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替使用悬浮床与翻身床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0-12祝芳芳陈丽映陈观燕赵汝玲

全科护理 2023年28期
关键词:植皮大面积创面

祝芳芳,陈丽映,陈观燕,赵汝玲

大面积烧伤是指总烧伤面积>50%或三度烧伤面积>20%的烧伤,部位主要包括面、头、颈、四肢、躯干等[1-2]。目前为防止躯干后侧创面长时间受压而造成创面感染或加深,必须交替暴露躯干前后侧创面。然而传统翻身床耗时多,操作繁琐,病人体位变动时疼痛明显,常无法耐受[3]。悬浮床是借助气体滚动悬浮原理而设计的理想治疗床,具有减轻疼痛、减少感染、加速创面干燥、调节血液循环、减少工作量等优势,在被迫卧床病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器官移植、皮瓣或压力性损伤等,且效果已得到国内烧伤科人员普遍认可,但长期使用悬浮床成本较高[4-5],并易出现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针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的应用效果目前仍少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9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旨在进一步分析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我院9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三度烧伤面积>20%或总烧伤面积>50%;烧伤距入院时间≤48 h,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预计生存时间>10 d。排除标准:合并语言功能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免疫、内分泌、血液系统及严重心、肺、肝、肾、脑等严重疾病;烧伤前1个月内有骨折、感染、手术史。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女14例,男34例;年龄23~56(39.28±7.85)岁;总烧伤面积为54%~93%(73.42±9.51)%;烧伤原因为热力烧伤31例,化学烧伤17例。观察组女11例,男37例;年龄25~57(40.57±7.68)岁;总烧伤面积56%~92%(74.25±8.54)%;烧伤原因为热力烧伤33例,化学烧伤15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总烧伤面积、烧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入院后两组病人均接受抗生素、补液抗休克、切削痂手术植皮、换药治疗。

1.2.2 对照组

全天均给予悬浮床(KCI和宁波翼龙两种牌子)治疗,设置适宜温度,秋季或夏季28~32 ℃,冬季或春季30~34 ℃,头部抬高20°~35°,每隔2 d进行1次换药。

1.2.3 观察组

交替使用悬浮床、翻身床治疗。白天使用翻身床治疗:白天3次,每次2 h(09:00~11:00,14:00~16:00,19:00~21:00),每次趴2 h。夜间均使用悬浮床。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血清白蛋白用量、1%面积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标准[6-8]:坏死表皮脱落,可见红嫩新生皮肤或皮片移植后皮片成活提示创面愈合。2)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9]评定,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3)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全身感染、血培养阳性、创面分泌物杆菌阳性)发生情况。4)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0-11]评定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变化,内容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7个维度,共18个计分项目,满分0~21分,得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5)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12]评价两组病人预后情况,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方面,各方面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病人睡眠质量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两组病人预后情况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常见重症疾病,危险性较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13]。严重烧伤救治属于综合性治疗,创面处理贯穿救治全过程,切痂植皮是目前治疗重度烧伤的重要手段,而病人卧床的功能、种类在创面愈合质量、速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14-15]。针对大面积烧伤病人以往临床主要利用烧伤翻身床,虽能帮助解决创面受压,然而需频繁人工翻身,不仅会增加植皮移位风险,而且会增加病人痛苦,舒适度差,影响预后[16-17]。悬浮床是目前烧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应用悬浮床可降低严重烧伤后感染风险,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痛苦,增加治愈率[18]。

本次研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交替使用悬浮床与翻身床,与常规单一使用悬浮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全身感染率、血培养阳性率、创面分泌物杆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治疗大面积烧伤能减少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交替使用悬浮床与翻身床的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用量、1%面积血浆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能减少血浆、血清白蛋白输注量,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植皮成功率。分析原因在于悬浮床透气性良好,可为烧伤创面提供干燥、清洁、持续有利的环境,利于改善理化代谢及微循环,从而能降低创面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19]。同时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流动悬浮原理,能持续提供干热空气,控制治疗关键环节,加速创面结痂、干燥,提供良好创面愈合环境[20]。针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尤其是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若持续使用悬浮床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而白天使用翻身床能促进痰液排出,利于肺部恢复,可为气管插管拔出做准备,且应用翻身床便于换药;晚上使用悬浮床能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坠床,提高病人安全性[21]。故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能促进创面结痂、愈合,改善预后。另外悬浮床先进设置与良好性能弥补了既往传统翻身床缺陷,可起到预防受压作用,减少换药及翻身次数,减少感染风险因素,且可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22]。治疗后两组病人VAS评分、SF-36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病人改善更明显(P<0.05),结果表明翻身床、悬浮床交替使用能减少病人受压面积,减轻疼痛感,利于皮瓣成活及病情康复,从而能改善病人生命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悬浮床、翻身床交替使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面积烧伤治疗方法,能减少血清白蛋白、血浆输注量,提高植皮成功率,减少细菌生长,且能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植皮大面积创面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