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10-12肖慧玲郑爱桦李方方周秀燕黄子华

全科护理 2023年28期
关键词:外渗栀子硫酸镁

肖慧玲,郑爱桦,李方方,周秀燕,黄子华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由于病人血管较细、血管充盈不足等原因,易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1-2]。尤其是在输注高渗溶液、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时更易引起药物外渗,常会导致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溃烂、截肢,增加病人身心痛苦,造成医疗事故,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健康[3-4]。临床常采取冷敷、马铃薯等局部外敷方式,疗效欠佳,预后不理想。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栀子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列入药食两用名录,并被称为中药材“抗生素”,对人体有较佳的医疗作用,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等药理作用。硫酸镁溶液具有高渗作用,用于渗出肿胀部位能够达到消炎消肿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本院诊断为药物外渗Ⅱ级以上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栀子组、硫酸镁组、栀子联合硫酸镁组),每组20例。栀子组年龄30~68(45.57±2.34)岁;男12例,女8例;药物外渗等级为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3例。硫酸镁组年龄30~69(45.62±2.37)岁;男13例,女7例;药物外渗等级为Ⅱ级4例,Ⅲ级12例,Ⅳ级4例。栀子联合硫酸镁组年龄31~69(45.60±2.36)岁;男11例,女9例;药物外渗等级为Ⅱ级6例,Ⅲ级11例,Ⅳ级3例。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K202116)。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药物外渗Ⅱ级以上;经评估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病人知情同意接受该治疗方案,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栀子、硫酸镁过敏者;低蛋白血症、心肝肾等疾病引起肢体肿胀者;病案资料不完整者。

1.3 干预方法

1.3.1 栀子组

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外敷药物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所有外敷者均避开渗出口,将栀子粉末采用温凉开水调和成稀糊状,装入膏药贴内,厚度0.2~0.5 cm,膏药贴型号选择超过药物外渗面积0.2~0.5 cm,贴在药物外渗处,每次2~4 h,每日2次。

1.3.2 硫酸镁组

将无菌纱布块浸入25%~50%硫酸镁溶液中,之后将浸湿的纱布块稍拧干,平整贴在药物外渗处,纱布块干燥后需及时更换,持续到肿胀消退,每次2~4 h,每日2次。

1.3.3 栀子联合硫酸镁组

将栀子研成粉末,用25%~50%硫酸镁溶液倒入栀子粉末内,调和成稀糊状,装入膏药贴内,厚度0.2~0.5 cm,膏药贴型号选择超过药物外渗面积0.2~0.5 cm,贴在药物外渗处,每次2~4 h,每日2次。贴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和周围皮肤变化,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汇报处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病人疗效时间、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1)统计3组病人肢体肿胀完全消退时间、肢体活动自如时间、末梢循环恢复正常时间和肢体无疼痛时间。2)观察治疗72 h后3组的治疗效果。“痊愈”为皮下硬结、水肿完全消退,皮肤温度与色泽正常,无疼痛;“显效”为水肿基本消退,皮肤温度与色泽正常,有轻度压痛;“有效”为水肿稍稍消退,皮肤温度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有压痛;“无效”为肢体药物外渗处仍有红肿热痛、肢体活动障碍。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5]评价病人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的肢体疼痛情况,满分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4)比较3组病人舒适度。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6]从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4个维度评价病人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的舒适度,共28项,采用1~4分评分法,满分28~112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舒适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病人临床疗效时间比较

3组病人临床疗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肢体肿胀完全消退时间、肢体活动自如时间、末梢循环恢复正常时间和肢体无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临床疗效时间比较 单位:h

2.2 3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3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见表2。

表2 3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单位:例(%)

2.3 3组病人治疗前、治疗72 h后NRS评分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病人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NRS评分明显低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见表3。

表3 3组病人治疗前、治疗72 h后NR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3组病人治疗前、治疗72 h后GCQ评分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病人GC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GCQ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见表4。

表4 3组病人治疗前、治疗72 h后GCQ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效果确切,能够帮助病人快速消肿和止痛

高渗性药物、化学性药物等在静脉输注过程易发生液体外渗,导致皮肤出现胀痛、红肿、渗出、水肿甚至组织坏死,增加病人痛苦,影响疾病治疗[7-8]。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药物外渗病人肢体肿胀情况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硫酸镁溶液的高渗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消炎消肿的作用[9-10]。但单用硫酸镁溶液外敷外渗处,消肿时间较长,且外敷时肢体需制动,外敷纱块易干燥,需不断调换纱块,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且硫酸镁仅有消肿作用,没有止痛及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本研究中,栀子组、硫酸镁组、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间临床疗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肢体肿胀完全消退时间、肢体活动自如时间、末梢循环恢复正常时间和肢体无疼痛时间短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治疗后,3组病人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NRS评分低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说明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方面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消肿、止痛。究其原因在于,本研究将栀子、硫酸镁溶液联合应用进行局部外敷,硫酸镁溶液具有高渗作用,能消炎消肿,又能拮抗钙离子;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11-12]。将栀子和硫酸镁溶液混合调成糊剂,装入膏药贴内,再敷外渗处,二者合用为亚低温冷敷,能快速降低局部温度,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抑制血管炎性渗出,从而达到快速消肿止痛的作用[13-14]。

3.2 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效果确切,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加病人舒适度

中医学认为,药物外渗属“疮疡”范畴,由经脉创伤,温热毒邪外侵,引起局部经络阻塞,气滞血瘀,治疗需采用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15-16]。单用栀子粉末外敷药物外渗处,不能导入或渗透到皮下组织,难以起到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热止痛等功能。本研究中,栀子组、硫酸镁组、栀子联合硫酸镁组3组病人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GCQ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说明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效果确切,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病人舒适度。单用硫酸镁溶液外敷,易干燥,需不停地更换湿纱布块,肢体稍动一下,纱布块就会掉,限制肢体活动,增加病人痛苦[17-18]。而栀子联合硫酸镁局部外敷可渗透到皮下组织,降低炎症介质的活性,能快速消肿止痛,抑制细菌感染,促进组织修复,且外敷时间较短,病人肢体活动不受限制,能够增加病人舒适度,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19]。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所需费用低、易获取,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且无不良副作用,不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易于病人接受,能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清热除湿,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0-21]。

3.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受时间和样本量限制,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尚需在今后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深入探讨该治疗方式的远期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效果确切,能够帮助病人快速消肿和止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加病人舒适度。

猜你喜欢

外渗栀子硫酸镁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六月栀子香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