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以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

2023-09-25王芳曲瑞

英语学习 2023年9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英语

王芳 曲瑞

摘   要:培养探究能力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围绕解决驱动性问题而展开的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基于教材和学情设计驱动性问题、分解驱动性问题形成子问题、围绕子问题学习课文和补充语料、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并归纳思维方法、迁移内容内化知识方法等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探究能力;驱动性问题;小学英语

引言

指向核心素養的英语课堂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陈梅,2021)。虽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共识,但许多学者在对实际英语课堂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等问题,教学活动仍然只停留在浅层次,缺乏对高阶思维的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程晓堂,2015;王蔷,2018;葛小花、王纯,2020)。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问题式学习相关理论,通过案例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驱动性问题的内涵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法。它在激活学习意愿、发展深度思维、促进有效互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黄伟,2018)。基于问题式学习要以问题为引领,其中这个问题指的是驱动性问题。确定驱动性问题对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驱动性问题必须统领教学内容、直指教学目标,必须是真实的、没有明确解决途径的且足够复杂的,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同时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张建伟,2000;黄爱华、林炜,2017;吴举宏,2022)。

驱动性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同时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持续和深入展开、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和探究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文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一般步骤及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以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五个策略,并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7第一单元His dog can help him.一课为例,对上述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教学实施策略

1. 基于教材和学情确定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起点。驱动性问题必须能够揭示教学本质,直指探究的主题(吴举宏,2022)。同时,驱动性问题又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驱动性问题的确定必须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为基础。

以His dog can help him.一课为例。笔者首先从主要内容、文本结构和写作意图方面分析了课文内容(见表1)。针对本课主题“导盲犬”,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题中既包括对相关话题知识的提问,也有对“… can…”句型等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同时还有对学生相关知识需求的摸底。前测结果和笔者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学情分析(见表2)。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笔者将本课的驱动性问题定为“What is a guide dog?”。学生能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2)说出导盲犬的助人行为;(3)验证对导盲犬养成条件的猜测;(4)归纳出“猜测—验证”的科学方法;(5)生发对导盲犬的尊重和爱护之情。

本课的驱动性问题“What is a guide dog?”源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深入分析。它既能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导盲犬的基本功能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又抓住了学生对导盲犬不了解这一认知冲突,能激发他们对导盲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2. 分解驱动性问题形成子问题

基于问题式学习强调学生对驱动性问题的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外,还必须起到组织探究和启发思维的作用(陈建华,2011;黄爱华、林炜,2017;吴举宏,2022)。鉴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作用突出体现于对驱动性问题的分解,即把对复杂的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分解为对几个与之紧密相关的较为简单的子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对这些子问题的回答累加综合为对驱动性问题的解决。与驱动性问题一样,子问题的确定也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需求等为基础。

在本课中,驱动性问题“What is a guide dog?”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的概括性问题,导盲犬的能力、特点、训练过程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经过对教材对话的分析,笔者认为,课文概括地介绍了“导盲犬能够帮助盲人”这一概念,但对导盲犬的具体能力却没有展开说明,学生对此难以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前测中,许多学生也提出了诸如“导盲犬能带盲人过马路吗?”“导盲犬能认路吗?”这样的问题,反映出他们对导盲犬的具体能力很感兴趣。除此之外,课文还在结尾处幽默地点出了宠物犬Fifi不能帮助盲人,引导学生关注导盲犬与宠物犬的对比。前测中,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样的狗可以成为导盲犬?”“导盲犬要训练多久?”等问题,显示出了对导盲犬养成条件的关注。基于以上分析和发现,笔者将本课的驱动性问题“What is a guide dog?”分解为“What can guide dogs do?”和“What are guide dogs like?”两个子问题,分别聚焦导盲犬的功用和养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后探究和回答这两个问题,进而综合累加成对驱动性问题的解决。

将驱动性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子问题与驱动性问题紧密相关,直接指向驱动性问题的解决。子问题的设计应当以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为基础,既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教学材料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和需求,使学习自然发生。

3. 围绕子问题学习课文和补充语料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课堂中,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进入情境,开始探究驱动性问题。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材内容难以独立支撑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提供配合教材的补充语料,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维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在本课中,为回答子问题1“What can guide dogs do?”,学生首先学习课文,从整体上认识导盲犬的功用——They help blind people。但具体有哪些帮助呢?我们无法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时,教师播放了补充视频,展示了一只导盲犬为主人提供帮助的具体事例,并请学生描述。学生在理解視频内容的基础上,使用课文中的核心句型“… can…”进行表述,如“It can tell the way.”“It can find a seat for him.”等,既丰富了对导盲犬功能的认识,又在真实情境中使用了相关语言。

接着,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课文,抓住课文中“宠物犬Fifi不能帮助盲人”这一点进行深入探究,引向子问题2“What are guide dogs like?”的解决。为什么Fifi不能帮忙盲人呢?学生给出了许多解释,如“She is too small.”“She is not the special kind of dog.”“She hasn’t got training.”等。教师将这些解释归纳为四类:秉性(Nature)、品种(Breed)、大小(Size)和接受训练的情况(Training)。接着,教师再一次追问:“What are guide dogs like?”请学生继续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猜测。有的学生说:“Guide dogs are big.”有的说:“They should be trained for many years.”还有的说:“Guide dogs don’t like to play.”学生的思维非常发散,语言表达也很丰富,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为了验证这些猜测正确与否,教师提供了有关导盲犬养成条件的事实性文本,学生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加深对导盲犬的认识,进一步回答驱动性问题。从猜测到验证,学生一直在使用课文中的核心语法项目——一般现在时来进行有关主题的表达、理解和再表达,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目标语言来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有效提升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本课中,教材文本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回答两个子问题。为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师两次提供补充语料,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他们更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促进驱动性问题的解决和语言能力的提升。这种将教材与补充语料结合使用的设计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全面有力的支撑,在基于问题式英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4. 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并归纳思维方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思维和技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陈建华,2011)。因此,在基于问题的英语课堂中,运用目标语言并归纳思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冲突点“宠物犬Fifi不能帮助盲人”,就“What are guide dogs like?”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猜测,之后通过阅读补充文本对猜测进行验证,在得到验证结果的同时习得有关导盲犬养成条件的知识,完成对驱动性问题的探索。之后,教师带领全班回顾了刚刚的活动过程,总结了“Take a guess—Test against facts—Get the result”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过程有了更明晰的认识。此外,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调动英语语言储备进行表达,如“First, we made a guess.”“Then we read to find the answer.”等,这些都是跳出课本的、真实的综合语言运用,是语言学习中的飞跃性进步。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猜测—验证”方法解决完问题后,又带领他们回顾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归纳总结了其中使用的科学方法。学生在使用方法解决问题后得到了理性上的提升,同时运用英语归纳思维,为今后在其他真实情境中的迁移使用奠定基础。

5. 迁移内容内化知识方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类似问题做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解决问题所学习到的科学方法应该是学生最重要的收获。为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科学方法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方法的迁移性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迁移运用所学方法和语言的机会,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回答驱动性问题“What is a guide dog?”学习了有关导盲犬的知识和“猜测—验证”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方法和语言,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迁移运用课上所学。具体来说,教师在下课前,为学生呈现了全新的情境:图中有五只大小、形态各异的狗,其中有一只是导盲犬,是哪只呢?经过片刻思考,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猜测。这实际上就是课上所学的“猜测—验证”方法的第一步——猜测——在这个新情境中的使用。而学生在进行猜测时,也运用了刚刚学习过的导盲犬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这个问题所需的其他步骤,即阅读有关材料,确定每只狗的秉性、品种、大小和接受训练的情况,将之与课上所学的导盲犬养成条件进行对比,进而判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猜测不正确,则可以重复整个“猜测—验证”步骤,直至找到真正的导盲犬。鉴于课上时间有限,“猜测”之后的其他步骤需要学生在课下以作业的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需要使用“猜测—验证”的方法,又需要回顾课上所学的导盲犬知识,同时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完成任务单上的表达任务,实现语言、知识和方法在新情境中的迁移性综合运用。完成这项作业时,学生实际是在从一个新的角度运用课上所学,是对驱动性问题“What is a guide dog?”进行更全面的探究。这样的拓展运用着眼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基于问题式学习较之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优势。

结语

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发展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探究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小学英语基于问题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基于教材和学情设计驱动性问题、分解驱动性问题形成子问题、围绕子问题学习课文和补充语料、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并归纳思维方法、迁移内容内化知识方法等策略引发学生探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适用于不同类型语篇的基于问题教学策略,力争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更多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尝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建华. 2011. “问题解决”教学若干问题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8): 67—69

陈梅. 202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J]. 校园英语, (22): 107—108

程晓堂. 2015.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 课程·教材·教法, (6): 73—79

葛小花, 王纯. 202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8): 50—55

黄爱华, 林炜. 2017. 基于“问题本位学习”理论的“大问题”教学 [J]. 课程·教材·教法, (7): 38—42

黄伟. 2018. 用问题引导真实深度的学习[J]. 江苏教育, (8): 1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 中国外语教育, (2): 11—19

吴举宏. 2022. 基于PBL理论的“大问题”教学[J]. 中小学教师培训, (7): 58—61

张建伟. 2000. 基于问题式学习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3): 55—60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小学英语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