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23-09-09马永军袁潇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意愿影响因素

马永军 袁潇

[摘要]对我国17个省(市)的4652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受到个人意愿、家庭支持、学校激励措施、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在性别、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维度呈现出差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文化课基础薄弱、专业技能不扎实、获取职教高考信息较为单一、学校宣传与激励措施不够、所学专业限制报考、不能报考理想大学等。为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参加职教高考,应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观,构建以“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职教高考宣传与激励机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设计,以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关键影响因素为突破口,家庭经济条件等次要影响因素为助推点,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愿;职教高考;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马永军(1983- ),男,山东淄博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讲师。(重庆  400715)袁潇(1984- ),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86)、202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重庆‘职教高考改革實践研究”(项目编号:K22YC205041)和2023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重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SKGH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7-0028-08

一、研究背景

职教高考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包括专科和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者,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为特征的国家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各个省(市)在招生院校、生源、考核内容与模式、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春季高考”“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高职自主招生”“对口招生”“单招”“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多种招生方式。为便于研究,课题组统一用“职教高考”来指代这一系列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高考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均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及配套文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均强调,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健全职教高考制度,一方面利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为建成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支撑;另一方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提供理想的路径,有效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89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44.66万人,在校生达到1663.37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就业和升学问题一直是政府、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中职教育满意度的第二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同工不同酬”的窘境,较多的就业壁垒使得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就业稳定性低,中职生升学意愿较为强烈。课题组对我国17个省(市)的4652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统计显示,78.23%的学生有升学意愿且较为强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学历和技能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也从就业转向兼顾升学和就业。因此,要全面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职教高考制度。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以判断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17个省(市),再随机抽取45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共向学生发放问卷50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52份,问卷回收率93.04%。调查对象总体情况包括性别、生源地等情况,具体见表1。

(二)研究工具

课题组在理论探讨、文献评析和参考其他相关问卷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根据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编制而成,包括初拟、预测和正式问卷三个基本环节。正式问卷分为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与正式问卷两大部分,问卷内容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以及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其参加职教高考影响的五个维度,共计20题。除个人基本资料和多选题外,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方式,通过整体及各层面的均值、标准偏差、交叉(卡方)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探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三)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as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asα为0.812,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影响五个分维度的信度依次为0.782、0.785、0.805、0.788、0.836,均介于0.7到0.9之间,表明量表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

2.效度分析。问卷在编制过程中,专门邀请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省(市)教育考试院、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部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部门负责人和教师、职教高考制度研究学者等对问卷内容进行审核,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并进行修改,确保其良好的内容效度。通过SPSS22.0软件进一步进行结构效度检验,KMO值为0.838,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总体状况分析

课题组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4个维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总体情况。

根据调查及上页表1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强烈,78.23%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选择升学,其中90.4%的调查对象选择“职教高考”。同时发现,参加职教高考的调查对象样本中男生比女生的均值略高,女生比男生在“非常强”上高出6.44%,在“比较强”上高出1.28%;生源地中,农村学生占全部样本的比例最高,占到64.34%,农村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略高于城市生源地,但并无显著差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专业技能课成绩”对意愿影响的均值略高;家人支持比家庭经济条件支持的影响高37.8%;学校的宣传力度比激励措施的均值略低;社会层面的就业压力比学历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均值略高,但选择学历需求的比例比就业压力高21.5%,比社会认可度高16.2%。综上分析,人口特征层面的意愿差异及各层面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影响存在差异。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性别差异。为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性别差异,课题组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和男生在参加意愿上进行了交叉(卡方)检验(见表2)。不同性别样本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呈现出显著性(p<0.05),說明男生和女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有差异性。从具体比例来看,女生选择“非常强”的比例为38.49%,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32.05%;女生选择“比较强”的比例为35.65%,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34.37%。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略高于男生。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生源地差异。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参加职教高考意愿上可能存在差异,为此课题组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地和参加意愿的相关性和交叉(卡方)分析。具体来看,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和生源地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08,接近于0,并且p值为0.567>0.05,说明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和生源地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农村生源地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略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但不同生源地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生源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3)。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个体因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个体影响因素主要是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文化课成绩及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个人参加职教高考以后对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的主观认识等。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20、0.364、0.372、0.410,均呈现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表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与4类个体因素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具有一定独立性又对家庭具有依赖性的阶段,家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支持态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两道题目:家人支持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影响程度。个人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家人支持”“家庭经济条件”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38、0.078,均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家人支持”“家庭经济条件”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家人支持程度远大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程度。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学校影响因素分析。职教高考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指挥棒,拓宽升学道路或是保障就业质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两难选择,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学生要通过职教高考升学①。对职教高考政策的宣传以及对参加职教高考的激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课题组为此进行了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与中等职业学校宣传、激励力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391、0.394,均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与“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回归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作为因变量,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课题组把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和社会认可度4个选项作为社会因素加入归因分析中,分析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见下页表4)。

通过分析表4的回归结果,建立模型公式:P=0.208+0.206×X1+0.228×X2+0.033×X3+0.057×X4+0.302×X5-0.026×X6+0.043×X7+0.055×X8-0.070×X9+0.046×X10-0.061×X11-0.062×X12。其中,P为因变量,代表个体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0.208为常数,X1至X12分别代表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家人支持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程度、学校宣传力度、激励措施力度、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社会认可度。模型R方值为0.442,意味着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变量可以解释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的44.2%变化原因。F检验模型,显示模型通过了F检验(F=306.496,p=0.000<0.05),说明“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变量中至少一项会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产生影响关系。VIF值均介于1到3,不存在共线性问题;D-W值接近2,说明模型数据无自相关性和关联关系,模型较好。基于模型公式,“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家人支持程度”“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等变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意愿解释变量影响较大,属于强影响变量;“家庭经济条件”“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属于次要影响变量。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困境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影响其不愿意参加的关键因素所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遇到的困难,课题组设计了4道多选题,包括对“职教高考信息的获取渠道”“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遇到的实际困难”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宣讲、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宣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取职教高考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比分别85.34%和52.88%;“学校宣传措施”主要是开设了职教高考班或课程、开展职教高考讲座或宣讲会;“学校激励措施”中选“表彰职教高考成功典范”和“设立了奖助学金”两项的比例最高,分别占到53.35%和57.55%。

调查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困难与阻力有:对于职教高考信息的获取渠道还较单一,主要还是来自“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宣讲”;学校宣传措施还较少,且力度不够,从调查数据来看,超过50%的学生没有与招生院校面对面交流以及不能及时获得职教高考的最新信息;学校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全面,选“没有任何激励措施”的比例占到22.42%;在个体面临的实际困难上,“文化课基础薄弱”和“专业技能不扎实”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而“不能报考理想大学”“所学专业限制报考”同样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和调查结果,为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参加职教高考,解决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实际困难,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技能成才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在“非常强”和“比较强”上均高于男生,整体上女生比男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略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性别失衡,在某些专业上性别结构不合理等。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确认识职教高考,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树立“德技并修”“技能成才”的观念。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制度、政策的价值引领,宣传职教高考制度,使有意愿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升学。在相关制度、政策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建立健全职教高考制度的政策指向,即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机会和更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凭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职教高考制度统筹实施过程中,应本着“人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創设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②。其次,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升学与就业关系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评价氛围,积极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宣传导向,挖掘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帮助学生合理制定就业或升学的规划③。最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技能成才观念教育渗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构建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研究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里面“文化课基础薄弱”占69.63%、“专业技能不扎实”占53.78%。同时发现生源地因素没有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根据生源地和面临的实际困难的交叉比较数据,农村生源地学生选“文化基础薄弱”的比例高达71.13%。职教高考要运用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和效应,用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评价体系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教高考制度设计不同于普通高考,职教高考是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特征进行评价,构建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解决“文化课基础薄弱”“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关键举措。

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潜力、提升学生个体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不断优化整体教学资源配置,调整教学管理模式,结合文化素质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教学特性,差异化地开展教学目标评价工作。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标准体系建设,既凸显公共基础课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综合素养的基础作用,又体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性,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把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成效作为教学标准,将学生的职业养成、发展潜力、技术技能水平等维度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技术要求和流程再造,对接现代职业教育能力标准。在教学方法上,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实际基础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案例、讨论式和情景等教学法,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在教学评价上,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双功能④。将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作为教师教书育人评价的主要标准,完善“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等⑤。此外,结合中职课标学业质量水平和“职教高考”制度,建立健全省级层面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⑥。

(三)以中等职业学校和招生院校为主体,强化职教高考宣传和激励机制

研究显示,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职教高考讲座或宣讲会、邀请招生院校进校宣讲、设立奖助学金、表彰职教高考成功典范等措施。同时,14.14%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采取十分有力的宣传措施”,22.42%的学生选择“学校暂无激励措施”。

针对宣传和激励措施力度不够等问题,课题组建议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和招生院校的宣传和激励联动机制。首先,招生院校主动走进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多样化配套措施,如在宣传上采用电视宣传、报纸宣传、专栏宣传、横幅宣传等。在宣传内容上,凸显办学特色和自身竞争力,包括地理位置、录取率、专业设置以及独特的培养方案等。其次,中等职业学校走进招生院校,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招生院校,了解其发展历史,感受其校园文化,参观其学校设施,增加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升学热情。在职教高考激励方面,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招生院校对有升学意愿而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采取减免学杂费、勤工助学、奖学金等补偿激励措施。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和各招生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参加职教高考时给予适当加分。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招生院校联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利用学科竞赛表彰奖励,编制历届优秀学生汇编材料等。

(四)针对“不能报考理想大学”“所学专业限制报考”等困难,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设计

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中“所学专业限制报考”占42.07%,“不能报考理想大学”占41.36%。“不能报考理想大學”“所学专业限制报考”说明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制、专业、课程等方面衔接还存在障碍。现有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使中职与高职、职业本科教育之间尚未实现有效衔接,极大限制了在培养范围、内容和质量上的突破,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时的一个“痛点”。《意见》等文件提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等重要举措,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其成长规律都要求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人才⑦。

首先,中、高等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统筹设计各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教育部印发实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首次将中职、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三个层次专业目录进行一体化修订,分类框架的相统一,专业名称之间的上下有机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招生院校而言,应立足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中心的衔接体系。编制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对相近课程进行模块划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要确定科学的教学顺序和教学逻辑,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应用及职业素质培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实践上进一步创新,加强技术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其次,做好职教高考制度本身的衔接工作。考招制度的连贯设计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最关键和直接的一环,包括招生规格、考试内容、考试标准和评价标准等⑧。一是职教高考制度的设计应增强开放性和适应性,增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吸引力。职教高考考试招生的两端应具备开放性,即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者均可报考;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本科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均可招收参加职教高考的考生。二是考试内容应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制定或调整,按照专业大类划分的基础性知识应成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测试的重点内容。最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系统谋划培养体系设计,建立完善统一的省级中高职学生“学分累积制度”,进行学分制改革,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连贯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独具特色的人才选拔标准,建立“职高(中专)—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研究生院”的纵向人才培养模式⑨。

(五)以关键因素为突破口、次要因素为助推点,解决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受多重因素影响的问题

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的12个变量可以解释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的44.2%变化原因。其中,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家人支持程度、学校宣传力度、激励措施力度7个变量因素是强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程度、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社会认可度5个变量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属于次要影响因素,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课题组对7个强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研究发现,第一,对职教高考非常了解且参加职教高考意愿非常强的中等职业学生仅占23.74%,比较了解并参加职教高考意愿比较强的占到41.56%,可以推测出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对职教高考没有足够的了解,但参加职教高考意愿较强的阶段;第二,专业技能成绩影响比文化课成绩影响程度高2%;第三,学生在选择宣传力度与激励力度各选项比例上大致持平,由此推断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激励措施同时也是宣传措施。

针对以上结论,建议中等职业学校一是增强对学生及其家庭的职教高考制度宣传力度,使学生及其家庭对职教高考有全面了解,营造良好的考试招生氛围;二是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力度,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职业技能”测试中的优势;三是对教师和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如健全补偿性激励机制,采取加分政策、表彰奖励措施,重视过程性评价等。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认可度、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等次要影响因素。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尊重技能人才,营造重技能的社会氛围⑩,建设职教强国,必须有强大的职业文化支撑11,使职业教育一直与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12。其次,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条件多半不达标等问题,应加大投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建立与职教高考相匹配的拨款制度。此外,通过建立完善的技能评价体系,配套进行薪酬制度改革,使得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应有的社会经济地位,真正实现高技能高收入。

[注释]

①④和震.职教高考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举[N].光明日报,2022-01-07(8).

②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78.

③徐晔.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161.

⑤朱德全.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63.

⑥陈向阳.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背景、挑战和策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9):16.

⑦曹晔.当代中国中等职业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260.

⑧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22.

⑨凌磊.被赋予的多样性: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2(1):67.

⑩熊丙奇.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0(6):24.

1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哲学反思[J].教育与职业,2022(2):5.

12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23.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意愿影响因素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