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璠:从地下工作者到大学校长

2023-09-07吴锡刚

文史春秋 2023年4期
关键词:柳州工委党组织

● 吴锡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路璠是活跃在广西桂(林)柳(州)地区、都(安)宜(山)忻(城)地区的中共地下工作者,1949 年10月,任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以下简称“都宜忻总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他对党忠诚、信仰坚定,为推进柳北、都宜忻地区党组织建设、人民武装队伍组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柳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校长、武汉钢铁学院院长。

求学桂林 秘密加入中共

路璠(1916—2003),汉族,原名路以璠,又名路凡,化名韦世庸。他出生于广西融县寺底村(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古鼎村寺底屯。融县包括今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路佩兰系清朝岁贡生,父亲路焯之当过小学教师,母亲苏大妹是位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路璠兄弟姐妹4 人,1921 年,父亲去世时,路璠只有5 岁,全家靠母亲一人租田耕种,常向亲友借贷过日子,直至哥姐逐渐长大,母亲的担子才有所减轻。路璠在母亲的极力支持和亲友的资助下,7 岁开始入私塾读书,15 岁到融县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融县中学”)就读。

1933 年秋,路璠受大哥路璋影响,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师专”)附设乡村师范班,两年后又考上广西师专文学系。在桂林读书4 年间,因家庭经济困难,路璠未向家里要过钱。

当时的广西师专校址设在桂林南郊雁山园,进步、民主气氛浓厚。1936 年6 月,该校并入广西大学,改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到校不久,路璠结识了融县同乡、师专学长、引导其走上革命道路的陶保桓。在陶保桓的教育帮助和其他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路璠广泛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积极参与关于民族存亡和国家发展前途的讨论;1935 年冬,带头参加进步学生秘密组织“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支持中共的抗日爱国主张;次年秋,该组织更名为“抗日反法西斯同盟”,成为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1936年,两广事变期间,路璠参加第一届广西学生军,与部分同学到宜北(今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两县,开展反蒋抗日宣传活动。

1936 年10 月,经中共桂林支部曾世钦(曾诚)介绍,路璠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共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支部成立,曾世钦、李殷丹、路璠分别担任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1937 年7 月,路璠改任支部书记)。路璠还兼任抗日反法西斯同盟文法学院支部书记,1937 年春,任中共桂林县委委员。

1937 年暑假,正值七七事变爆发,路璠等党员和进步学生以学校学生会名义,到柳州举办文化补习班,以帮助学生补习文化为名,组织学生学习革命文艺作品和举办时事问题讨论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柳州很多中学生都参加补习班学习。

回乡任教 重建融县支部

1937 年秋,路璠按桂林中共党组织安排,离开学校,前往武宣县担任政治交通员。同年冬,路璠在武宣县完成任务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到融县后,与党员黄吉士等接上组织关系,在和睦乡建立党的活动联络点,以小学教师身份进行党的秘密活动。

1938 年春,路璠到浪保乡小学任教。同年夏秋,经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陈岸批准,中共融县支部重建,路璠任书记。支部党员先后在和睦、浪保、长安、安江等地学校任教,他们一边教学一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当地的圩场以及农村开展出墙报、贴标语、教唱抗日歌曲、演话剧、街头演讲等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20 世纪30 年代广西师专宿舍

同年9 月,路璠调到融县中学任教,支部亦随转县城。路璠抓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成的高潮以及广东石井兵工厂、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梧州女中等大批工人与青年学生疏散到融县、汇集县城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团结进步教师,依靠学生积极分子,组织召开全县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后援会,有力推动全县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的广泛开展;与在县城开办七七书店的天堂坪工厂会计室职员任摩逊等人建立联系,利用书店组织青年学生、职工阅读进步书刊。

多年后,任摩逊在《都匀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撰文回忆说,当时七七书店从桂林生活书店购进的《社会发展简史》《共产党宣言》《生死场》《西行漫记》《延安考察记》等进步书籍,深受读者喜爱,不仅传播青年所需的有益知识,更为突出的是宣传抗日、革命思想,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路璠等人推动下,书店定期举行文化座谈会,进而发展成为读书会。

在融县中学一年,路璠培养了莫止凡、韦树高、方中、莫可量、卢起、吴国儒、吴世彦等一批党的积极分子,他们先后被吸收为中共党员,走上革命道路。

后来,路璠听到消息,中共党员、原广西师专校长杨东莼回到桂林,并以教育长名义主持新成立的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以下简称“地干校”),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模式办学,便主动给杨东莼写信,请求调到地干校工作。

1939 年秋,经杨东莼同意和融县支部讨论,路璠调到地干校,担任第二期(第二大队)小组、中队指导员。校内设有两个中共支部,一个是外省党员支部,由周钢鸣任书记,隶属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领导;一个是省内党员支部,张海鳌任书记,路璠任宣传委员,隶属中共广西省工委领导。

潜伏龙城 主持柳州市委工作

1940 年秋,路璠按上级党组织指示,离开地干校,前往柳州活动。初到柳州,他得到地干校第一期毕业生曾敏之帮助,先后到军民服务站、柳北火车站一个搬运工人办事处工作一段时间;1941 年春,进入柳州中学任教。

1941 年3 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到柳州,组建中共柳州市委,任命路璠为书记。钱兴在谈话中嘱咐路璠:柳州这个地方很重要,是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做好这里的工作对我们开展组织活动很有利。随后,省工委相继任命李文浩、杨烈为柳州市委领导成员。

柳州市委成立后,先后建立柳州日报社支部、柳州中学支部(路璠兼任支部书记)、柳江县合作人员支部、柳城支部4 个下级组织,还与不编入支部,分布在柳州日报社、龙城中学、柳江县合作指导室、“三青团”柳江分团部以及柳城、融县等地的10 名党员建立单线联系。时值皖南事变不久,政治环境恶劣,柳州市委严格执行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主要采取党内单线联系和党外个别交朋友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柳州中学,党支部设法安排学生党员掌握学生自治会,通过这个合法组织,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时事讨论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竞赛活动,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42 年春考入柳州中学高六班的莫止凡,在其回忆文章《难忘的柳中一年》中说:

开学不久,我奉命担任路璠和在龙城中学任教的杨烈之间的交通员。每次接触时间不长,路璠都尽可能地给予我教育和勉励。我接受任务之初,他反复交待地下交通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要坚守党员的革命气节,绝对保守党的机密。

1942 年7 月9 日,桂林发生中共广西省工委被特务破坏的“七九”事件,接到上级紧急撤退的通知后,路璠从柳州撤回融县。

路璠回到家乡不久,根据上级指示,经南宁转移到镇结县(今属崇左市天等县)私立宝田中学任教;12 月下旬,接到杨烈通知,他和杨烈的党员身份已被在柳城被捕变节的人员供出,遂一同撤往越南。到了靖西,他们无法联系上当地党组织,又返回镇结,分开行动。此时已是1943 年1 月中旬,南宁发生“一·一五”事件,南宁市及周边党组织受到破坏,许多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路璠权衡利弊,决定返回融县。他潜伏寺底村数日后,再次转移到比较偏僻的罗城县怀宝乡民洞口村(今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中寨村民洞口屯)黄斧严处,以私塾教师身份隐蔽待命。

1943 年秋,路璠接到中共党员梁林通知,与梁林、莫矜、陶保恒、莫止凡、苏健(苏燕萍)等党员赴三江县富禄、贵州从江县大年(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组建中共桂黔边特支(又称富禄特支),梁林、路璠分任书记、副书记,下辖大年、富禄两个党小组。他们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当地广交朋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培养青年教师贾树福(江明)、傅岳嵩、路伟芳和富禄邮政所工人杨国骥等积极分子。

1943 年底至1944 年初,因路璠、苏健的身份可能暴露,桂黔边特支(后经请示广西省工委同意,改称融县特支)决定撤回融县活动。4 月,梁林病逝后,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路璠、莫矜分别担任中共融县特支书记、副书记。当时,路璠在永乐乡英田小学任教,融县特支联系点设在相距不远的西寨村(今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四莫村西寨屯)莫矜家。

保家卫国 组织武装抗日

1944 年8 月,侵华日军逼近广西。中共广西省工委作出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八月决定”,并派交通员将决定精神向中共融县特支书记路璠传达。

在桂林、柳州沦陷前夕,原中共广东省组织系统领导的柳州日报社党员张琛、罗培元和隶属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领导的桂林文化支部司马文森、郑思等,先后转移到融县、罗城、柳城一带活动。司马文森、郑思与路璠、陶保恒曾在地干校共过事,通过原有的社会关系,他们与中共融县特支取得联系。1945 年初,三方代表在融县滩底村(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罗龙村滩底屯)陶保恒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桂北党组织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桂北临时联合工委,统一组织抗日武装斗争;推举罗培元为工委负责人,路璠、司马文森、郑思、张琛、陶保恒、张镇道为工委委员;明确三方既联合行动,又保持独立性,各自发展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对自己的上级组织负责。

路璠负责联系在融县境内活动的融县抗日挺进队、融县抗日挺秀队。他领导的融县特支积极发动群众支持抗战,壮大抗日武装力量,抗击入侵日军。

1944 年11 月,路璠和罗培元、张琛、司马文森等人商议,由罗培元、司马文森出面,争取国民党融县县长支持,组建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以桂林文化支部和融县特支党员为骨干,杨繁、何谷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建队之初,仅有32 人。1945 年1 月,桂北临时联合工委决定,将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改称融县抗日挺进队,番号“北斗”,主要在融县西、南两区活动;为加强党对挺进队的领导,安排融县特支党员卢起与杨繁、何谷组成挺进队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挺进队内设立两个党支部,融县支部由卢起任书记,外地党员支部由杨繁任书记。

2 月5 日,融县抗日挺进队在融江大扁洲伏击日伪军盐船,歼敌20 余人,缴获盐船9艘、生盐2 万余斤。这批食盐除挺进队留下一部分作给养和购置武器,其余全部分给群众。5 月29 日,驻融县县城的日军一个中队及融县维持会保安大队一部,押运大批粮食及其他物资,分乘23 艘木船沿融江向柳州撤退。融县抗日挺进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在高沙滩底至石浪码头一带进行截击。此役,歼灭包括日军头目今野一男在内的大部分敌人,缴获一批枪支和物资。

经过多次战斗,融县抗日挺进队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员发展到50 余人,全队拥有7 个分队800 余人、轻机枪8 挺、步(手)枪500 余支。

1944 年冬,路璠安排党员莫可量、陈智在融县北区发动群众,团结抗日民主力量,组织抗日武装队伍;次年2 月,再派融县特支副书记莫矜到融县北区,负责筹建融县抗日挺秀队。桂北临时联合工委从三江县抽调中共党员和挺进队骨干前去支援。1945 年3月,融县抗日挺秀队正式成立,黄略、莫矜分别担任队长、指导员,下辖浪保、鼎安和西隅3 个分队,分队长均为中共党员,队员100 余人。

5 月下旬,驻融县长安镇的部分侵华日军向桂林方向撤退。黄略、韦克率融县抗日挺秀队连夜出动,绕水路赶至浪溪河畔小片村河段的竹林埋伏。第二天拂晓,该股日军沿河边的马路行进,挺秀队奋勇截击,毙伤日军一部,其余日军向北退逃。战斗刚结束,挺秀队获悉融县“长安维持会”保安大队大队长、汉奸邓德麟率部向盘安乡长耙方向逃窜的情报,遂不顾疲劳,直赴长耙,将敌包围,并展开政治攻势。邓德麟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下令缴械投降。

1945 年6 月,侵华日军撤退后,国民党地方当局以武力威胁解散人民抗日武装,为了顾全大局,避免正面冲突,中共桂北临时联合工委作出“改变斗争方式,分散隐蔽,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的决定,融县抗日挺进队、挺秀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

培养骨干 开展武装斗争

抗战胜利后,路璠组织融县特支党员,传达学习中共七大精神,聚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新局面而斗争。为便于开展革命活动,融县分成西、南、北3 个区,每区成立1 个支部,路璠负责西区支部,在永乐、和睦、融乐等乡(镇)和罗城县的龙岸、寺门一带活动。

1946 年夏,国民党当局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国内战由此爆发。不久,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到融县西寨村与路璠会面,要求融县特支派党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准备组织武装斗争;以融县为中心,兼管柳城、罗城、三江等柳北地区党的工作。同年秋,路璠从永乐乡英田小学转移到罗城龙岸乡龙塘小学,在地下党员朱世祺、骆善贵的协助下,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龙塘、良泗等地培养革命骨干。

1947 年春,钱兴再次来到永乐乡西寨村,与路璠在莫矜家就相关工作研讨3 天,再转到融乐乡(今融水镇)寺底村路璠家继续商谈。第二天凌晨,路璠护送钱兴离开返回到村口时,被前来伏击土匪的融县警察误作“匪徒”抓获,经堂兄路以初及群众协助,得以脱险。

横县会议旧址

4 月,路璠参加钱兴在横县陶圩乡(今横州市陶圩镇)六秀村主持召开的全省党的主要干部会议(俗称“横县会议”)。会议提出今后以武装斗争为中心任务,各地区要抓紧发动武装起义,条件不足的应积极准备。这是路璠首次参加省工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他与多年未见的中共横县县委书记杨烈、桂西南区特派员覃桂荣、桂东区特派员吴赞之3 位同乡战友相遇,交谈甚欢。

从横县回来,路璠与莫矜审慎研究,认为融县进行武装起义的条件尚未成熟,决定先做好准备工作。接着,他按钱兴通知,前往省工委设在来宾县大湾街的交通站“天马运输行”待命;不久,接到钱兴来信:两广党组织分区合并,速到桂林与陈枫接头。

7 月,路璠到桂林参加陈枫主持的会议。陈枫传达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成立中共桂柳区工委,陈枫为书记,路璠担任宣传委员并分管融县、象县(今象州县以及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区域)两地区(后来又加上来宾一部和都宜忻地区);明确农村与城市工作分开,农村以武装斗争为主,不搞起义暴动,武工队以5 至30 人的队伍活动。

会议结束后,路璠赶回融县,传达会议精神,将融县党的工作移交给莫矜。融县特支扩建为融县工委,莫矜担任书记。10 月,桂柳区工委机关从桂林迁到柳州。此后,路璠经常来往于柳州与融县、柳江、宜山(今河池市宜州区)等地之间,指导地方党组织建设和筹备武装斗争,并持续从柳州等地调配党员骨干、进步青年进入柳北、都宜忻等地区,加强地方党组织工作,支援农村武装斗争。

1948 年2 月14 日至3 月5 日,陈枫、路璠在柳江县成团乡水灵村(今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灵江村水灵屯)熊柳生家主持召开桂柳区工作会议,提出“一切工作布置都是为了发动武装斗争,迎接解放军南下”的口号。8 月24 日至9 月15 日,路璠在融县永乐乡溪滨寨主持举办桂柳区工委武装斗争干部研究班。该班历时20 余天,参加人员包括桂北、柳北、都宜忻、象县等地党组织负责人、骨干分子共15 人。

1946 年秋,路璠在罗城县龙岸乡龙塘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图为龙塘小学旧址

9 月下旬,由陈枫带队,路璠及各地党组织主要领导干部赴香港,参加香港分局举办的武装斗争干部学习班学习。11 月,路璠从香港回来,前往柳江县白沙小学,主持召开中共象县区领导机关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加紧建立象县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

12 月,经路璠的大力推动和融县、象县区党组织的充分准备,“江猛”武工队、象县武工队相继成立。1949 年1 月26 日,莫矜率“江猛”武工队员和党员、群众,英勇抗击并粉碎国民党融县自卫队对西寨村的围捕。3 月6 日,都宜忻地区夷江党支部发动“三六”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武工队整编为桂西北人民求生队三六支队(以下简称“三六支队”)。此后,柳北、象县、都宜忻地区党组织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949 年1 月,李殷丹从香港回到柳州与路璠会面,传达香港分局关于撤销中共桂柳区工委,分别成立中共广西省城工委和省农委的决定。陈枫担任省城工委书记;省农委由李殷丹任书记,路璠、黄传林任委员,负责领导桂北、桂东、桂中、柳北、都宜忻等地区农村工作,在柳州城区设立办事处。路璠分管柳北、都宜忻地区和省农委办事处。2月至3 月,省农委在水灵村召开干部会议,部署工作。其间,路璠编写《穷人为何穷》《怎样做个共产党员》《群众路线问题》等小册子,作为各地区党组织党员学习、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指导性读物。

4 月初,路璠在柳江县福塘乡伴村(今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福塘村伴村屯)召开柳江、来宾两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纠正个别同志的主观盲动思想,提出武装斗争要坚持“积极慎重,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安排省农委办事处工作人员韦君毅留在当地,负责福塘武工队的巩固和发展工作。随后,他在上忻工委书记吴师光陪同下,到忻城县加仁乡拉料村(今忻城县城关镇高塘村拉料屯)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会议要求大胆放手发动群众,迅速扩大武装,开辟新的游击区;研究决定将三六支队、凤凰山游击队等武装力量合并,组建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以下简称“第五团”),覃宝龙、莫江白分别担任团长、政委,吴师光兼任副政委。

木偶会议旧址(原龙明祖家)

文武兼备 担任总队司令

1949 年4 月下旬,李殷丹、路璠、黄传林在罗城县木偶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下梧村木偶屯)路璠的堂姐夫龙明祖家举行会议,历时3 天。这是省农委唯一的一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木偶会议”),传达华南分局(原香港分局)指示精神,研究确定“全面发展,重点巩固,从小到大,放步前进”的工作方针,部署各地区发展方向,明确各地区党组织名称、部队番号和主要负责人。

5 月,路璠先到柳北地区传达木偶会议精神,转到宜山时,已是6 月,本想尽快赶到加(仁)马(泗)地区指导工作,但由于情况不明,与宜山县城党支部(城工支部)书记韦勋猷尝试多次,始终无法与都宜忻游击区取得联系。

当时,国民党桂林绥靖公署将宜山、柳州两专区确定为重点“剿匪”区,设立宜山“剿匪”指挥所,7 月,指挥所调集4000 余兵力,对加马、夷江两块游击根据地进行重点“围剿”。覃宝龙、莫江白、吴师光、王定(副团长)等率第五团与敌人作战多次后,于8 月底由都安夷江地区向宜山北山方向突围。9 月初,第五团第一、四、六大队在北山遭到大批敌人截堵,部分队伍失散。第五团被俘30余人,团政委莫江白及其以下指战员26 人壮烈牺牲。

9 月中下旬,路璠在宜山县叶村、柳江县莲花村分别听取覃宝龙、吴师光等同志关于北山突围失利的汇报后,决定由凤红区政务委员会(中共上忻工委建立的都宜忻地区最高政权组织)、第五团联合发布严正声明,开展政治攻势,以鼓舞群众。

10 月26 日,路璠在宜山县马泗乡(今属忻城县)潘村主持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根据省农委指示,宣布将中共上忻工委改组为中共都宜忻工委,第五团扩编为都宜忻总队,路璠任工委书记、总队司令员兼政委,吴师光任工委副书记、总队副政委,覃宝龙、周廷扬任总队副司令员,王定、覃展分别担任总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提出放手发动群众,迅速壮大力量,扫荡国民党基层政权,抢占广大空白地带,配合解放军解放广西的工作任务;接着发表《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宣言》。

都宜忻总队成立后,不断扩大武装队伍,加强对敌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11 月26日,路璠、王定、韦必达(第六大队教导员)率第二联队第六大队,在柳邕公路大塘拉则村与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先锋营会师。第二天,第二联队政委樊茂春率第四、七大队部分队伍随同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解放忻城。12 月2 日,周廷扬率第一、第三联队开进宜山县城,桂西北重镇宜山获得解放。

与解放军胜利会师后,路璠、韦必达等人着手建立大塘、思练两乡临时办理处,发动群众筹措粮食,支援解放军;收缴地方反动武装武器,维护社会治安。在一次下乡筹粮之前,过路的解放军见在大队部的路璠一身农民打扮,没有一点“官样”,误认为是农民,便拉他带路追歼南逃残敌。路璠没有作任何解释,一直将部队带到迁江后返回。

到宜山解放时,都宜忻总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到拥有2100 余人,活动范围扩大到宜山、都安、忻城、柳江、罗城、天河(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河池(今河池市金城江区)、柳城等县的广大地区。

同一时期,在柳北地区,由其老搭档莫矜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柳北人民解放总队(以下简称“柳北总队”),发展至指战员2000余人、民兵约2500 人。

1949 年12 月,路璠被任命为中共宜山地委(原庆远地委)副书记(次年夏兼任地委统战部部长)。

1951 年3 月底,流窜在外的宜山籍匪首朱志达等率残部400 余人从东兰县花香街出发,经河池县迂回到三只羊一带,准备攻打宜山县龙头区龙头街。正在龙头区检查工作的宜山地委副书记路璠闻讯,立即召集区领导和驻军某连干部开会研究对策,决定留1个排的兵力守卫龙头街,区干部和民兵协同作战,由方指导员和一位排长负责;赵连长带两个排到八况坳口埋伏,准备袭击土匪。不料当晚土匪绕道而走,于第二天黎明到达龙头街两侧,天亮后向龙头街发起进攻。留守的解放军和区干部、民兵凭借炮楼和围墙固守各街口,路璠指挥机枪手不断变换射击位置,以迷惑土匪。中午,赵连长率部回援。土匪受到内外夹击后,一部分缴械投降,余部溃逃。

转行从教 打造人才摇篮

1952 年秋,路璠调往教育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柳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当时,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系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钢铁工业学校,在全国冶金战线和冶金工业部属中等专业学校中享有声誉。1953 年秋至1958 年夏,该校为国家培养毕业生2000余名,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多数成长为冶金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1958 年7 月,经冶金工业部批准,以武昌钢铁工业学校为基础,并入武汉钢铁公司第三技校、武汉钢铁公司干部学校、武汉钢铁公司业余学校,成立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从建校开始一直到1963 年9月,院长均由武汉钢铁公司主要领导兼任,学院日常工作主要由院党委副书记林施均和副院长路璠主持。1980 年11 月,路璠升任院长,并先后兼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经过20 多年发展,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武汉钢铁学院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逐步充实增强,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荣获全国科学大会5 项奖励,仅1971 年至1980 年,就有20 项科技成果被选入《湖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选编》;累计为全国冶金战线输送本科毕业生近7000 人,举办各种短期培训90 余期,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1982 年,原都宜忻总队领导人合影。前排右三为路璠

忠诚敦厚 品德堪为表率

路璠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天起,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他两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多次被国民党地方当局通缉,随时有被捕、坐牢和被杀害的危险,但他的革命信仰从未动摇。为了专注党的工作,免除牵累,他坚持独身到解放后才结婚成家。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其亲属和许多乡亲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1947 年,他的堂兄路以初为中共桂柳区工委在柳州开设联络站,毅然卖掉家里的一间祖屋以筹措经费,并兼任地下党组织交通员,多次护送革命同志到游击区或到新的工作地区;1949 年秋,又委托中共党员江明将自己十二三岁的儿子路宁带到都宜忻游击区,担任部队通讯员。路璠的侄儿路祖安(路安彝),1949 年5 月参加柳北武工队(后编入柳北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二中队),11月中旬,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0 岁。

路璠与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对同志关爱有加。从事地下工作时期,他担任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除个人基本生活开支,全部用于革命活动和接济困难同志。

1983 年11 月,67 岁的路璠从武汉钢铁学院院长的岗位上离休后,返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广泛收集史料,独立或与战友合作撰写《从师专到西大文法学院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中共融县支部的重建》《皖南事变前后柳州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从开辟到转移——中共桂黔边特支组建前后及其活动》《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的战斗历程》《广西游击战争的片断回忆》等回忆文章。

路璠对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民饱含深情。罗城龙岸德山中学是当年地下党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有100 余名学生参加柳北总队。1984年1 月,路璠与广西教育厅负责人到德山中学视察,协调落实学校新教学楼的建设资金,消除教学危房隐患。1989 年3 月,值都宜忻总队“三六”武装起义40 周年之际,路璠回到马泗根据地,看望、慰问父老乡亲,看到不少村民生活困难时,心里很不安,“每念民恩常欲泪,共惭父老尚清贫”。

2003 年10 月25 日,路璠病逝于武汉,享年87 岁。

晚年路璠

猜你喜欢

柳州工委党组织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中共梧州城工委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