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模式下多语种文学课程设计及教材编撰

2023-09-18陈靓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

内容摘要:在外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教材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主题模式整合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一方面,主题本身可以定期更换,并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视域和理论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比较视域和比较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从世界文学的范畴审视文学性的生成,还可以通过跨语种尝试其它的跨媒介和文学传播及改编等领域的文学教学。本报告将结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外国文学十五讲”研究生课程设计及教材撰写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多语种外国文学课程;教材编写;主题模式;《外国文学十五讲》

作者简介:陈靓,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副主编。发表包括A&HCI、CSSCI和一般期刊论文60余篇。

王欣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无论是内涵和外延,还是连贯性和系统性,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说王老师的发言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规划,我接下来的发言会是一个小案例分析,这个课程以及教材是我们外国语学院六个语种老师所进行的尝试,主要在主题模式下进行多种文学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编撰。

我们外国文学十五讲融合了六个语种的老师,主要面向复旦大学全体硕士和博士生,授课语言为中文。课程旨在向学生阐释外国文学的精髓和本质,既有对重要文学理论和现象的梳理与阐释,也有结合理论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该课程于2013 年设立,每年开设一次,截至2022 年6 月已经连续开设八年。授课团队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日、德、法、俄、西等六个语种的外国文学骨干教师组成,每位教师每学期负责2-3 次授课。课程负责人采取轮换制形式,每年由其中一位任课教师担任。近年来,每两年授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2021 年与2022 年的授课主题为“ 各国文学的民族性及身份建构”,所有任课教师会围绕这个主题讲解各个国家文学中的民族性或身份构建问题。这种授课方式较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定期更换主题,大概两年换一次,明年开始我们会将主题换成“ 战争文学书写”,由此该课程可以不断推出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个好处在于主题性模式有助于老师自己科研的推进。实际上,研究方法、理论关联以及学生思路都可以在主题性模式下得到拓展。

去年,我们开始考虑编写教材的可能性并与复旦大学出版社探讨该选题的可行性,出版社接受了申请,目前拟定该教材将以系列主题的形式编撰。此次申报的教材为该系列之一,即“ 外国文学与民族性”。后续每隔2-3 年将以新的主题授课并整理出版讲稿。本教材计划申请复旦大学教材类出版自助。外文学院六个语种共有9 位老师,但是六个语种并不限于六个国家,其中包括美国文学、日本文学、俄罗斯文学、德奥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拉美文学还有北欧及英国文学,这是相关的授课内容和进度安排表。在第一周,我先做总论概述,即从民族性理论的概念出发做一个总纲,在理论范畴上对剥离的民族性进行界定,比如对民族性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概念进行区分。

第二周开始,我负责美国文学部分,首先以美国印第安文学作为研究對象来考察民族性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在杂糅情况下的演变。第三到四周由日语系主任邹波老师讲述日本文学中的民族性。五六周是俄语系副主任李新梅老师谈俄罗斯文学中的民族性。七到八周是德语系主任刘炜老师谈德奥文学中的民族性。九到十周是法语系张华老师谈法国文学中的民族性。表格中右侧框里是一些相应的经典作品,即从一些选读来进行授课,这些选读大部分还是以中文为主,因为学生的专业是不同语种,因此不可能以原文进行呈现,我们会提前要求学生们在授课之前完成相应部分的中文作品阅读。第十一、十二周由西班牙语系的邹萍老师和王语琪老师共同负责西语部分的授课。十三周是西语系主任程弋洋谈拉美文学中的民族性。第十四和十五周是我和朱建新老师负责北欧文学,其实我们学院的北欧所建成已久,北欧文学是我们的研究基地,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办法使用北欧语言实施教学,但是通过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把学院之前老师们的研究领域进行整合,学生可以从中受益,老师在这种宽松的团队合作中也会有很好的交流。最后一个是朱建新老师收尾讲授英国文学中的民族性,进行《长日留痕》等中译本的授课。可以说,目前授课效果还是不错的。一方面,学生们通过阅读不同国别文学的内容可以很好地拓展视野,了解不同文化中具体文本和理论阐释下的民族性,知道文学理论和文学视角或流派在不同国家的演进脉络是不同的,由此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的跨文化比较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在文本呈现方式上,通过联合授课会给学生提供对于文本性的不同感受。在理论和文本呈现上,探讨不同国家的民族性可以让学生具有比较宽阔的视野。以前没有主题模式,老师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授课,这样效果其实并不理想。进行主题授课后,老师们会比较集中、系统地备课和进行组内交流,这本教材也正是立足于民族性这一个主题编撰而成。

本教材以“外国文学与民族性”为切入点,采用文学理论结合文学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西班牙、拉丁美洲、北欧等世界大国和地区文学中的民族性,旨在让学生深入把握以上国家和地区文学的精髓和本质。本教材共分十章,包含总论及十五讲国别文学与民族性专题。教材主要想突显两点特征,一是我们不同国别中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文本特点,二在理论层面不同国家对民族性的深刻理解,尤其涉及到文化迁移或文化散播,即现代性下不同国家的民族性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动,对本土裔文学和族裔文学的情况我们都会进行个案分析。

本教材具有以下五大特色:一是宏阔性,强调在世界文学,特别是在欧美文学语境中对文学民族性的认知和审视,呈现具有深厚、悠久文学传统的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文学的“异质性”“民族性”“精神性”和“人文性”。二是前沿性,外国文学的研究和讲授必须将文学文本与文学和文化理论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让民族的文学及其精神真正在读者面前“解蔽”,让社会的精神生活、审美理想、价值判断以有深度的内容和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三是比较性,既要指出世界上重要国家和地区文学中的共性特征,更要凸显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学中的个性特征。四是综合性,不仅从微观上结合文学理论深入阐释具体文学文本中的民族性,而且从宏观上介绍文学民族性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语境,即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化国情等方面。最后是跨媒介性,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观摩和讨论,拓展学生学习的介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材是国内首次以专题形式深入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文学的一次尝试,但是这个专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我们会通过专题的更新来不断丰富对某个国别文学的了解。

接下来,我会以具体的章节目录跟大家介绍下教材的设定。这个目录是比较宽泛的,不过某几部经典作品可能还不足以成为充分的支撑来界定美国文学的民族性,所以目录还待商榷。不过在具体的考量中,第一章我是对民族性本身做了一个理论的界定,这个界定会从比较宏观的层面进行审视。首先是关于对民族、国别和区域并包括血缘关系的区分,还有对民族性和族裔性的区别是有必要做一定的概念性界定。以俄罗斯文学的第一章为例,第一章是被建构的俄罗斯民族性,我采用了普希金的作品作为案例,可以说俄罗斯学界本身对民族性的探讨也有丰富的积累,很多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对民族性的演变持有不同的看法。总之,在第一节的第一部分,我们鼓励老师就自己国别中的民族性进行理论探索,文本紧跟理论之后,要先把不同国别的民族性这个关键词的具体国情和理论的思考,包括相应的民族身份特点及意识形态先做界定。

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民族性这一术语主要是由浪漫主义诗人引入俄国文学界,随后我们会有相关的文献综述,即呈现它的历史演变,这样学生会对俄罗斯文学中的民族性思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在地化的了解。同时,我们第一节后面会有延伸阅读思考题。

关于民族性,我们会在尽量可能的情况下于两章内呈现比较庞大的一个概念。比如说,第一章会介绍建构的民族性,第二章则是解构的民族性,我们主要是想通过民族性这个概念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在原始语境下或者当下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语境下,探讨它不同的呈现。所以说,我们会尽量在这两个章节之内呈现出概念以及文本表现的不同,还会采用后现代主义视域来审视新的民族性,比如说民族性这个概念在当下语境的生成以及它与俄罗斯民主生活和性格的关系。这种历史性的战略呈现也能够涵盖到其他章节之中,包括北欧文学、拉美文学,换言之,尽量以较小的点从多方位呈现出一个专题,探讨这个专题在不同国家的分布以及它的文本和概念上的多方位呈现,由此来激发鼓励学生对这个系统或方向进行学科性的探讨、研究方法的丰富。

责任编辑:李睿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
基于教学实践对《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编写初探
航空军械勤务专业装备类课程教材编写研究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同步教辅著作权侵权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好一番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