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CI教学模式在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12郭春玲黄素芳凃莉娜

全科护理 2023年28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专科

郭春玲,邓 娟,熊 杰,黄素芳,凃莉娜

社会化-外化-整合化-内化(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SECI)模型是一种关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知识管理模型[1],包含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融合和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2],这种知识的转化是动态和不断重复的过程[3]。个体所暗含的关于经验、思维等方面的隐性知识不同于外显的显性知识[4],需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规划有目的性、规范性的教学活动来制定特定情境,促进个体之间对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和传递[5-6]。国内有学者站在组织和全局的高度将SECI模型运用于专科护士、护理硕士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中,为SECI模型的临床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7-9]。笔者所在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将SECI教学模式应用在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使学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实践应用和交流共享实现知识转化,有效提高了临床实践培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7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2020年7月—9月的40名学员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2020年10月—2021年5月的36名学员纳入观察组,采用基于SECI模型的教学模式。纳入标准: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且无精神类疾病史;3)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曾在SECI教学模式下培训或学习;2)临床实践培训期间请假超过3 d者。两组学员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学员个案报告、操作考核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学员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临床带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指定的一对一带教老师按照培训计划帮助学生完成临床实践,最后1周按照基地考核要求进行个案汇报评比以及操作考核。

1.2.2 观察组

采用SECI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2.2.1 组建教学团队

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教学总带教三级教学管理体系[10],由1名总护士长,4名科护士长,1名教学总带教,2名教学督导,23名取得医院临床带教资格及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专科护士18人、科研护士2人、技能小组护士3人)及9名医生(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3人)组成。

1.2.2.2 临床实践设计

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实践方式,从科室主任到临床医生、从护士长到带教老师都参与到学员的带教中。教学总带教围绕实习大纲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并将符合SECI模型4个场的临床带教情境进行融合,其中每个场并不是单独的场所,而是由多个空间、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形成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路径。

1.2.2.3 原始场对应社会化

主要通过学员的亲身实践、观察思考、模仿等非语言形式分享、消化隐性知识,教学基地提供必要的环境及其他条件支持,使学员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彼此。在学员进入基地实践前,教学总带教提前联系学员,组建微信群;学员入科后举办医院及个人情况交流分享会,在此过程中学员们通过相互分享个体情感及经验,彼此熟悉,建立初步信任关系[11];在临床实践中后期组织学员进行团建活动,更进一步加深学员和带教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整个培训班的核心凝聚力。

1.2.2.4 互动场对应外化

将隐性知识转化为用语言表达的显性知识,对话是主要交流形式。基地共进行了24次96个学时的线下理论授课,8次线上8个学时操作视频授课,临床实践168个学时。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伴教学方式,每组学员推选小组长,每日临床实践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学员进行分享讨论,使学员在建立感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彼此交换想法并反思,学员们以开放的态度交流、学习、传播科学概念[12]。

1.2.2.5 系统场对应整合化

学员将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后通过各种形式呈现。每位学员对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整理,以“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个案报告”的形式与同组学员进行交流,最后在基地进行汇报评比。每周四进行“文献学习分享”活动,筛选重症领域最新指南、高质量文献,学员从文献外部特征、文献评读、启发与思考等方面以演示文稿(PPT)形式进行基地内汇报。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将各自所在医院、科室的工作特点、亮点通过“小讲课”和“专业知识分享”的形式与其他学员进行分享。

1.2.2.6 实践场对应内化

学员通过临床实践达到知识的内化过程和自我超越,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工作坊、操作练习及考核等形式实现“做中学”,系统化的显性知识通过此阶段的实践和反思,使学员实现了内化整合,将所学知识转变成自己的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转化的完整循环[13]。

1.2.3 观察指标

1.2.3.1 基本技能实践操作成绩

包括个案报告考核和操作考核,学员按照罗伊适应理论模式书写护理个案报告并进行汇报,教学基地6名评委老师按照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个案报告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为个案报告考核成绩。操作技能主要考核成人心肺复苏技术、除颤技术、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引技术、动脉采血操作技术4项,由2名监考老师共同打分,取4项操作的平均分作为操作考核成绩。

1.2.3.2 教学满意度

根据中华重症护理专委会的基地培训要求测评学员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设施、教学氛围、实习内容、时间安排5个条目[14],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选项依次赋值1、2、3、4、5分,总分25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SECI教学模式在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学员的基本技能实践操作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但是通过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发现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存在以下问题:每批学员来自的地区、医院等级不同,有的来自全国知名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点专科重症专业,也有的来自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的非重症专科如中医科、儿科等,学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两批学员虽然在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后两批学员可能本身存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别,是本研究的混杂因素。因此,针对学员在重症护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异,结合临床实际带教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磁性文化贯穿始终,体现立体人文关怀

磁性护理文化模型强调为护士提供积极、合作的工作环境[15]。本基地在原始场这一阶段通过磁性文化的贯穿,在短时间内让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老师之间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减少各学员的陌生体验感及因工作单位差距而导致的距离感,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长达8周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本基地实施闭环式人文管理。在学员还未到基地时,提前建立学员联络群让学员能迅速找到组织,积极联络学员并帮助其落实住宿问题,为学员办理医院食堂就餐卡,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衣、食、住等方面的帮助,让外地学员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带领学员参观医院院史馆、分院区等,了解医院发展历史,感受医院文化;在中秋节、教师节、护士节等节日举办节日主题活动;在学习之余带领学员进行团建活动,让学员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全方位感受到立体化的人文关怀。

3.2 基于需求分析,实施有效培训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学总带教作为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学员的知识背景及其对下一步护理技能传承和经验分享的影响,从而使知识共享行为能有效提高所有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流动性[16]。在临床实践前制定专科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需求、学员能力现状。同时在开始临床实践后及临床实践中期进行调查及座谈,积极征求学员意见及建议,并根据学员需求开展进一步培训。本研究针对前期教学中学员普遍性的需求和不足,给予增加科研专项训练(文献检索、SPSS软件实操、专利信息检索、护理基金项目申报等专项培训内容)予以强化,培养学员使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员参加科室每周开展的“文献分享”活动,每周分享最前沿的护理文献,用科研来指导临床实践,并要求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总结,让学员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升学员的科研能力水平。

3.3 同伴教学方式,实现知识重组

知识共享行为是指知识拥有者通过各种形式与其他个体互相交换知识,促使双方知识扩展与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和个人核心能力的行为[17]。SECI教学模式将原始场、互动场、系统场、实践场4个场的临床带教路径交汇融合,使学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单单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整个知识传播链中的分享者,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学员能接受到其他同学学习相关知识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错过重要信息和技能[18];在共享中通过动态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在学习知识中的各种能力[19],最终达到临床实践培训中的知识共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基地提供平台让学员们积极分享各自医院及科室宝贵的经验,每位学员在知识分享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在学习过程中不光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提供者,这样每位学员都能汲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交流分享学员们获取了更多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种同伴教学、团队协作学习方式加深了教师与学员、学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学活动处于平等共享的交流平台之上,使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班级活力与凝聚力得以提升,教学满意度得到提高。

4 小结

SECI模式提供的教学培训路径从学习交流分享到知识储存、最后达到知识内化的全过程,通过教学行为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20],通过个人隐性知识与他人分享的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21-22],帮助学员掌握重症专业知识,帮助学员在群体交互式合作学习、模仿学习中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构建。动员所有学员参与讨论交流,在群体头脑风暴中不断创生新的知识内容,通过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在彼此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二次理解内化、建构和重组,从现有的显性知识得到新的显性知识,对自我认知情况不断调整升华,使得学员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暂未进行临床实践远期效果评价,有待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