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现策略探究

2023-09-20卢帅王会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8期
关键词:戏剧化育人文本

卢帅 王会光

2022年版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戏剧化教学是语文学科育人的新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活动中获得角色体验,受到情感与审美熏陶,得到表现与发展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开发与转化文本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戏剧化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

1.激发表现欲望

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在戏剧化教学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浸润角色扮演、情感对话、文本深处……在一层一层的浸润之下,他们自由地徜徉在文本世界,将文本的语言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出来。他们渐入佳境,变得越来越自信。这份自信是内心释放的满足,这份自信也会陪伴着他们延续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2.发展思维能力

戏剧化教学是一个逐渐沉浸的过程,在走进文本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产生交流,与文本思想进行对话,对文本价值进行思辨……他们思文本所思,想文本所想。在浸润加深的同时,学生的思想认知也能达到一定高度,思维与文本精神交互,并实现内化,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3.提升审美情趣

在戏剧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品读课本中的文字,感受文字的韵律、色彩、情感,发现文字之美。学生通过动情的演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发现情感之美。在深度感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自己的思想认识,受优秀的人物品质熏陶,逐渐得到心灵的净化,感受品质之美。美好的表演体验也逐步影响着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取向,提升着学生的文学审美品位。

4.培养生命自觉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学生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特质,就像一张白纸,能绘制出各种风格的画卷。戏剧化教学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文本的精神境界包围着学生,影响着他们。文本传递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也会通过戏剧化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伴其一生,为其所用。

二、戏剧化课堂中的育人价值实现策略

1.浸润角色,学习人物品质

小学阶段大多数课文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最终以某种思想感情输出,从而使得学生建立互通感,对课文的情感趋于认同,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一个故事的成立少不了人物活动的支撑,人物活动推动情节发展,故事总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就决定了故事中需要主角与配角的相辅相成。

(1)主人公扮演,第一视角解读 。在教学中,主人公的活动通常决定着文本育人价值的方向。戏剧化教学通常又与角色扮演相互交融,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基于这一特点,笔者关注学生在体验主人公这个角色本身的同时,还让学生沉浸该角色,演绎主人公语言、神态等,调动情绪与肢体语言的深度参与,促进了学生对人物角色的解读。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演一演环节,体验毛主席这一角色,将神态、动作融于角色扮演之中。学生走进毛主席的精神世界,真实感受了他痛失爱子的伤心欲绝以及大公无私的宽广胸怀。戏剧化体验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从第一视角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主人公心灵碰撞,实现角色体验、文本体验,发挥戏剧化课堂的育人作用。

(2)平行角色体验,第二视角解读。课文中除了主人公外,还伴有平行角色的存在,它们推动故事情节,为情感输出服务。如在《穷人》一文桑娜与丈夫的对话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桑娜的人物特点却容易忽略渔夫的作用。笔者让学生挖掘人物职业特点、处境特点,学生第一遍读渔夫的语言时,能够读出他内心的紧张与担心。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一位渔夫的一天并观看了打鱼视频,学生再读时不仅抓住渔夫这个人物的定位,还能与其共情,感其所感,忧其所忧。当学生再回过头理解主人公桑娜的内心世界时,一个个紧皱的眉头、忧心忡忡的肢体动作已经说明他们能读懂人物内心的善良品质。平行角色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内心的深层解读,从其他视角帮助他们立体地、有层次地感受人物情感再到整篇课文的价值导向。

2.浸润背景,代入剧场情境

学科育人的过程也是在学习中推进学生思想认识对错、辨别美丑的过程。戏剧化教学就是要将课文所处的环境营造在现实或学生的脑海当中,将学生代入剧场般的真实情境中,从而与时代、作者面对面,通过体验与感受达到同频共振,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

(1)融入自然环境,代入剧场情境。文本的自然环境是最容易被学生挖掘的,它们可以是山川湖泊,也可以是风雨雷电……将这些自然环境融入到戏剧化学习当中,学生一秒入境,在体会文本思想感情时就会得到充分的升华。在教学《桥》时,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让学生先自由练读,再由笔者范读,再配上山洪暴发的视频背景朗读,紧张的感觉被一遍遍地读出来。在理解主人公舍己为人的品质时,学生能不自觉地回想刚刚的朗读体验,想象自己置身灾难现场,代入剧场情境。笔者再让学生置身在山洪暴发的背景视频中,生生之间相互合作演绎当时过桥的场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2)融入社会背景,代入剧场情境。以红色背景课文为例,将戏剧化学习融于文本社会背景,是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代入剧场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内化。如教学《示儿》一诗时,学生先诵读历史背景资料,了解靖康之变,第一遍朗读古诗;接着播放视频,在知晓国家动乱、百姓落难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演一演古诗;再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发挥想象写一写与作者的对话,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次比一次饱满。这种真实的感受是依赖于戏剧化教学生成的,它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

(3)融入特定场景,代入剧场情境。剧场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空间,戏剧化体验的加持更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有利于文本育人价值的实现。教学《游子吟》一诗时,笔者将针线、假发(白发)、破旧衣物、蜡烛等道具带入教室,将教室一角布置为母亲缝补所用的案台,请学生發挥想象,演一演当时的情形,再请其他学生朗读古诗。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描绘的情境中,若有所思……戏剧化的体验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到慈母情深。

3.浸润媒介,达成角色共鸣

语文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抽象的感知过程,根据人类大脑构成特点,适时地加以多种媒介辅助,更加有利于催化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与作者达成深度共鸣。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开头的环境描写借助恐怖音效的渲染,文中妖怪出现的时候加以诡异的声音营造,在音乐浸润中朗读文中的句子,没有相应的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够根据音乐带来的冲击读出文字描绘的恐惧。小组合作演绎时,借助道具、动作等媒介,学生表演得很精彩,人物个性十分突出。音乐响起时,情感自流露。媒介的应用无疑使戏剧化教学达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笔者通过探究发现,在戏剧化教学过程中,仅使用以上某一种方式催化课文学习育人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时,教师将人物、背景、媒介等多种方式联动,应用到一节课当中去,打造沉浸式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多重形式联动最大化地成就了戏剧化教学,进一步促进了文本育人价值的实现。

“育人”是一个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过程。戏剧化教学是这条路上的一剂良方,帮助学生在戏剧化学习中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表达,获得成长,在成长中培养生命自觉。它发挥着自己独特的育人方式,助力课堂的多姿多彩,催化课堂育人价值的实现。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成长视野下小学语文戏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ZB13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戏剧化育人文本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那些“戏剧化”的刺杀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LOGO GIRL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