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思考

2023-09-07樊喜蕊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摘记本课习惯

☉樊喜蕊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重复练习并最终形成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模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学习思维定势,使学生逐步适应更高强度的学习内容,在习惯中培养有效的学习思路和高效学习策略。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习惯培养作为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推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为学生语文学习赋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自主性,产生更佳表现。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习惯教育的意义

首先,立足多方面角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个人约束力,增强学生自制力。自制力能使学生克服懒惰、散漫、逃避等负面情绪与不良习惯,提升做事效率。具备较好自制力的学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学习观,能直观推动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成长。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直观作用于学生学习行为。学生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能深度践行学习行为,推动教学进程,高效完成课时任务。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因此能获得提高;最后,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能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将良好的习惯迁移、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习惯教育的策略

(一)固化作业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培养的学习习惯。学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学习内容的了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配合程度。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固化作业清单的方式为学生积累预习经验,巩固预习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习惯培养初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固化预习项目,请学生按照预设的计划完成预习类作业内容,在周期性坚持下形成思维定势;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可以遵循发展性原则,逐渐对学生预习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学生设计符合最近发展区、贴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预习标准。通过作业任务设计,学生能逐步培养并发展预习习惯,使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实效性作用[1]。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活动中,本课时课文为展现友情的一篇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正确识记“一块”“捉到”“笔直”等词汇,了解课文内容。在课前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固化作业单,帮助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内容,如下所示:

1.阅读教材,制作生字卡并大声朗读课后生字,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两遍。

2.借助拼音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回答问题:你认为小鸡和小鸭是什么关系?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上述预习作业将小学一年级学生自主预习新知内容的方法罗列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在阶段性预习作业的坚持作用下,学生能脱离固化作业的辅助,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趣味阅读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即培养学生乐于阅读、主动阅读的意识,使学生保持周期性阅读频率并能运用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学习新知内容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能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通过主动阅读搭建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路径。教师可以从阅读方法角度展开教学指导,为学生渗透高效阅读的技法,帮助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提炼更多有益信息,活跃阅读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读物选择方法,帮助学生在多元书目中快速检索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节省阅读精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渗透打卡法、书评法、情感激励法等增强习惯自制力的方法,为学生坚持阅读注入情感驱动力。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逐渐适应阅读行为,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行为建立积极的情感印象[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学为例,本课内容围绕“雷锋叔叔”展开,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诗体裁,掌握朗诵的一般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技法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抒情朗读,学生能在朗读实践活动中掌握朗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将自主检索课文关联读物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能结合“关键词检索法”,自主找到雷锋叔叔的其他事迹展开自主朗读;教师还可以将此月设计为“雷锋月”,为学生设计《阅读打卡表》,请学生每日打卡完成阅读任务。久而久之,学生能在周期性阅读活动坚持作用下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分享交流会,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语文是与生活存在紧密关联的学科。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是阅读内容的生成,均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为渠道。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兴趣与习惯,能深化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悟与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引发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分享是观察的潜在驱动力,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兴趣去观察,把握观察的细节与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定期组织观察交流分享活动,营造和谐、活跃的分享氛围,促使学生从分享观察经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在生活中自觉投入观察活动,获得直观的人文体验[3]。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立足科学的角度了解花开花落的生活常识。植物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为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周期性植物观察任务,请学生播种一种植物种子,在半月时间内每日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用100 字左右的语段记录在观察日记上。为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活动中期和活动结束阶段举行分享交流主题班会,请学生将植物的成长照片和观察心得作为分享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展示。积极的分享体验能培养学生观察意识与情感。周期性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在分享交流活动的作用下,学生能提升观察意识,在生活中注重现象观察与思考。

(四)课时微任务,培养学生表达习惯

表达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主要分为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写作教学)两个模块。其中,口语表达要求学生能组织语言、厘清逻辑,简洁形象地表达内心感受与需要;书面表达则要求学生掌握书面用语,将思想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表达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情感色彩。要培养学生表达习惯,首先需教师从情感态度角度出发,保护学生表达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微任务,为学生营造良好、开放、自由的表达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从表达中获得精神愉悦,形成积极的表达情感。教师还可以从表达频率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话题讨论或微写作任务,以量的积累养成学生表达习惯[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围绕“小动物”展开,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小猫的可爱之处。教师可以将本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表达习惯的切入点,设计课时微任务,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表达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故事分享会,请学生围绕自己生活中与小动物接触的故事展开口语表达,在组内进行和谐交流。学生能受到他人故事的吸引和启发,丰富个人口语表达语言,形成积极的表达情感。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微写作任务,请学生尝试将口语表达中分享的故事以简短的语言撰写出来,着重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和有趣之处。学生能在课堂微任务的实践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表达习惯,能在课后自主练笔,锻炼表达能力,形成积极的表达心态。

(五)好文摘记本,培养学生积累习惯

培养学生积累习惯,要求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经验积累,注意从优美的词句、语言应用情境中获得启示,积累写作素材和口语表达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摘记本作为积累习惯养成的辅助工具,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摘记笔记,养成随看随记、常温常新的良好积累习惯。首先,教师需培养学生摘记习惯,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将随机获取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文字。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摘记的重要性,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关注学生摘记的频率和次数,以监督促学生习惯培养。其次,教师需培养学生整理回顾习惯,为学生设计摘记阅读、回顾活动,定期布置整理作业。学生的摘记是随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将同类素材或内容按秩序归类,形成个性化摘记体系,增强摘记本的实用性。学生则能在分类、排序、整理的过程中延长记忆时间,建立深刻的语言印象。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围绕爱国情怀展开,需学生从课文角度出发,认识到“少年常立志”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本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多元爱国诗人、有志之士的名人名言,例如“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其睡狮乎?闻之当勃然兴;中华其病象乎?闻之当霍然起。盖青年者,国家之魄,‘晨钟’者,青年之友。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请学生细读品味,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记录在摘记本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摘记作业,请学生课后自主查阅与“少年”“爱国”主题有关联的名人名言,记录在摘记本上。如此设计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摘记内容主题相对集中。学生能在教师的监督激励下逐步养成自主摘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评价总结课,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是一种哲学术语。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反思可以理解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可以通过集体反思活动、周期反思笔记等方式来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评价教学环节,以评价、总结内容启发学生反思意识,拓宽学生反思思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学习情况形成客观、直观的了解,进一步树立反思意识。在课外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反思性作业,为学生分发自问表格、问题等辅助性工具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在教师直观引领作用下,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维定势,在新知学习后习惯性展开反思活动,查漏补缺,升华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孔子与两小儿的交流故事展开,旨在向学生渗透“不耻下问”“谦逊诚实”等美德。为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尾声设计评价总结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重点,简要点评学生本课学习情况,并向学生提出自我评价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回顾本课学习,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2.你有哪些学习上的问题?想要与同学交流?

3.经过交流后,你克服这些问题了吗?

上述问题能为学生反思思考提供具体方向。教师可以将评价方式活动作为固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周期性活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适用于语文学科学习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积累习惯、反思习惯等角度入手。教师可以设计固化作业清单,组织趣味阅读活动,营造分享交流氛围,布置课时实践任务,设计摘记作业,组织评价总结任务。简言之,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设立习惯培养目标,再将教学活动与培养目标相结合,能达到分层落实习惯培养的教育目的,促进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摘记本课习惯
上课好习惯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