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作业设计初探

2023-10-05孔广霞

科教新报 2023年36期
关键词:实践原则比赛

孔广霞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践”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开发学生创造力与潜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设计“实践”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一、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小学语文“实践”作业首先要将活动落到实处,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

(二)开放性原则

语文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广泛,因此,语文“实践”作业的设计也必然考虑多方面、全方位的开放性特点。第一,语文“实践”作业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第二,语文“实践”作业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相关联;第三,语文“实践”作业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联。

(三)自主性原则

设计语文“实践”作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作为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关注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喜欢的作业才是好作业,学生愿意完成的活动才是好活动。

(四)趣味性原则

对小学生来说,“实践”作业的新鲜有趣是吸引他们认真参与并全力投入的保障。在作业设计中,教师精心安排一些有趣味的环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上街找商铺和广告的错别字,根据任意词语编故事,填字游戏等。

(五)多样性原则

语文知识与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其应用领域也是广泛的,语文“实践”作业的完成方式自然也应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语文教师应因地制宜,挖掘现有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实践”作业,安排常规“实践”作业或主题“实践”作业。

(六)综合性原则

语文“实践”作业可以侧重一类知识的习得或一种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操作中应突出综合性原则,兼顾并融合多学科知识与多种能力素养。

(七)参与性原则

语文“实践”作业不是学校或教师为出成绩的"作秀",也不是让少数优等生或特长生做主角,而是让多数学生做观众或群众演员。小学语文“实践”作业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了实现不同素质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实践”作业中有收获,教师必须进行分层布置,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

二、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的类型

根据活动方式,小学语文“实践”作业可分为竞赛、展览(展示)、表演(演出)、调查、影音等。

(一)“竞赛”型实践作业

知识竞赛有利于总结某一类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如汉字比赛、成语比赛、文学常识竞赛等。讲故事比赛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辩论赛、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等。征文比赛是语文学科最常见的一类比赛,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展览(展示)”型实践作业

这类作业涉及多学科融合,需要学生通过画、写、帖等多种方式完成相应作业。设计这类作业,需要预先有铺垫(提前布置阅读活动)。完成这类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好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来完成。

(三)“表演”型实践作业

小学语文教材中节选了一些情节丰富的小说和戏剧,并给出了分角色饰演的要求,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部分。其實,孩子们大多有表演的天赋。也很喜欢参与这类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找家人一起,分角色表演。

(四)“调查”型实践作业

调查报告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语文作业,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磨炼和发挥自己的语文能力,使语文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例如,让学生调查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五)“影音”型实践作业

“影音”型实践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实践作业”之一,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普及,这类作业从形式到内容逐渐多样化,常见的有影视欣赏、朗读打卡、摄影等。这类作业涉及听、看、说等能力点,需要学生通过看、模仿、创新来完成作业。这类作业紧跟时代的潮流,学生参与度高。

综上所述,把握七个原则,用好五种类型设计“实践”作业,将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便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实践原则比赛
选美比赛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比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最疯狂的比赛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