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2023-10-04秦志龙张利珍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秦志龙 张利珍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26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思想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深入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何要长期执政、为谁而长期执政、何以能长期执政”等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核心的思想要义,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阐释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早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是现代政治的普遍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已经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来说,不论其是什么国家的政党,也不论其是什么性质的政党,都面临着一个能不能和如何实现长久执政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担负着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崇高历史使命。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然不等于实然——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长久执政不等于能够长久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能不能长久执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现实中的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探索、不断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和宽广视野,统筹“两个大局”,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政党长久执政问题,着力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成功“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14,形成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从生成逻辑看,这一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石,是其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以国内外政党执政兴衰的经验教训为历史镜鉴,是对其的深刻反思和理论提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现实土壤,是对其的准确把握和理论解答。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守正创新

任何伟大的思想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亦是如此。从理论逻辑看,它首先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石之上,同时也是对列宁主义中的党建思想、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建思想的赓续和拓新。

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中,比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一是论述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44。二是提出了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44;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三是概括了共产党的理论硬核——“消灭私有制”。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45。四是阐发了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党人“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3]44;“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3]66。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及指导欧美国家建立独立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囿于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没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直接论述,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中实际蕴含着这方面的思想,这些为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他们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2的思想是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4]12重要论述的基础;关于“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5]413的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的基础。

列宁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时代,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列宁初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想。如,在组织建设上,强调“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6]471、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7]254组织起来;在党群关系上,深刻指出对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是脱离群众”[7]626,强调要坚决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那就是官僚主义[8]288;在发展党员上,强调无产阶级执政党应特别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吸纳“真心拥护共产主义的人”入党,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7]51,等等。这些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论述,关于新时代党员标准的论述等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命题新思想,这些成为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如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是习近平“三个务必”[2]1思想的来源、邓小平制度建党思想是习近平制度治党思想的来源。

(二)历史逻辑:国内外政党特别是苏共执政兴衰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习近平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9]70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习近平是在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前进的。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既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以苏共为典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兴衰历史经验的反思,也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大党老党执政沉浮历史教训的镜鉴。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无产阶级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历史。但随着苏共执政时间越来越长,苏联国内特别是苏共党内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官僚主义、特权现象、腐败问题,加上其他错综复杂的内外原因,最终苏共在执政长达74 年后垮台。对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历史,习近平熟稔于心、多次提及,反复强调要从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他深入思考:为什么“苏共拥有二十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二百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他指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他提出,新时代“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因为这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0]。世界现代政治史上,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一些大党老党都在执政很长时间后黯然下台。习近平也注重对这些大党老党执政兴衰教训的镜鉴。他说:“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10]这些深刻论述表明,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建立在通晓现代政党政治史的基础之上,是运用历史思维对国内外政党特别是苏共执政兴衰历史教训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理论回答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真正的思想理论都是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从现实逻辑看,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是在敏锐洞察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策略、实际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党建领域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既要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要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时代凸显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屡禁不绝的“四风”问题、触目惊心的腐败问题及“七个有之”[11]105-106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和影响力,搞“七个有之”)、“四个不纯”[9]532(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归结起来还是“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问题。习近平清醒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2]64。而且这“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新时代都有新的时代表现或内容(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考验),是严峻的、尖锐的、复杂的,严重影响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面对这些新旧交织、尖锐复杂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在世界上最多人口国家长时间执政的党,能不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葆有与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相匹配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仅关系到党自身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最终实现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未来。习近平尖锐指出,如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12]23。可见,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是跳出党建看党建,着眼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坚持问题导向,在着力解决新时代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之问的理论升华。

二、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是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和探索上。

(一)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明确回答

在习近平的思想语境中,“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狭义和广义两重含义。狭义是确指,指向过去,指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在中国执政很长时间。如习近平所讲,“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 多万名党员、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 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13]。这里“长期执政”指向过去。广义是泛指,指向未来,意指世界上“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长久执政的殷切期待。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4]。这里的“长期执政”指向未来。总起来看,这一概念,立足过去和现在,着眼未来,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长远战略思考,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已经执政很长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持续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久(永远)执政以完成终极历史使命。这就需要首先回答: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实践的检验成为“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或者说,“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或标志性特征?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其中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5]62,确切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这就是说,只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实践的检验,成为“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给出的郑重回答。

1.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从党与时代关系角度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或“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一个政党,落后于时代还是走在时代前列,其前途命运截然不同。落后于时代,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一直落后于时代,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只有赶上时代、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彰显先进性,才能引领时代甚至独领风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把握时代,立足时代特征、回应时代呼声、解答时代问题,坚定走在了时代前列、引领了时代潮流。习近平强调,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16]367。同理,党过去能走在时代前列不等于未来能走在时代前列,过去能引领时代不确保永远能引领时代。应当说,一个政党能够在很长时间里走在时代前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对于一个志存高远、志向远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又还远远不够。中国共产党志在千秋伟业,以在中华大地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长久执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易事。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有高度的自觉、彻底的清醒、宽广的眼界和灵敏的嗅觉,始终不渝对时代、世界和实践开放,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紧跟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刻不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长远眼光和宽广视野分析时代变化、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

2.建设“人民衷心拥护”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从党与人民关系角度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或“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17]295。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亘古不破的政治铁律。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可、拥护和支持,一个政权就会存在合法性危机,一个执政党就会面临丧失政权的危险。在现代政党政治史上,国外一些大党老党如印度国大党、苏共、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虽说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党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一直以来坚持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成长了起来、壮大了起来。现在,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另一方面,严重脱离群众成为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习近平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9]70。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之高低、执政成效之好坏,终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只能且必须由人民来担当评卷人。人民一般满意只会打及格分,比较满意就会打良好分,非常满意才会打优秀分。人民比较满意才会比较拥护,非常满意才会衷心拥护。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2]18,努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向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3.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从党与自身关系角度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或“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现代政党政治史表明,影响一个政党前途命运的内外因素非常之多,但真正能决定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还是内在因素。能不能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一个政党能不能持续赢得人民拥护爱戴、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决定性环节。历史上、现实中很多政党在革别人命上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上台执政,但他们要么否定革自己命的可能性,要么没有认识到革自己命的极端重要性,要么在革自己命上败下阵来,只能落得退出政治舞台中央(下台)乃至退出历史舞台(亡党)的结局。正如列宁深刻揭示的:“过去所有灭亡了的革命政党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们骄傲自大,看不到自己力量的所在,也怕说出自己的弱点”[18]352。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是革命党,又是执政党,在革命中有执政,在执政中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既指向别人,更指向自己。通过革别人的命,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通过革自己的命,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长时间的全国执政。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9]16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敢于自我革命,从理论上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己批判自己”是其内在品质,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19]161。自我革命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中国共产党不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已经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但自我革命未有穷期。随着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显著变化,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承担着更加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越是长时间执政,越不能丢掉政治本色,越不能忘记自己是革命者,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坚定,必须不断探索如何做到“六个始终”[20],以“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力破解政党政治领域哥德巴赫猜想、跳出历史周期率。

4.建设“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从党与风浪考验(风险挑战)关系角度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或“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政党不存在于真空之中,政党的活动往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政党执政更是时时面临多重挑战。中外政党政治史反复表明,一个政党能不能、强不强,检验的标准不是其言而是其行,不仅要看她干了什么、更要看她干成了什么,不仅要看顺境、更要看逆境,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看她能不能抵御风险、应对挑战、化解危机、经受考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年奋斗中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应对了万千风险挑战,经受住了各种风浪考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断迎接挑战、化解风险、解决难题、经受考验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突破重重封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政治风波、亚洲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妥善处置香港“修例”风波、坚决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展望未来,前进道路上各式各样的漩涡、暗流、险滩不会少,新的征程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可能来自国外的敌对势力,可能来自自然界,可能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可能是“黑天鹅”事件也可能是“灰犀牛”事件,等等,都将继续严峻考验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智慧和能力。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能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伟大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既下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先手棋,也打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主动战。唯其如此,我们党才能经受住更多风浪考验,才能在经受风浪考验中进一步变强变壮,进而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完成长期执政使命,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建设“朝气蓬勃”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从精神状态、精神面貌角度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或“能够长久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和人一样,政党也有它的自然年龄和精神状态、精神风貌。人随着自然年龄的不断增长,终究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政党随着自然年龄(存在时间)的不断增加,却不一定会老去,而是有另外的可能。现代政党政治史上,绝大多数执政党随着自然年龄(执政时间)的增长,心理年龄随之增大,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最终萎靡不振、老态龙钟,在暮气沉沉中退出政治舞台乃至历史舞台。这告诫我们,人需要精神支撑,政党更需要精神支撑,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一个政党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这也从反面说明,一个政党越是长时间执政,越容易滋长暮气,越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好状态,越需要强身健体、洁身净体,越需要重整行装再出发,葆有青春活力、保持蓬勃朝气。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经历了千锤百炼仍然朝气蓬勃。同时应看到,作为一个拥有9500 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党,作为一个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长时间执政的党,我们党比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大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而且这种精神懈怠的危险长期存在。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这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葆蓬勃朝气、昂扬斗志,朝着实现宏伟目标和崇高理想而接续奋斗。

以上五个目标或五条标准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内核,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它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永葆青春朝气,而是否走在时代前列、自我革命成效如何、是否朝气蓬勃,不是自己说了算,要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要接受人民的评判,要以人民的衷心拥护为最高和最终衡量标准。

(二)对“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系统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大党长期执政难题的破解之道,着力于“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考量影响党长久执政的内外因素,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及反腐败斗争多方面系统探索“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1.政治建设方面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确定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21];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聚焦党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持续发力,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及反腐败斗争之中,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督查问责机制,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能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形成了鲜明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政治隐患。

2.思想建设方面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12]10,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和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革命理想高于天,把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六个是否”[16]415(“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的检验标准。先后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尤其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认识上。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进一步坚定。

3.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建设是党的关键性建设,组织优势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16]412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22]1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有利于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把选人用人“四关”(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破解选人用人“四唯”(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造形”和“铸魂”相统一,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尤其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取得了党的组织建设的突出成效,选人用人风气和状况显著好转,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增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得以巩固。

4.作风建设方面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23]8。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中国长期执政“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优良作风)”[11]157,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长抓作风建设,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减负,推动党员干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标本兼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得到巩固。

5.纪律建设方面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24]28的重要保证。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完善纪律规定,严格党章遵守,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持续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违规违纪违法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6.制度建设方面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5]333。靠制度管党治党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同向发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统筹推进、立改废协同并进,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先后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 年)》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 年)》,作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相继制定或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两次开展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不断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和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强化制度执行、狠抓制度落实,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着力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稻草人,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

7.反腐败斗争方面

腐败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现象,是我们党长久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2]69,是一场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高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拳反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深化国际反腐败执法合作,织密国际追逃“天网”。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一大批腐败分子,坚决查处山西“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重大案件;与此同时,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设立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把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纳入监督范围,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增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大大推进了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党”的认识,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把我们党对“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一)理论价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新飞跃

这一重要论述以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新飞跃。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精髓是“九个坚持”,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26]550。具体展开来看,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论,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位;创造性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调“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27];创造性提出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同向发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统筹推进,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守正创新的结果,说了很多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新飞跃,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高度、锐度、宽度和深度。

(二)实践价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境界

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共产党领导、共产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境界。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良善治理、长久执政,是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过去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没有回答好这一历史性课题,犯了颠覆性错误,最终党亡政息;现在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进行一些探索,也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一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的严重问题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智慧、勇气和决心,深入思考和系统探索“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上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导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同向发力,坚持强基固本培元、正风肃纪反腐,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成就——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些伟大实践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达到了新境界。

(三)世界意义:为国外那些希望永葆青春活力、实现长期执政的政党提供借鉴

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能为世界上那些希望永葆青春活力、实现长期执政的政党提供重要借鉴。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鲜明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久执政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长期执政后不懈怠、不断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完成长期执政使命是其聚焦的根本性问题。围绕这一根本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既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注重解决时代凸显问题,既注重局部重点突破、也注重整体协调推进,既注重治标之举、也注重治本之策,既注重短期策略、也注重长期战略,既注重他律、也注重自律,既注重问题导向、也注重目标导向,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落实,既注重制度建构、也注重制度执行,充满辩证智慧、实践智慧、政治智慧,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乃至一般政党治理之道,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乃至一般执政党建设之道,蕴含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一般答案,具有普遍性意义,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执政党破解长期执政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