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颅内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3-10-09王芬陈嘉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7期
关键词:鞘内万古霉素脑脊液

王芬 陈嘉曦

颅内感染是一种非常危重的病症, 常见于颅脑损伤患者以及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之后, 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等多种严重的后果。抗菌药物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治疗颅内感染的药物, 传统治疗中临床多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 静脉滴注方式并非最佳的给药方式, 并逐步应用了鞘内注射技术, 该方式因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能够使抗菌药物更加快速的发挥效果, 以获得满意的局部药物浓度, 最大限度提升抗感染效果,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为此, 本文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 例颅内感染患者, 探究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颅内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恢复情况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 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万古霉素给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x-±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与颅内感染相符, 哥斯拉评分>3 分;②无其他系统性感染性疾病;③患者无本次药物过敏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休克;②患者不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③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④患者合并腰部穿刺禁忌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给予患者0.5 g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268, 规格:0.5 g)与5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 1 次/d;在此期间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42020019, 规格:1 ml∶5 mg)治疗, 用药剂量为5 mg, 与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 1 次/d。持续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 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 依据无菌操作规范对患者下腰椎实施穿刺蛛网膜下腔部位处置入穿刺针, 在确定成功穿刺之后连接测压管, 对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水平进行观测和记录, 将脑脊液慢慢的放出并收集2~4 ml 置于无菌试管中, 送往检查室进行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 之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在此过程中需将适量的置换液注入, 直至脑脊液的颜色变为澄清状, 至脑脊液压力保持<10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的时候对患者注入3 mg 地塞米松与5 mg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混合液,地塞米松与万古霉素药品信息与对照组一致, 完成药液注入之后退出穿刺针, 并依次退出针芯和套管, 通过碘伏消毒液常规消毒穿刺处, 之后采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包扎。持续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 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感染症状消失, 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恢复正常, 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有效: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感染症状明显减轻, 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显著改善, 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3 d 后显示为阴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最高42 分, 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分18~126 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高[3]。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蛋白, 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为显微镜镜下计数法[4],C 反应蛋白检测方法为免疫定量分析法[5], 白细胞介素-6 检测方法为细胞增殖法[6], 脑脊液蛋白检测方法为免疫化学法[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527.09±2.04 8.13±1.15ab35.44±4.17 82.28±5.27ab对照组4527.15±2.0913.26±1.19a35.49±4.2671.36±4.65a t 0.13820.7950.05610.423 P 0.8910.0000.955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蛋白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盐酸万古霉素是当前临床治疗颅内感染的常用药物, 该药物为肽类抗菌药物, 对于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所引发感染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传统治疗颅内感染时主要通过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方式, 而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后发现, 静脉滴注方式药效发挥的速度较为缓慢, 因此患者的症状消除较缓慢,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8,9]。近年临床主要采用鞘内注射给药方式, 与传统静脉滴注治疗方式相比, 鞘内注射给药具有多方面优势, 例如能够与腰椎穿刺操作同时开展, 抗菌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不需要经过血脑屏障, 所以能够更快的发挥药效;其次, 鞘内注射给药期间通过生理盐水对蛛网膜下腔进行反复冲洗,能够稀释粘稠的脑脊液, 因此可以发挥良好的脑脊液引流效果, 能够将脑脊液中细菌、坏死脑组织及时彻底的清除, 使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得以改善;除此之外,鞘内注射给药后药物在蛛网膜下腔扩散速度更快, 可以发挥更加显著的抗感染效果[10,11]。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蛋白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抗菌药物鞘内注射给药方式的效果优于传统静脉滴注方式, 证实了鞘内注射给药的有效性, 这一结论也与张恩俊等[12]所报道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颅内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显著优于传统静脉滴注方式。

猜你喜欢

鞘内万古霉素脑脊液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