现象皆表明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意识没有全面形成,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平台体制建设深度不够

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科学完备的“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机制。依据“状态数据平台”建设逻辑,高效、科学、完整地完成该项系统工程,对“状态数据平台”人才队伍提出了一定要求。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践应用中往往出现“懂信息技术的人不懂教学管理,懂教学管理的人不懂信息技术”的现象,导致数据采集工作举步维艰。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状态数据平台”体制建设上有完备的建设方案,但实践中责任不清晰、彼此相互推诿扯皮、缺乏高效协调沟通。上述种种迹象皆表明平台体制建设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平台功能建设有待加强

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在“状态数据平台”功能设计上缺乏体现院校自身优势特色的指标,不能完全展示自身办学优势。比如“状态数据平台”的信息采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共性特征,在进行信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共性问题,很难从中分析出某一所或某一类高职院校发展的个性与特色,亦不能完全表现出“特色鲜明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及需求。

(四)平台数据应用有待延伸

从教育部建立“状态数据平台”的初衷可以看出,“状态数据平台”理应是全面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综合体现学校办学状况及特征的监测平台,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是首选参照标准。但在实践中往往应用不够广泛,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状态数据平台”的应用仍停留在任务完成后将数据束之高阁的状态,没有将“状态数据平台”应用在实处。总的来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缺乏良性应用指导,虽然目前在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重大教学活动中将“状态数据平台”作为参考依据,但应用范围较为有限,在顶层教育活动中要求应用,但具体到局部区域应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本级应用不够全面,“状态数据平台”未应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院校具体本级管理工作中。

四、“状态数据平台”建议

(一)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意识

一是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针对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层、教师层、学生层信息化数据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下各高职院校自主激发内生动力,主动提升学校内部师生信息化数据意识。如开展信息化意识提升专项学习活动,开展暑期班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培训。同时可制定相关校内政策,如将“状态数据平台”应用列入部门年度考核指标等,努力实现全校师生人人了解“状态数据平台”、人人参与“状态数据平台”。

(二)加强平台体制建设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平台建设深度不够问题,我们建议采取“统筹管理、整体推进”方式进一步加强“状态数据平台”体制建设。一是统筹管理。具体来说,建立数据管理制度,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中层领导干部(包括学校主要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实干,下设协调工作组,主要由各部门、二级学院主要业务员组成数据管理委员会。制定数据管理委员会章程等系列制度文件,约定组长、成员、组员工作职责、任务分工等详细工作内容,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平台管理机制。在每年开始“状态数据平台”工作前,通过会议集体学习的方式研究该年“状态数据平台”政策文件、平台更新内容、平台逻辑校验等,随后由牵头部门起草该年工作方案,待方案通过后,严格执行工作方案细则。二是整体推进。严格要求将“状态数据平台”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运用平台管理、数据说话等方式开展工作。如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在平台中若没有相关数据支撑,应及时记录数据缺少项,待平台开放采集时有针对性地完善数据。同时将状态数据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融通,力求“状态数据平台”中数据真实、完整、有效。进一步将“状态数据平台”与学校现有相关平台系统连通,针对教师、学生形成教师画像、学生画像等信息,通过学校现有平台反馈给相应教师及学生,供相应教师及学生参考,以调整自身发展规划,提升教师、学生成长速度及成长质量。最后在完成每年工作后进行“状态数据平台”工作总结,系统梳理该年平台运用中的问题,并提出下一年度该项工作建议等。

(三)加强平台功能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平台功能建设,增加特色亮点模块,突出反映高职院校个性发展成果。如在高职院校完成所有信息采集并上报数据中心后,平台可以依据学校数据自动提取数据“制高点”,并且将多项“制高点”数据彼此连接,形成内部逻辑,汇总分析得出该所学校的“个性亮点画像”。最后通过可视化仪表等多样化表现方式进一步突出学校的个性亮点。为此需要对平台以下功能进行加强,一是平台信息链连接,通过信息链间的信息交换手段消除“信息孤岛”等现象。二是平台信息数据分析能力,重点是对12项关键指标的分析能力,以实现同类、同级、同层次、同办学历史等相同参考体系下学校的纵横向多方位比较分析。这将有助于高职院校选择不同类型先进标杆校进行针对性学习追赶,也将有助于先进标杆校的卓越办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促进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学习。

(四)加强平台数据应用延伸

根据“状态数据平台”数据显示的真实性、及时性、原始性、动态性、可比性等特点,我们建议在如下方向进一步延伸。一是加强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应用。包括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编制、高职院校年度评估、高职院校新增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年度招生计划等,从政策顶层设计环节加强应用,凸显“状态数据平台”在高职院校各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展示其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加强高职院校本级应用。各高职院校应努力完善自身学校“状态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相关信息,力求真实反映院校本级的实际综合办学情况,根据数据中心分析结果综合研判自身办学水平,科学合理制定院校本级发展规划,并根据“状态数据平台”逐年数据变化情况诊断发展方向与预期目标偏离度,及时调整院校本级战略决策。“状态数据平台”可在高职院校本级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本级管理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结语

“状态数据平台”历经多年建设,已然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状态数据平台”实践应用中仍存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意识不强、平台体制建设深度不够、平台功能建设不强、平台数据应用延伸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逐步改善“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助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为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监测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进一步发挥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状态院校高职
状态联想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