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念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建构与实践

2023-10-10林伟吴虹

留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校本学科

文_林伟 吴虹

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创办于2015 年7月。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创造学习”教育理念和“时时有课程、处处皆课程”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生活化、校本课程活动化”的课程改革思路,着力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在办学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丰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行知历程

行知小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初步实践阶段。建校伊始,本着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学校开设了陶艺、扎染、微田园等自主课程,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同时,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初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创造”课程模式。二是延伸开发阶段。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与建设了诗韵行知课程、陶艺与木工坊课程等,进一步补充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容,但尚未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和实践成果。三是系统推进阶段。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重构”“乐创课程构建”为抓手,以“生活教育”为主线,探寻“内涵发展”的基本范式。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行知实施

学校基于“生活教育”的教育哲学(办学思想)及课程目标,设置了“乐创课程”体系。“乐创课程”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核心,以人的生长发展为主线,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以培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新时代好少年为使命,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领域,包括“健康、修身、语言、思维、艺术”五大类课程:健康类是涵养身心的素质课程,其着力点是促进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和谐发展;语言类和思维类是学科基础型课程,其着力点是学科基础、主题实施;修身类为综合实践课程,是身心兼修课程,其着力点是实践引导、品德塑造;艺术类是特色课程,其着力点是发展潜能、个别服务。这些课程的开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构建“生本课堂”,扎实有效实施学校课程。课堂是学校推进课程实施的主渠道,“生本课堂”是行知小学“生活教育”文化基因的产物和实践创新。学校从备课、上课、科研三个方面,引领教师对“生本课堂”进行探索与实践,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生本课堂”落地生根。

建设“乐智学科”,打造学科课程群。在“乐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依据师生发展需求,结合良好的学科基础,构建了“1+X”学科课程群。“1+X”课程,是指基于学科课程,通过延伸拓展、自主研发而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群,包含“乐创语文”“奇妙数学”“趣味英语”“悠扬音乐”“活力体育”“乐创美术”等课程群,旨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确保每一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打造“乐优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器乐进课堂、运动舞蹈、扎染、岩彩画等语言和艺体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凸显了行知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成果。

做活“乐游之旅”,落实研学旅行课程。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行知小学的研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与生活认知。教师们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进生活大课堂,通过学习场域的转换、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学习之旅的感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丰富“乐创社团”,优化兴趣特长课程。行知小学的社团课程主要分为运动、科技、人文三类,每类又有若干种,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利用每周五下午自习时间开设社团课程,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营造“乐美环境”,创生校园生态课程。在全力推进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行知小学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力量,努力找准环境课程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用文化引领课程建设,用课程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行知评价

学校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了丰富、多样的评价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将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有机地融入教与学,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就课堂评价而言,学校为检测和反馈“简约、生成、共生、智慧、本色”的课堂效果,依据“生本课堂”的内涵,特别制定了行知小学“生本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量化测评。同时,依据学科课程群的特点,设置了各科评价表,积极落实多维评价、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校本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