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遇、相知与相惜

2023-09-04吴维煊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张桂梅视界刊物

吴维煊

我与《云南教育》杂志相遇的时间并不长,从最初为了读某知名作者的某篇文章到读整本杂志,从经常阅读《云南教育(视界)》,到偶尔阅读《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云南教育(中学教师)》,再到《学生新报》,还发表了近十篇文章。《云南教育(视界)》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薄薄的几十页,却月月有策划,期期有精彩。无论哪个版面,都从结合云南教育实际出发,博采众长,深入研究教育热点、难点;宣传教育典型,总结成功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推荐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宣传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学方略。这是一本站在教育发展前沿、立足教育教学一线、能为教师提供理念引领及方法指导,以高站位思考促进教师在常态化教育教学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期刊。

阅读中相遇

作为一名读者,我与《云南教育》相遇在2017年。在某报社的作者群里,得知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云南籍学者型教师李本聪出版了一套丛书《做个爱思考的教师》(2016年9月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我冒昧地与李本聪老师私聊,表达出想阅读这套丛书的意愿,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李老师竟然自费把一套三本的丛书寄给了我,令我非常感动。出于对该教师的敬仰,我开始关注他发表的作品,我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学生不按规则“出牌”,可以吗?》(该文刊发在《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09)),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棒。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就爱屋及乌地在中国知网上把这一期的刊物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一遍,读完后感觉这个刊物很朴实、很接地气,给我留下较好的印象。

第一次阅读《云南教育》杂志,该刊物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好印象是页数少。十几年前,非法期刊、低质量期刊比现在多很多,有些收费的刊物动辄一百多页甚至几百页,厚度快赶上长篇小说了,而《云南教育》只有48页,拿在手里感觉就是一个小册子,却给读者一种薄而精的精致感。该刊物给我留下的第二个好印象是在“板块”的大框架下进行栏目设计,涵盖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以“教学纵横”板块为例,按照教学顺序,该板块包含:教与学研究、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课堂实录、教学片段等几个栏目,从栏目顺序来看,包含教师从研究教材到上完一节课的几个重要过程,这样的板块及栏目设计非常科学。该刊物给我留下的第三个好印象是刊发的文章质量较好,较少看到满篇大话、空话及废话的文章,以《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与融合中奋力前行——语文课程改革七年历程》(作者:戴正兴)为例,从“大语文”与“小语文”两个方面,对2001年课标颁布后的语文教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对比,非常接地气。

因为有了与《云南教育》的第一次美好相遇,我开始在中国知网上关注这个刊物,认真浏览每期的目录,看到吸引我的题目,就把文章下载下来认真阅读。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我会在该刊物中寻找类似的案例;在教育写作及课题研究中,也会在该刊物中寻找参考文献及理论与数据支撑。中国知网方便了我阅读及查找资料,但是,基于阅读效果及下载文章时每页0.5元的高额收费,2019年,我自费订阅了《云南教育(视界)》。由于是自费订阅,在阅读时就格外认真,少读一个字都觉得是“吃亏了”。而且,阅读纸质刊物时,拿着有重量、翻着有声音、闻着有墨香,阅读的体验及收获是电子阅读无法相比的。由于读得很细,我对该刊物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写作中相知

手中有了这本杂志,我对刊物的了解逐渐加深,开始向刊物投稿。通过写作及向本刊投稿、发稿,通过在改稿过程中与编辑的互动交流,与《云南教育》由“相遇”转化成了“相知”。2021年,我的一篇评论稿《“野鸡大学”为何总能找到“客户”》发表在《云南教育(视界)》第8期。我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但这篇文章是我在《云南教育》上的开篇之作,既高兴又激动。从作者角度,多了一个新的写作及投稿期刊,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对教学改革及教育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作者角度,教育新政的发布一定会给作者带来新的思考,一定是写作的新契机。此时,我想到了三个问题:1.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仅仅是让学生少做或不做作业,还要重点考虑如何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质量?2.要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且长久落地,仅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通过家长教育能力的“增”促进学生学习负担的“减”?3.学生负担减下来了,教师的负担能否同步减下来?通过认真思考及研究,文章《“双减”背景下如何让作业质量“双增”》发表在《云南教育(视界)》2021年11期,《家长“四增”才能促进孩子“双减”》发表在《云南教育(视界)》2021年12期,《减去教师身上的“二传手”负担》发表在《云南教育(视界)》2022年3期。

《云南教育》(視界)不仅能紧跟国家教育政策以专栏的形式对教育政策进行理论解读及政策落实情况的实践经验介绍,还聚焦教育热点、难点及焦点,为作者提供了分享自己教学主张的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域。我对教师课题研究现状的研究论文《学术纯洁性:课题研究的道德起点》,对信息时代还要不要进行家访的研究论文《如何避免“打卡式家访”》,对学生消费观的研究论文《“低龄高消费”的表现形式及化解之道》也在本刊相继刊发。作者向期刊投稿,是基于对期刊的期盼;文章在期刊上发表,是期刊对作者的认可。在相互认可中,作者与期刊之间自然就熟识起来。

在团队建设中相惜

我是市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在每周一次的工作室教研活动中,分享阅读体会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次活动中,我把几天前收到的刊有《减去教师身上的“二传手”负担》一文的《云南教育(视界)》样刊(2022年3期)做了阅读分享。我分享了另一篇杨九俊的《教育人该如何阅读》。我自己的文章是篇评论稿,揭示的是教育中存在的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工作室成员认为我说到了点子上,感慨了一番。知名教育人杨九俊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该文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等四个方面为教师阅读提供了非常具有实操性的阅读方法指导,老师们很受启发。对该文的阅读分享完成后,几位老师浏览了一下杂志,老师们首先感叹的是“这本杂志真薄啊”,又有老师补充到“浓缩的才是精华”。通过对栏目及文章题目的浏览,大家给出的一致意见是“这本杂志不错,我们工作室应该订一份”。

名师工作室订阅了《云南教育》(视界)后,这份刊物基本没“闲着”,办公室里很难看到这个刊物,大多数时间是在工作室成员手中传阅着。在每次活动的阅读分享中,老师们都会在该刊物中针对某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个观点谈体会,特别是刊物新策划的“对标张桂梅”栏目。张桂梅的先进事迹老师们都知晓,都深受鼓舞,在教师培训中也有向张桂梅学习的相关课程。但是,基于理论角度的系统学习,将自己与张桂梅进行对标,并在对标后让教师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这样系统化的学习是缺乏的。该刊专门策划了“对标张桂梅栏目”,该栏目中的每篇文章,作者都能结合张桂梅的感人事迹梳理自己的教育人生,树立新的前行目标,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在鼓舞着读者以张桂梅为标杆,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精彩。

当团队成员们能在刊物中汲取到助力专业成长的方法与智慧时,当一本刊物成为团队的重要学习资料时,当工作室成员在每次活动中都非常关注本期刊物都刊发了哪些文章,都想聊聊这期刊物,经常性以刊物中的文章或观点为教研主题时,该刊物对读者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学习的素材了,而是值得相惜的精神素材及文化产品。

我与《云南教育》相遇的时间并不长,但通过对刊物的学习、投稿、发稿,与刊物建立了非常好的精神上的链接。作为读者,我会继续订阅及认真学习这份刊物;作为作者,我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把优秀的文章投给属于自己的刊物。

猜你喜欢

张桂梅视界刊物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机视界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视界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