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2023-09-04朱佳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听力融合

朱佳

听障儿童指的是在听力方面有障碍的儿童。在普通班级中,对听障儿童进行融合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要想做好听障儿童的融合教学,却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听障儿童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同伴和家长的原因。本课题对如何在普通班级中做好听障儿童融入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将融入的困难问题解决,从而提高融入的效果。

听障儿童失去了一部分的听力,有些是先天的,也有一些是后天造成的。听障儿童融合教学是部分听力有缺陷但仍有残余听力的儿童,通过戴上助听设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在普通班的环境中,对其进行融合的教育模式。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融入式教学尤其重要,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入学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积极地支持和协助每个孩子,其中也要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一、做好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听障儿童语言行为

因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事实上,这与健听儿童在幼年时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健听儿童在不会使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也常常会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然而,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健听儿童会通过不断地模仿成人的发音模式,逐步替代原有的体态语,其中包括手势及指向,并逐步过渡为常见的词语。

听障儿童也存在着交际意向,众多研究表明,听障儿童在与别人沟通时,才会逐渐发展其肢体语言。当听障儿童与其他听障儿童相处时,其将会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交流方式从手势逐步向手语过渡。而进行融合教育,听障儿童所接触的是一群语言表达顺畅的儿童,他们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就有可能逐渐产生语言表达的愿望,并学会用语言进行沟通。

(二)有利于听障儿童智力创造

罗杰斯指出:“精神上的安定与精神上的自由,是创新发展的两大必要条件。”所以,进行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不仅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更要给他们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轻松、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团结友爱的团体关系,对激发听障儿童的创造性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有益的。听障儿童在一个快乐的、无忧虑、无畏惧的情境下,创造力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对某些特殊儿童的异乎寻常的创新行为、异想天开的思想,老师应该予以一定的保护。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与探索的氛围,老师就应该做孩子的后盾,理解与鼓励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态度及教学能力方面

在讨论听障儿童的融合活动分配时,一些老师不希望这类孩子加入自己的班级,他们担心这些听障儿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会对整个班级的纪律和教学秩序造成不利的影响。即便他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听障儿童,依旧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听障儿童,让听障儿童在课堂上当个“旁观者”。其实,听障孩子更需要普班老师的关爱和尊敬,哪怕是一些简单的举动或只言片语。比如,教师可以从家长身边接过孩子,带着笑容把他们抱在怀里,用温和的声音说“早上好”,这样才能让听障儿童对普班老师产生亲近、信任、安全的情感,并感受到被尊重和自己的价值。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方面

怎样建立听障儿童的自信?这对所有的幼儿园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如果老师有足够的鼓励能力,一定可以打开听障儿童脆弱的心。比如,童婷婷(化名)是一名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她在家里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性格比较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在一次集中活动中,老师利用一些动物的图画,引导孩子学习动物的叫声,并鼓励孩子用故事里的语言说出“某某是怎么叫的:**”。婷婷(化名)对所有的照片都很感兴趣,在老师把照片拿出来之后,她几次想要举手,却在抬起来之后,立刻放下了。老师发现后,把小公鸡拿出来,说道:“让我们把婷婷叫过来,让她和我们一起玩。我们讲第一句,她讲第二句。”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婷婷:“婷婷,勇敢一点,去试试,肯定能行的。”最后,婷婷鼓起勇气,站起身来,在她说出“叽,叽”的时候,老师立即带头鼓起掌来,为她的成功而欢呼。

(三)教学模式

1.挖掘优点,扬长避短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老师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比如,有的听障儿童天生就很活跃,而且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在一次“跨栏”的户外活动中,一开始,老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大家都不感兴趣,老师继续问大家:“你们知道怎么做吗?”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小雨(化名)也举手,老师就邀请小雨上台,让他给大家演示一下,只见他助跑、跨栏、落地,一气呵成,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原来他好厉害!”在这一次的活动中,老师选择了让听障儿童做示范游戏,一改平日里总是让健康孩子来做示范的习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小雨游离于活动之外,但在老师让他做演示后,在動作方面有特长的小雨重拾信心,逐渐融入活动。

2.注重差异,个别指导

普班的老师在设计活动和设定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听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经验和需求,同时还要针对听障儿童的某些特定障碍开展矫正和培训。在需要时,老师可以为听力障碍儿童设定适当的融入目标,目标预设要有差异,教师可根据儿童的表现及时调整目标,要有目的地促使听障儿童全面发展。

比如,在艺术活动中,老师给普班的孩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听、说、做、玩中,初步感受到乐曲的快慢,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而听力障碍儿童的基本素质是:能够在老师的协助下,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并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因此,为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不同的目标,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能对特殊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指导。当然,这不仅仅是指目标的设定,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根据听障儿童的经验和基础,选择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主题。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还要根据听障儿童的认知水平投放不同的材料。

3.构建桥梁,生生互动

融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增加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让听障儿童可以向正常儿童学习。听障儿童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学会交流,同伴对他们的积极接受与帮助,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因此,身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去了解、关心听障儿童,用自身的表率感染普班的孩子,慢慢地建立起一种关心别人的观念;然后,老师要对普班的儿童做出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明白,与不同的儿童成为好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在进行融合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普班儿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对普通儿童和听障儿童进行适时指导,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努力营造出一个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人文环境。

例如,在一次“平衡木”的体育活动中,听障儿童小诗(化名)因为身材瘦小,协调平衡能力弱,所以她自己一直往后站,站到队伍最后一个。这时老师马上就建议:“小诗,我们玩一个游戏,单人平衡木变成双人好吗?”不少孩子立刻举起了自己的双手,愿意和小诗共同完成这项活动。最后,小诗在大家的鼓励下,说出了“好”,并和其他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完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指导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听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