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的书法通识课程 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为例

2023-09-21

新美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部千字文中国美术学院

王 異

“读书养心、劳作上手”是中国美术学院对生活、对艺术的倡导。学习中国传统书法是感受中国文化的最好的启蒙。1许江,《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载《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系列教材—真草千字文》,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第1 页。

中国画和书法专业历来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优势专业。《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课程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具有专业通识基础的性质,分为中国传统书法基础、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两个部分。而此课程中的中国传统书法基础部分,是针对中国美术学院的造型、设计、图像与媒体三个大类非书法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这门课旨在使学生基本了解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这三个大类专业的一年级新生,构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的整体,大约有一千一百余名,占到整个中国美术学院招生规模的70%左右。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应该不仅仅是技术的操练的结果,还是艺术性灵的滋养途径,更是文化精神的品位提升。”2廖科,《黑白之间的哲思:读〈黑白之间:中国书画审美文化〉》,载《书画世界》2009年5月,第92 页。书法同样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优势专业。在越来越提倡文化自信的今日,书法作为学科专业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近日,为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近日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艺术学的门类下,清晰出现一栏一级学科专业目录:美术与书法,代码为1356。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部门文件,网址: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9/14/content_5709785htm/。

可以说这是从国家教育整体上将书法升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对书法作为中国传统审美基础核心的肯定与重视。中国美术学院历来重视书法在各专业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专业基础教学部设立《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课程,使得新时代艺术教育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专业学习中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容与内涵奠定基础,又为基础部第二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传统艺术的素养基础。

一 历史沿革与思想脉络

“中国传统书画课程”从2001年开始,率先在造型专业基础教学部开设。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将造型和图像媒体专业合为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中心,开设了中国传统书画基础内容的课程,当时此课程的名称为“民族书画”。其中书法部分以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米芾《蜀素帖》为主,主要训练学生的传统书画的审美品味。

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集造型、设计、图像与媒体三大专业门类的全院性基础教学部。传统书画课程全面开设,旨在提高基础部学生在传统书画方面的修养,了解基本技法。书法部分调整为针对不同的专业门类开设不同的楷书、隶书和行书教学。

2011年专业基础教学部书法训练固定在《曹全碑》《礼器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米芾蜀素帖》。主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水平,兼带涉及传统书画的技巧。

2014年专业基础教学部书法教学将《千字文》的国学基础阅读和书法结合起来。以智永《千字文》为临本涉及楷书和草书两种书体,教学至今。并出版了自编教材《真草千字文》,并在2020年修订再版,此教材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为底本,增加文本释读,字体笔画分析与解读、书写基本技巧等内容,使之更为丰满,更适合教学(表 1)。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蒙学经典,是千百年来最为广泛的读物之一,四字为一句,字不重复,前后贯通,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介绍了天文地理、自然、人伦道德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对《千字文》内容的学习,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增强传统民族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智永所书写的《真草千字文》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优秀的书法作品,因此自 2014年始,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传统书画课程中书法教学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作为教材沿用至今。让非书法专业的同学在本科一年级时能够对传统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为日后的专业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入铺垫。

从这几年教学效果来看,既帮助了学生提高传统书法的审美能力,也让学生接触了传统书法的书写,初步了解了书法的基本技法。

二 教学设置与方法

“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均有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虽然学科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中国传统书法均有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不仅有书法科班出身的博士研究生,也有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及美术教育等专业研究生毕业,并且具有良好书法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因为学科背景的多样性,其对应学生所学大类专业,所以可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切入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不同特点,站在不同角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审美内核,建立基于民族文化的审美观。

从这种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可归纳总结为“因生施教,因师施教,东西审美,兼容并蓄”。这种优良的教学结构与方法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并且在课程中,任课教师将国家大力提倡的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比如,将中国书法和蒙学经典的结合,作一定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对繁体汉字书法的临摹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汉字的结体变化,以及汉字的演变。这是宏观上,中国美术学院以审美与专业实践为育人的教学方法,历数年,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中国传统书画基础”因此获得了2021年浙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取得教学研究上的阶段成果。

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注重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开设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每阶段课程会辅以两到三次讲座。这其中包含一次讲座是关于中国书法简明演进史,梳理各种书体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与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有相对简洁明确的知识梳理(表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择其关键而不绕圈子,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程中技法的示范与讲解,是此课程的一个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历年的任课教师,都会为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亲身示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书画的技法,掌握其中的技术要点。从形而下的笔画、结体和运笔入手,继而逐渐扩大到对书法整体的体会。从短期的课程里,以小见大,为以后的专业学习以及所从事的各类创作,埋下中国书法的种子,和具有东方意向的因子。

三 课程影响与教材建设

艺术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从根本上说“一种手的塑造与学习”4同注1。,在技艺的磨炼中传递审美。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学习,特别是对书法的观看与临摹,了解当代人与古人的联系,开启个人审美中蔽藏于基因中的素质,塑造代表着华夏文化族群的价值观念与独特的品格。文以载道,书亦然。通过上手的练习,逐步掌握技艺,就能体味凝聚深邃意念的中国文化艺术。

在这个键盘书写的年代,我们甚至可以盲打,以敲击代替书写的日常。这使得我们感受不到吾土的先辈们,于千万次书写中所建立起来的切肤感受,手写眼观所带给世界变化的万象,以及这些极细微变化背后的潜移默化的精神。

正是这种必然的失落,使得很多专业院校都感受到需要“上手”的体验。由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方针的一以贯之,以及任课教师的坚持,“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这门课程在很多院校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通过中国美术学院的“美美讲堂”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使得《千字文》的书法课程走向了社会,走出了国门。通过中国美术学院的团委,以及研究生支教团“传播社会美育”的工作,使得《千字文》的书法体验课程走进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艺术教育及审美教育,深受当地爱好艺术人士及各级师生的欢迎。

2021年6月,新华社发通稿报道中国美术学院《把作品写在大地上——中国美术学院“以乡土为学院”助力乡村振兴》一文,在论及美院学子的专业基础时说:“不论哪个专业,中国美院都会发给新生一份见面礼:两支毛笔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希望让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感受中国美学的魅力,把自己的艺术起点建立在中华文化传统上。”5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255653476757503&wfr=spider&-for=pc。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经正式开设了“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课程,也分为传统绘画和书法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会因为学生的水平以及教师的背景有所不同,其中的《千字文》书法课程都相继开设了。这是对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成效最大的肯定。

教材建设是中国美术学院一贯坚守的阵地。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教材首版于2014年出版,2021年8月修订后再版。并先后出版碑帖技法分析系列教材,《张迁碑技法分析》《苕溪诗技法分析》《经典碑帖解读峄山碑》以及《中国传统书画基础·书法基础》具有系列性、通识性基础教材。对“中国传统书画基础”的课程教学和书法审美修养的养成,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 结语

“中国传统书画基础”经过十多年的教学与调整,成为一门相对优秀的课程。大一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对中国传统书画语言与审美有一定了解。经书法部分,通过对《真草千字文》的临摹,运用毛笔上手的练习,认识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审美的核心作用。书法作为表达媒介的形式存在于华夏大地上数千年,引导学生思考书法作为工具其功能性有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延伸则是“艺术是什么”?让同学体会书法除却是一个文字记载的工具,还有另外更深层的文化与艺术上的作用。作为艺术学习者和工作者,更应该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的艺术创作者。先秦时期,书法一直作为文字工具,在甲骨青铜、碑版石刻等材料上发挥实用且颇具权威的功能。至魏晋随着文字的普及,书法也有独立于文字本义的审美需求。唐宋之后,文人意识的觉醒,对书法的所具有的“趣味”性的追求不断增加,而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发挥着审美核心的作用。时至今日,书法既作为艺术,更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其发展方向如何,仍然在发挥着其最核心的功能,始终不曾脱离日常的审美功用。

“中国传统书画基础”作为连接传统审美和学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书法部分《真草千字文》的临摹,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意识,让他们对书法中的造型、用笔、审美比以往的学习有了相对专业与深刻的认识。

在笔墨挥行之间,引导学生发现书法文字中蕴藏着的美。用具有美感的一笔一画研读传统蒙学经典《千字文》,重温传统教育中的修养素质。除此之外,在书写过程中,无论是点画技法、字体间架结构,还是布局章法,再到通篇的神采气韵,都能引发学生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和探讨。

猜你喜欢

教学部千字文中国美术学院
《真草千字文》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公共教学部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