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多元协同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03谭前进刘广东齐雪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文科实践教学体系

谭前进 刘广东 齐雪

摘  要:新文科建设要求,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多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解决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协同,解决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標相脱节、学生与社会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问题;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解决立德树人问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重应用”为着力点,贯彻“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18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视阈下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辽教办〔2021〕254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新经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G21DB073);大连海洋大学2021年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视阈下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大海大校发〔2021〕62 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谭前进(1979—),男,硕士,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构建、高教教育教学等;刘广东(1964—),男,硕士,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和渔业经济、东北亚区域发展等;齐雪(1990—),女,硕士,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秘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2018年8月24日,中央文件提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的概念[1]。2019年4月19日,教育部在《2019年工作重点》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新文科,筹备启动卓越经济管理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要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3]。这对于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而言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结合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背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4]。

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以往注重理论教学和课堂教授的学科型教学惯性,在教学观念、方式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难以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忽视实践教学;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为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足,教学内容偏离社会实际需要,与企业没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专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相脱节、学生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4]。为此,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大连海洋大学经管学院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平台协同,促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校企合作、育人协同,促进学校教学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多元协同,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步达到了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研究成果获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多元协同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多元协同理论是某一系统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时,如果其所包含的子系统之间形成协同作用,系统便可以具备自组织效应[5]。

基于多元协同理论,构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服务社会融为一体,协同课程体系、学生个体、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应用型能力培养要素[6],以“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多学科协同、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校企合作和教学科研平台协同、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图1多元协同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塑了新时代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二、多元协同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多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构建经管类“121”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经管类专业融通性问题

把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分析等有机融于经管类学科体系中,实现文理交融、学科交叉,构建经管类跨学科的课程体系,组建经管类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对经济学、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进行整合与升级,构建基于“掌握经管类通用知识技能体系(平台课程群);具备双创能力素养和国际视野(通识教育课程群);具有专业性专项技能(专业方向课程群)”的“121”人才培养模式。多学科协同,体现在学院平台课程群通过开设计算机前沿技术、数据挖掘、博弈论、python语言、Hadoop大数据技术、渔业技术经济学、渔业资源学、统计学等课程,实现经管类专业的融通性,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

(二)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协同,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经管类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解决理论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不匹配问题

协同课程、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创建分层次模块化的经管类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模块化实验体现了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不同学科知识范畴的特点。

根据实验课程系列研究,建立层层提高的“四实”实验教学新体系(如图2所示),循序渐进地高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四实”是指实技、实验、实训、实战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实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程的实操训练,实现从学科基础、专业课、专业方向所有课程都有实操类训练,形成“基础实践—核心课程实践—综合实践与创新”逐步提高的实验课培养体系。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构建集中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设置9个模块实验系列课程和9个模块实践环节训练(如图3所示)。每个学期都贯穿“理论—实践—创新”的培养过程,形成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将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不断更新入实验课程体系,满足知识不断更新的需求。

(三)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协同,搭建“学校基地+企业基地+内训机制”的产学合作模式,解决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与社会相脱节的问题

校企协同,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地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当中切换,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及时更新学生知识结构[7]。教学科研平台协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使更多的在校学生受益。

构建“学校基地+企业基地+内训机制”的产学合作模式,使其实践教学达到“岗位协同”“专业协同”“校企協同”三个层次的协同效应,并发挥出相应的专业集群效应。重点放在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同校外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的协同,培养计划的制订应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协商制订[8]。

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立 3个校内基地。即电商运营中心(与10家企业联办),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与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联办),ACCA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广州中博教育有限公司联办)。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托企业资源建立10个校外基地。建立辽宁迈克集团设备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华税务师事务、中博教育、中联集团、丽华财税等10个校外基地。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环境中切换,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与企业建立长效实习基地,共同就企业发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建立内训机制。将企业内训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由企业派员到校进行授课或学生到企业进行听课。使得学生能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让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不断加深对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的了解,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四)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形成了立德树人的“3E”系列主题活动品牌,解决立德树人问题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9],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精心设计“E海扬帆”“E海放歌”“E海情深”的“3E”系列主题活动。“3E”系列主题活动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融入“3E”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意识行为教育—创新思维教育—情感播撒教育系列。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活动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集成能力、创新能力和在多元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形成通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等综合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精神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10]。

(五)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理念,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解决了双师型师资问题

教师跳出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思想的束缚,让教师经常进驻企业基地,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售后服务等实践环节,让教师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业务,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11]。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密切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咨询、产品推广等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把相关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经济活动中,转化为企业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极大增强。

三、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必经之途[12]。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实验条件、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科研等要素在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这些要素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协同课程体系、学生个体、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应用型能力培养要素,以“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强化学生理智能力、社会技能、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践行新文科建设的任务: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实现新文科建设的目标:高等文科教育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践行中国道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

参考文献:

[1] 黄启兵,田晓明. “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2):75-83.

[2] 范晓男,鲍晓娜,戴明华. 新文科背景下“跨界融合”经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6):88-9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N/OL]. (2020-11-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4] 崔延强,段禹. 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基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考察[J]. 大学教育科学,2021(01):36-43.

[5] 赫灵华.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7):34-37.

[6] 谢健. 地方本科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6):3-5.

[7] 赵慧勤,陈晓慧. 产教融合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6):6-8.

[8] 王飞,胡亚欣. 基于新工科建设土建类多学科协同BIM人才培养与研究策略[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2):125-129.

[9] 薛玉香.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校地合作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5.

[10] 王维国,徐健,盖印.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02):95-100+143.

[11] 王占全,陈亮,周登谅,等. 新文科背景下法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08-215.

[12] 张天舒,张潇月. 新文科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发展特色——2021年度全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数据与典型案例[J].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2(02):113-122+12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文科实践教学体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