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教学:打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新方式

2023-09-20朱凤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8期
关键词:戏剧化戏剧绘本

朱凤春

“成长视野下小学语文戏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课题编号为2021JY14-ZB138,立项于2022年3月,由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承担研究。本课题是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剧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聚焦小学语文领域,注重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戏剧化学习是剧场式学习、具身式学习、表现式学习,不重表演技巧,更多地指向于角色体验与个性表达,注重全面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生命成长。本期刊发的关于戏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的几篇文章,以期让读者有所了解,并获得启迪。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戏剧化教学,是指借助戏剧方式解读文本,融合戏剧元素,引领学生具身学习,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提升能力。戏剧化教学,可以丰富学生文学阅读的方式,通过创意表达促进语言的建构,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增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故事式转换文本,让文本内容充满戏剧元素

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比较适合戏剧化学习。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戏剧视角解读文本,围绕戏剧基本要素,提炼戏剧场景、转化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对文本进行戏剧性改造,将文本故事转换成戏剧故事,为角色表演、体验、表现做好铺垫。

1.提炼场景元素,创设戏剧情境

场景相当于戏剧的幕,提炼场景等于在将文本转化成一幕幕剧。文学类文本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类型,它们之中,有的场景较为显性,有的较为隐性,需要教者在解读文本时细心提炼。如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场景:黄昏小镇—哭喊孩子;午夜小镇—孩子归来;波莉姨妈家中—讲述历险故事;哈克家中—看望哈克……提炼出戏剧场景,进而可以利用道具、音乐、视频等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戏剧活动的情境,营造剧场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转化人物语言,把握角色特点

台词是剧本的主要部分,一般从文本中的人物语言转化而来。解读文本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师往往会将关注点集中在父亲被捕前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但是,大家往往会忽略李大钊在法庭上说的话“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仔细研读,我们不难发现李大钊这位革命者的另一面,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家人充满不舍,处处在努力保护她们。这样的语言转化为台词,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

二、具身化表达文本,让学习内容融入剧场方法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教师可以运用戏剧化的教学方法,让儿童进入学习情境,具身表达,深入思考,丰富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笔者选择几种适合文学类文本学习的剧场方法,谈谈在教学中的运用。

1.暖身活动,加入场景元素

暖身活动,指上课之前所做的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发声练习、团体游戏等,作用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进入学习场景。如教学《牧场之国》,起先学生被报告厅的气氛所震慑,坐姿笔直,有些紧张。于是,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荷兰的优美风光,出示词语:“仪态端庄、威严、极目远眺、飞驰、悠然自得、安闲。”让学生读一读词语,再用身体来演绎词语。果然,学生慢慢放松下来进入了学习状态。

2.师生入戏,代入场景角色

师生入戏,就是师生扮演某个角色,引领进入虚拟情境,通过发问和交流,加快学生体验的节奏,在真实与虚拟之间引发多元思考。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上课伊始,教师可假扮鲁滨逊上场:“大家好,我是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我从来没有害怕过,但这一次真的不同。我们打算前往非洲,但是遇上大风,船毁了,只有我一个人幸存下来,被海浪冲到了这座荒岛。你们想知道后来的故事吗?”学生互动提问,接着教师出戏,回到教师的角色上,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梗概和节选内容的学习之中。快结束时,教师可再次化身为鲁滨逊和学生对话:“今天你们听了我的故事,心里有什么想法呢?或者有什么启发?”这样,入戏、出戏,再入戏,能够较好地将学生代入到课文情境中,与文本、角色进行深度对话。

3.思路追踪,打开场景思维

思路追踪是一种在扮演或定格时向角色提问的方法。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角色扮演者思考,促进参与者了解角色的心理、动机及思想,借此推进思维活动的发展。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一名学生扮演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教师可以入戏,化身为鲁肃追问:“先生,十天造十万支箭,你明知道都督在刁难,为何还要把工期缩短成三天?”诸葛亮答:“我当然知道都督的心思。”“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诸葛亮答:“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三天更造不出。但是造不出,可以借啊!这次,我就是要让都督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敢刁难我……”教师通过思路追踪,巧妙地让学生揣摩角色内心,启迪学生思考,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三、创意式主题活动,让实践拓展结合主题活动

2022年版课标倡导“整合听说读写”“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我们以戏剧为主题,开展文学阅读,创生系列戏剧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创意表达,感受文学之美。

1.“戏剧绘本”创意主题活动:

让文学表达富有个性创意

在教学绘本时,可以与戏剧活动融通,让儿童打开身体,多感官投入,边读边演,边读边做、边演边创。这样将听说读写整合在有趣的绘本故事里,让儿童的阅读和表达更富有创意。

绘本仿说:教学绘本时,可以聚焦绘本的经典语段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多次出现类似语句“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可以引导学生仿说。有的学生这样说:“我跑得有多快就有多爱你。”“我抱得有多紧就有多爱你。”……

绘本表演:可以开展“绘本故事会”或者“绘本剧”表演,让学生讲一讲、演一演自己读过的绘本故事或精彩片段,实现语言的转化,让文学表达富有个性、创意。

2.“读者剧场”创意主题活动:

让文学表达拥有读者意识

读者剧场创意主题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创意表现形式。由于读者剧场有观众观看,有表演后的评议,因而能够让文学表达拥有读者意識。

读剧表演: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现场发放剧本,让组长负责角色分工,小组现场合作排演,班级汇报、展示,观众互评,教师小结。这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构建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多维度交流,促进了学生的交往和言语能力的发展。

角色日记:读者剧场的表演并非是表演结束就终止,而是可以继续延伸。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角色日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角度去反思、去成长。也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去评价、批判剧中印象深刻的角色。

3.“戏剧创演”创意主题活动:

让文学表达拥有美育意识

“戏剧创演”创意主题活动,可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阅读与言说的积极性,提升美育意识。

创编剧本: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剧本、阅读剧本、发现剧本表达的特点,了解构成剧本的几大要素,体悟创编剧本的秘诀。选择感兴趣的课文或课外读物,创编剧本,并互相交流,小组评议,让文学表达拥有美育意识。

戏剧表演:由学生自发组成表演小组,由组长做好活动策划,根据组员特长做好分工,如道具组、化妆组、音响组、环境布置组等。由导演对演员角色进行分工,由组长召集排练,班级或级部展示,互相评议,反思总结。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活动策划力、合作力,学生对作品的品赏能力、美育意识得到提升。

戏剧化教学,将戏剧与文学阅读、表达融合,创设戏剧情境,融合戏剧元素,引领学生具身阅读,深化体验,创设戏剧主题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创意表达,感受文学阅读的魅力,提高审美品位,实现生命成长。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成长视野下小学语文戏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ZB13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戏剧化戏剧绘本
那些“戏剧化”的刺杀案
有趣的戏剧课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LOGO GIRL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