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学:阅读古典小说的钥匙

2023-10-05李连增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辨阅读评价

李连增

摘要:《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曹操以斩杀杨修的方式解决与杨修间冲突的原因,故事引人入胜,人物个性鲜明。学生读懂此文不难,但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历史演义类小说的方法,正确评价人物形象,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找到阅读古典小说的钥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人生启迪。

关键词:古典小說;阅读;思辨;评价

一、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从明清最有代表性的白话小说中节选出来的。通过阅读文本,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结合已有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根据注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难度不大。但如何阅读《三国演义》这类“七实三虚”的历史演义类小说,真正解读好文本、正确评价人物形象,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辩论,锻炼思辨能力。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客观评价人物。

3.学会阅读经典名著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客观评价人物特点。

五、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学会阅读经典名著。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效果

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课上教师随机抽签检查课文复述,每个故事复述时长不超过半分钟。(提前布置家庭作业,学生给家长简洁复述《杨修之死》,切忌读原文,用时在3分钟之内。)

要求:复述故事大意;用现代汉语,切忌文白杂用;活灵活现地讲出每个故事中曹操的态度及相应的心理活动,可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

评价等级:简洁明了5分。基本明白3分。超时0分。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检查学生课文预习情况,同时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探究杨修的死因

自由辩论赛:关于杨修之死,有人认为是曹操想杀他;有人认为是杨修自己找死;还有人说另有原因。你是怎样想的?说说理由。

辩论要求: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观点要有文中事例为依据。

评价等级: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3分;观点较明确,论据较充分,表述较清晰2分;观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表述不清晰1分。超时0分。

设计目的:激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生观点预设:

曹操杀死杨修的原因:

1.由于曹操不想被杨修牵着鼻子走,明知其有才,又怕留他终成祸患。

2.杨修自恃有才,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咎由自取。

3.杨修深入曹氏父子内部的斗争,此乃曹操大忌。

PPT展示补充资料:

1.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在魏与蜀汉相争之尾,蜀坚守险固,魏久攻无果,曹操是进不得,退难堪。

2.曹操对曹丕和曹植继位之争颇为头痛。有书记载:“每进见难问,〔植〕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侯。太祖(曹操)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从以上内容可知继位之争的激烈。

教师提示:《杨修之死》一文的故事核心在第4至第9自然段,说明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不仅涉及日常生活,而且深入险恶的政治斗争之中。杨修不仅不知收敛,依旧恃才放旷,以致触犯军纪,招来杀身之祸,杨修完全是咎由自取。

(三)分析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 ,学会客观评价人物

1.设问:作者写《杨修之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提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文明写杨修被杀的经过和原因,暗中揭示了曹操的性格特征。

补充资料: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有一定程度的虚构,不受史实限制。如本文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实中并无杨秀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此类情节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值得研究。

2.让学生讲述曹操其人其事,根据历史书,观看影视剧,阅读《三国演义》。

提示:要求学生从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个方面来讲。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评价曹操。

3.了解作者写《三国演义》的目的。

补充资料: 《三国演义》是魏、蜀、吴三国争斗的历史故事,作者对残酷统治大胆批判,强烈推崇仁政,旗帜鲜明地“拥刘(正统)反曹(窃贼)”。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广泛搜集材料,对历史事实进行想象与虚构,撰写了“七实三虚”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4.了解后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补充资料:“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

教师总结: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虚奸狡诈,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实际上曹操是个任人唯贤、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面的,在评价时要坚持唯物史观。

(四)探寻阅读经典名著之钥

过渡语:“学习《杨修之死》,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阅读古典小说。古典小说是什么?是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长河中经过无数次冲刷洗濯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的建议值得我们采纳,‘要做一个思索者和观察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但如果没有练习过观察力,学生的阅读所得还是有限的,‘所以要观察,还是要经过思索和读书’‘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概括成一句话——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以《杨修之死》学习为例,阅读古典小说要实现“四学”:

1.学写人:人物塑造个性十足——精当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作者关于曹操的心理描写,准确反映了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曹操是个富有智慧的“奸雄”;对杨修富于个性的语言描写,凸显杨修的狂放不羁、恃才傲物。这两点特别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2.学叙事:叙述方式之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教师设问: (1)一般来说,插叙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较少,但《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插叙部分却成了文章的核心,谈谈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2)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结尾曹操班师失利,借机退兵,及厚葬杨修等情节的交代是否可以去掉?

教师总结:本文虽是节选,但整篇文章故事情节完整,引人入胜。文章开头,一个鸡肋事件,就让非常重视人才的曹操草率杀害“颇具才策”的杨修,让人疑惑,悬念迭起。紧接着作者以插叙的方式揭示杨修的死因。一般来说,插叙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较少,但《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插叙部分却成了文章的核心,可见作者独具匠心。结尾,曹操班师失利,借机退兵,厚葬杨修等情节的交代,恰恰是为了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特点,颇有讽刺意味,有效突出了曹操的“奸雄”形象。故事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文章才会让人爱读。《杨修之死》一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借鉴。

3.学鉴赏:用历史眼光观察——正确评价人物、事件

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读名著先深入解读文本,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历史史实,学会冷静客观辩证分析历史中人物、事件,锻炼思辨力。

4.学做人:“进得去”“出得来”——获取为人处世之道

学生分组讨论:由杨修之死,在做人、做事上你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提示:不要自以为是,不耍小聪明,明确自己的位置,正确行使话语权,学会合作,学会互相理解、尊重,学会待人真诚,重大局,忌小集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希望学生通过对《杨修之死》一文的学习,找到阅读古典小说的钥匙,采撷一颗颗“明珠”,让古典名著的文学魅力美化自己的心灵,照亮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思辨阅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