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情境化”教学之我见

2023-09-02胡希颖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境化舞蹈动作

胡希颖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新乐 050700)

“情境化”教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运用的教学法,又名“产婆术”,指出教育的重点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方式应该注重启发、引导,不急于给出相应答案,而是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教育模式不是一味地“灌输”“注入”的外在方式,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抛出问题,学生再经过思考、讨论、辩证,反思的方式获得正确答案,倡导通过“层层提问”,“步步启发”的教学方法获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积累沉淀,各个时期各领域伟大的学者们在实践中摸索,探究,逐渐形成了适合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情境教学法。而我国的情境教育是由李吉林教授结合国内教育现状和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于1978年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情境教学的引入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所学科目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和引导,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围绕日常生活场景与事物,情感的表达,想象力的发挥进行构建,来加强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现如今,这项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课程应用,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沉闷状态。而在舞蹈课堂中加入“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练习效果,培养艺术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普通高校舞蹈课程中进行“情境化”教学的目的与作用

在普通高校有效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明确该课程的教育目的,详细分析其教学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接下去的课堂教育教学做准备。因此,进行“情境化”教学在普通高校舞蹈课堂的主要目的:第一,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舞蹈的兴趣,达到练习效果;第二,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在学习舞蹈中体会肢体与情感,真实生活与想象力的融合,提升自我认知,培养艺术创作力;第三,通过舞蹈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缓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压力,起到了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而“情境化”教学在舞蹈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们描述引用一个具体的情景或抽象化的事物形态,而是要在舞蹈动作练习中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事物的模仿,情节的勾勒等。“情境化”的教学成果需要用一系列连贯,完整的舞蹈动作语言完成。而舞蹈艺术本身对于普通高校非专业学生来讲无论在身体层面还是在内心层面都是不易掌握,晦涩难懂的,所以对于所学舞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就需要提供、创设具有良好效果,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由此,在普通高校舞蹈课程推广中,要考虑非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舞蹈动作要求应更加侧重情感美的表达,而“情境化”教学就为此类舞蹈课程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其次,我们要了解“情境化”教学在舞蹈课堂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设定情境的理解,而是通过所学习舞蹈内容引入情境理解的延伸,来完成对舞蹈动作与技巧的学习、接纳、表达、再学习的过程。而舞蹈艺术独有的特点,即通过身体动作语言进行对事物和情感表达的塑造与创作,也推动了“情境化”教学在舞蹈课堂中丰富多元的发展。最后,区别于其他学科“情境化”教学设定主要用于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来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强化所学知识导向与认知的集中性。而舞蹈课堂中的情境设定与铺垫主要以外在动作与内在情感为基础进行,没有具体框架约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无论对真实生活还是抽象的表达都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得到延伸,为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与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化”教学引入舞蹈课堂的基本思路

“情境化”教学是在授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引导,包含真实生活场景的情境,生动语言描绘的情境、抽象化的情境、角色转换的情境等,重视技术技巧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围绕“认知”,“情感”,“思考”,“行动”的基本思路而展开,同时,借鉴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并进行讨论,在问题中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理解进行反思与辩证,教师有效启发,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如用肢体语言表现风,教师给出和示范风的一些状态,可以是春风拂面的轻柔微风,可以是海面上伴着乌云翻滚的狂风等,通过讲述、和身体动作的描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提问及创作,教师不过多干涉,不给出框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讲授、启发、问答的方式来进行舞蹈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引入。

三、舞蹈课堂中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中,由于学生的非专业性,在学习方法和练习内容上会区别于专业院校,更多的是侧重形体姿态的纠正,身体素质的提高,内心世界的丰富,并以培养艺术美,行为美为目的。而“情境化”教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定

在课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比如,学习芭蕾形体小舞蹈组合《华尔兹》,在设定好该组合舞蹈动作和练习方法后,结合其风格特点,制定情境教学内容。《华尔兹》属于中世纪欧洲宫廷舞蹈风格,在课堂的学习与练习中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引导,从历史背景、人文环境、服饰风格、身份特征以及学生们在此舞蹈当中扮演的角色和进行舞蹈场景的描绘来进行“情境化”教学的设定。

(二)推进课堂实践练习的“情境化”呈现

确定好练习内容和情境设定后,在学习舞蹈动作前会先在课堂中进行相关背景和风格的介绍,为后续的情境引入做铺垫,但此时不必着急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容易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当把主要舞蹈动作学习完成后,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情境的引导,这时学生通过所学动作和音乐的配合更容易进入到创设的情境里,在翩翩的舞步中仿佛走进欧洲中世纪华丽而又古老的殿堂中。

(三)用“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与想象力

在课堂练习中,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可适当运用“情境化”教学加入即兴舞蹈的训练,由于此种舞蹈训练形式没有过多关于技术技巧的要求限制,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对于所给出的主题或者音乐、节奏在内心呈现的状态来进行艺术想象力的发挥与创作,非常适合在普通高校舞蹈课堂中推广,减少非专业舞蹈学生因为自身条件限制而产生的退缩,不自信的课堂表现及心理状态。在加入即兴舞蹈训练的课堂中,可由教师提出一个“情境”主题或者给出一段音乐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便于将所学知识,练习内容,及相关作品的启发引导在设定的情境中被激活,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完成舞蹈与情境的融合。同时,学生在课程中对于舞蹈的体悟及认识会在情境中创建一个具体化的研习目标。一方面,有利于情境教学方法对于舞蹈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情境教学与即兴舞蹈训练模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把技术技巧实训课与理论知识传授课相结合,并通过情境的创设与引导,即考查了学生们舞蹈知识的储备情况,也培养了艺术表现力。使学生们对所学习的舞蹈知识、技术技巧及对作品、音乐、主题的理解在训练和动作表达中充分展现,提高舞蹈课程的学习成果。“情境”与“即兴”舞蹈教学模式的结合让学生们更易于掌握相关知识及舞蹈动作的运用,并能够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关注到自身肢体动作与情感的表达,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意,在舞蹈课堂练习中发挥出想象力与创造力[1]。

四、互联网时代下线上舞蹈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发展

(一)线上课程中“情境化”教学的开展思路

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舞蹈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舞蹈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慕课、超星等教学的应用和创新给舞蹈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互联网的冲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打破了舞蹈课堂教学“条件”壁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从课前至课后,线上教学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短板”,完善整个舞蹈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利用网络庞大的资源库,集合优质的舞蹈教学资源,分享优秀的舞蹈教学课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课下可随时随地的进行观摩和学习,增加了舞蹈教学资源的流动性,缓解因地域、课堂时间、校际差异而产生的局限性。为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多样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师在互联网下更多的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和相应的帮助。线上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接受,转变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想要在线上舞蹈课堂中切实有效引入“情境化”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自身适应课程模式的变换,尽可能多的进行优秀线上课程的学习,做到“多听、多看、多思、多想”,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编排。同时也要熟练掌握相应系统与软件的操作,做好线上课程的准备工作,为开展后续教学打好基础。其次,在线上课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料和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与讲解,为“情境化”教学的引入做好铺垫。如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学习维吾尔族舞蹈需要学生先了解的新疆维吾尔族历史背景、民族风情、音乐,服饰等相关知识,教师课前进行整理,通过多媒体PPT或微视频展示,教师讲授的同时加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烘托,形成清晰可见的情境导入体系框架。通过“情境化”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易储存不易丢失的线上学习资源,也方便学生进行课下的思考与学习。最后,如果设定课堂教学中的前半部分为复习环节,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作业展示功能,教师将课前收到的视频作业进行播放展示,课堂内学生进行观摩,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反思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

(二)线上情境导学设计

教师通过线上课程导入初识,将相关舞蹈课程的文化背景及知识纳入课程学习中,无论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还是芭蕾舞,现代舞等都是如此,为接下来的舞蹈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以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蒙古舞为例,首先,通过线上课程的相关学习发布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自行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将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地域环境、历史发展等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完成对该课程所学习舞蹈内容的认知,为舞蹈练习中的设境环节做准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提出的问题在下一节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与纠正。学生们带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提高了对舞蹈课程学习的投入感。其次,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舞蹈资源,根据所授课程内容进行舞蹈作品赏析,观看与之相关的视频,通过舞蹈作品的视觉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蒙古族舞蹈为例,可以参考该民族女子群舞剧目《额尔古纳河》,男子群舞剧目《奔腾》。前者是对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的描绘与赞美,在舞蹈情境中呈现了纯净清澈的河流有如美丽的蒙古族姑娘,在似水流年中轻轻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该舞蹈剧目在导入情境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蜿蜒流淌的河流进行拟人化的表达,丰富舞蹈情态的同时,更易于学生们进行相应动作的理解及学习。而后者具有鲜明的马背舞蹈特征,勾勒出在一望无垠的广袤草原上,一群蒙古族青壮年男子策马奔腾的欢乐场景,塑造了积极乐观,奋发向上,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与精神风貌。情境的引入更多的是通过这样的一幅壮美的画卷,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化身为草原上疾驰的骑手。在后续的动作练习中更能理解不同作品风格对于舞蹈情境的诠释。由此,加入情境导学设计内容可使普通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为后续的学习与练习打下基础。

(三)课后线上延学设计

课后学习是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舞蹈教学课后情境化延学设计指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后作业任务,进行线下练习拓展,线上互动交流。这部分延学设计包括:课后作业的线上批改、开放共享交流平台讨论、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延伸。情境化延学设计意义在于拓展延伸课堂,推动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课后作业是一个课堂功能的延续,是测试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于舞蹈教学一周仅有一两节课程安排的高校,只有在上课时才能呈现学生的练习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纠正前教学内容上,这使得教学进度大大延缓。当教师把批改作业移至线上,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课堂,而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作业,学生可自行组织时间练习及拍摄视频作业进行线上提交,教师通过所提交作业进行线上辅导与评定,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进度。其次,平台开放是共享交流讨论的学习活动环境。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按照教师讲解与示范的知识点[2],提出问题,课下自由结组进行研究、讨论、借鉴、学习、总结。通过开放的讨论平台,学生之间答疑解惑,各自成为对方的“老师”,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学习与练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疑惑,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可在线上网络平台解答学生的问题,增添了课外时间的师生交流互动,丰富了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起来简单愉悦,教师教起来轻松高效。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化优势,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与拓展,将最新的教学资源、舞蹈资源、最先进的教学成果在网络平台进行分享。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合理分配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及精神层面,在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拓展和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结语

“情境化”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舞蹈课程中对于学生专业能力要求及训练内容的局限性,课堂教学上更加侧重美育教育,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以正确的观念认识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及通过舞蹈动作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内容和训练方法,注重练习方式的多样性,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并通过运用“情境化”教学的启发、引导、创设、表达来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想象力,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3],形体的纠正与改善,情操的陶冶,气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猜你喜欢

情境化舞蹈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我和舞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