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

2023-09-04廖芳芳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本马赛克建构

廖芳芳

马赛克方法是近年源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儿童权利,并去尽可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所聚焦的“儿童立场”形成共同观点。我国北京、深圳等地幼儿园将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儿童的探究式学习中,掀起了一股学习马赛克方法的风潮。笔者从幼儿园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价值问题的筛选及如何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等方面,将马赛克方法应用于所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为一线幼儿教师利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幼儿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班本课程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马赛克”在《英汉百科知识词典》中的解释为“用玻璃、石块、瓷砖等各种颜色的小材料拼成图案的装饰工艺,给人以一种强烈而又含蓄的远距离效果”。马赛克方法由挪威学者艾莉森克拉克和英国学者彼得莫斯在《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一书中正式被提出,并在英国、丹麦、挪威、澳洲等发达国家得以应用和完善。马赛克方法将不同视角的儿童和成人的经验或看法,喻为一片片的“马赛克”,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最终拼接出一幅属于儿童自己世界的图景。“重视儿童的权利”是马赛克方法的儿童观,“多主体参与”是其教育观,体现了用心倾听儿童的“发声”以及教师“回应”的关系型观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仍然存在忽略幼儿自身经验和生活的本质考量开展课程的问题,而课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课程观尤其重要。随着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逐渐提升,目前幼儿园教师已经在转变观念,逐渐将固定的主题课程过渡替换为立足于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及生活经验的班本课程上。老师们都在积极地探索一种科学的方法去支持班本课程的推进,而马赛克方法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基础上,让幼儿与成人一起参与到研究中,展现了一种幼儿为本的观念。同时马赛克方法在幼儿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灵活的、操作性极强的工具,对于幼儿园开展班本课程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昆明市盘龙区D幼儿园(以下简称“D幼儿园”)为例介绍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班本课程建设。

一、关于马赛克方法

(一)马赛克方法的内涵

马赛克方法不是一整套固定的方法,它是一个结合了多种方法、多个工具的儿童参与型研究范式,是由通过儿童观察、谈话、幼儿摄影、绘图、儿童会议、幼儿园之旅、地图编制、魔毯设计等各种手段所综合构成的一个综合型儿童观察技术,而非某种具体方法。这种技术强调儿童不应是被动的权利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具有能动性的“权利拥有者”,尤其强调儿童的参与权。

(二)马赛克方法的核心

“多途径倾听幼儿”是马赛克方法的中心要义。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马赛克方法中的倾听并不仅是“耳朵的听”,而是在成人和孩子双方情感积极意义上的倾听过程,它并不仅意味着听到,而是关涉着人们对所听到内容的认知、意义建构和行为反馈。

(三)马赛克方法的理论建构

马赛克方法的理论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瑞吉欧教育的“一百种语言”,强调“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成人就要用“一百种倾听的方式”去回应幼儿。美术、泥塑、建筑、科学、音乐、设计、讲故事、戏剧、访谈、拍照等其他形式的自我表达都是马赛克方法体现幼儿参与权的操作工具(如表1)。

二、马赛克方法应用于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班本课程是依托园本课程而形成的,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幼儿认知、兴趣及师幼特点而建构的课程,是以幼儿的问题为线索,将幼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由成人引导并推进幼儿的深度探究式学习。马赛克方法强调成人和儿童在课程建构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同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马赛克研究方法也提出了结合应用传统研究方式(如通过观察、访问)和以参与性手段(如让幼儿利用儿童相机摄影、旅游和绘制、画画、装扮等)的应用为特色的新方式,以解决幼儿参加传统科学研究遇到的困难,这样的研究方法对于班本课程中幼儿的探究式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赛克方法指导教师进行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马赛克方法提出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幼儿在课程研究中同等重要,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主导”。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故班本课程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马赛克方法的儿童观中包含有:幼儿是“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这是对于儿童权利落实的关键信息。马赛克方法将儿童看作能围绕自身生活表达独特见解的人,而使用工具中的“观察”和“儿童会议”就是在尊重儿童的想法及表达。

教师应尊重幼儿在生活中的一切观点和体验,善于倾听并去捕捉儿童的兴趣,从而去确定课程的主题。比如3月份大多幼儿园以“春天”为主题,但一场春雨的出现,吸引了幼儿所有的好奇,幼儿愿意去看雨、听雨声、了解和雨相关的一切话题。我们就可以随机地调整课程的主题,围绕“春雨”开启班本课程之旅,敏锐地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这便是源于幼儿生活的班本课程(如表2为D幼儿园学期初预設主题及学期末调整后的主题)。

由此可见,马赛克方法指导教师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和倾听,找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链接点,预设与生成的密切关系也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在这种师幼共同作用下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中确定班本课程的主题。

(二)马赛克方法指导教师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班本课程的实施中,要求老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比如:

关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如何去筛选幼儿提出的问题开展深度探讨,需要老师的“专业甄别”。马赛克方法推进班本课程中信息的筛选步骤就可以作为一个指导工具。

1.信息生成与采集

教师尽量利用所有可能的途径来生成信息、获取信息,以便掌握幼儿在某一阶段的感觉、观点、看法、经历、爱好等。可以使用儿童会议、记录、访谈等方法采集儿童的想法。

2.信息的汇总、整合与意义建构

因前期采集到的信息数据种类的多样化,所获取的信息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别会形成“行为信息”“言语信息”“作品性信息”“间接信息”等。针对这种来自不同角度的信息,教师们需要加以整理。

比如幼儿园的生态园里面养了小兔子,老师带幼儿参观之后,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去参观了兔子之家,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幼儿们积极回应:“我看到了3只兔子。”“我看到兔子有白的、灰的和黑白的。”“我看到它在喝水。”“我看到它屋子里的地上有好多像土一样的东西。”“我看到少了一只兔子。”“我看到最小的兔子吃不到食物。”“我看到它在吃草。”……

教师整理后归纳出四类问题并分析问题后面的教育价值,从而筛选问题继续推进班本课程(如表3问题的整理与筛选)。

马赛克方法强调当在各种渠道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时,儿童拥有最终解释权。总之,在这一环节中,马赛克方法总是将对信息的解读权与意义的建构权,完全地交给了幼儿。

(三)马赛克方法作为操作工具推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D幼儿园在开展“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学习——书籍研读——班本课程预设与实践”的反复研学和实操,建构了D幼儿园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班本课程三策略(如图1),即“儿童会议、儿童表征和儿童探索”。并将马赛克方法融入到幼儿在深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这里强调的是,马赛克方法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个促进儿童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以及探究的实用工具。

图1:昆明市盘龙区D幼儿园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班本课程三策略

以D幼儿园大二班班本课程《有趣的套圈游戏》为例,介绍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班本课程的三策略实施方法。

课程源起:晨间游戏中,教师投放了一些户外游戏材料,请幼儿自主设计游戏,于是幼儿自发设计的“套圈游戏”开始了。

该策略围绕“提出问题”“讨论策略”和“分享评价”三个环节,由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使用观察、提问、绘画、讨论、记录和分享等马赛克方法倾听幼儿的声音,以便确定关键信息推进课程(如表4)。

该策略围绕“小组交流”“表征分享”两个环节,教师结合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应用了“观察、小组讨论、绘画、幼儿园之旅、儿童拍照、访谈、分享”等马赛克方法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并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享(如表5)。

该策略围绕“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寻求帮助、分享策略、提出新问题”等环节,教师结合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了“小组讨论、寻求帮助、借助工具、分享策略”等马赛克方法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去解决问题,并培养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与人合作、寻求帮助以及反思的能力(如表6)。

总之,马赛克方法在班本课程应用中的三策略没有固定步骤,可能是先有會议才有表征,也可能是先有实践才有会议,三策略相互融合并相互补充。马赛克方法在班本课程的推进中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没有固定的标准,任何一种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的方法都是马赛克方法,且为幼儿永远保留空白的一片马赛克,这也是马赛克方法在班本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及其魅力的体现。在马赛克方法指导下的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是倾听与回应者,而非教导和评判者。教师与幼儿一起建构课程,而并非教师安排指导幼儿的教学课程,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幼儿与教师平权”的教育观,也是一种体现儿童立场的课程观。

猜你喜欢

班本马赛克建构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城中村的马赛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马赛克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马赛克》
建构游戏玩不够
赴美留学,这些会被“打马赛克”的东西别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