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探索

2023-09-01姜丹吕旺盛金乐红王靖吴玉蓉刘婷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科普思政课程

姜丹 吕旺盛 金乐红 王靖 吴玉蓉 刘婷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才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建设的必备潜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行为相关理论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教学目的主要为通过继续教育,使学生树立“大健康”和“大卫生”观念和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观念,自觉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掌握健康教育技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健康教育任务。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杭州师范大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团队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教学目标,以学习成果导向式的教育为实施关键,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思政课堂建设的探索性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简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主要阐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知识、个体和群体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息传播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健康场所建设等。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同伴教育、参与式教育等方法,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了“混合式理论教学+强化训练实践技能”教学活动,以达到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1]。

2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1 思政元素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2]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3]明确指出,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016 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部署,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2030 年之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就是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到2022 年和2030 年,公民健康素养比例要分别达到22%和30%[4]。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关键是做好健康知识的通俗化、大众化,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记得住。要充分提高城乡居民在预防疾病、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方面的认知和技能,努力帮助广大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要加强多方合作,把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作为树立新健康观的重要手段,鼓励医务人员投入健康科普创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2.2 育人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崇尚健康、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价值目标,实现掌握课程知识、熟悉健康教育方法、了解前沿进展的知识目标,达到运用健康教育理论、维护和促进公众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能力目标,并具备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等专业素养,实现增强服务社会、惠及群众责任意识和能力的育人目标。

(1)从国家和民族层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担负重任,为中华复兴百年梦而奋斗,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做努力和实践。(2)从社会层面,培养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争做新媒体需求下的健康科普“主力军”与实践者。(3)从地方服务方面,有力助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落实,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杭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做贡献。(4)从个人成长层面,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自身健康素养。(5)从专业思维发展层面,培养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将健康政策与专业科研结合,学以致用,做有意义的健康信息传播者。

2.3 课程思政教学模块搭建

为有效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团队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了拆分、重新搭建、实践整合,详见表1。

表1 思政元素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体现

2.4 教学理念与实践形式

社区居民宣教和新媒体的传播是大众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来源和重要途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健康知识普及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将医学知识通俗地传播给居民,改变其对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老年人群及特殊人群掌握基础健康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进行健康科普传播,还面临传播途径复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传播效率低等诸多困难[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理念,以切实提高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为宗旨,以“健康入万策、健康入万家”为指导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信念,以“健康科普行动”为抓手,将“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渗透课程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并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践形式:(1)针对公众主要健康问题,本课程以“维护和促进公众身心健康和福祉”为总体目标,“掌握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环境”为主题,指导学生制作健康教育科普微视频作品;(2)开展社区现场的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活动,提供给公众线上、线下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创造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

2.5 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完善

(1)课程考核:教改前: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内作业)30%,实践能力体现不足;教改中:增加实践操作比例,注重健康科普能力,体现思政人文价值。第一次实践改革: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考勤+表现)23%+实践报告9%+科普宣教7.5%+微视频10.5%;第二次实践改革:期末考试30%+平时成绩15%+实践报告5%+科普宣教20%+微视频30%。(2)课程学习成绩评价与分析:如图1 所示,由学生卷面考试成绩、师生课程评价、实践基地评价和社区及重点人群宣教对象评价共同组成。

图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学习成绩评价组成

2.6 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紧跟时代步伐,依托课程,杭州师范大学建立了“思政-健康-科普-评价”多维融合化育人的新模式;以健康科普为抓手,吸引多学科多专业教学力量,培养职业化健康教育人才;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沉浸式、时效性、实效性技能训练,全力落实红色传承。

3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主要融入点: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从2019 年起每年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教研室也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社区老年人群健教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居民健康维护知识,掌握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技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1 教学知识点

健康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健康教育。

3.2 教学方法

采用了以练代讲、项目探究、边做边评、实战式练习、翻转课堂等混合式学习方法。

3.3 课前准备

(1)教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现场;(2)遴选主题,设计活动重点任务;(3)动员、组织、培训学生,以社区老年居民为重点人群,确定项目,开展预试验;(4)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和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存在问题;(5)联络社区机构,协助健教诊断,明确需求和资源,进行社区动员。

3.4 课中实施

正式开展实践技能强化型训练活动,包括:学生分组,复习理论知识,设计活动计划书,准备所需资料,进行排练;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组,培训工作人员,建立组织网络,动员居民,布置现场;(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为主体、老年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社区重点人群健教活动。

3.5 课后评价

要求学生进行活动小结,评价、分析项目实施效果、经验与不足之处,探讨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并撰写总结报告。

4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 年工作要点》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6]。《教育部2021 年工作要点》中更是指明要一步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目标任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7]。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全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医学教育中尤为重要[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以“立德树人”的全人教育观与“守护人民健康与福祉”为教学总目标,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与方法,并在教学中根植民族自豪感、职业崇高感、青年强国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坚定“爱国爱党爱人民”信仰,培育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健康教育专业人才。课程围绕为公众传播健康信息,提高人群健康知识知晓性、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掌握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技能而开展教学。对于思政教学的贯彻体会、实施过程、经验小结与反思如下。

4.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思政教学设计和准备

(1)精选实践项目,体现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怀;(2)引入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培育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精华;(3)开展职业体验式或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服务精神,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教育也符合当今提倡的思政教育理念[9];(4)典型案例的学习如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健康中国的建设等,都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大爱无疆、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着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信仰引领”和“人文素质教育”[10];(5)社会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数70%)为主的学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的融合创新,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11]。

4.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1)首先,在第一节课上,引导学生学习“健康中国建设”的系列文件和行动方案,通过补充时政性和时效性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明白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和当下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2)在《健康行为》章节中,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理念,树立维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意识;(3)在实践课中,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医院,通过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健康科普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职业价值感和专业认同感,自觉自愿地开展健康科普服务;(4)在社区实践课中,让学生面对面地与老年人群接触,通过健康宣教活动,让学生建立尊老、敬老的态度,并主动为老年人群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4.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思政教学建设成果

本课程于2020 年被列为杭师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重点立项建设项目,浙江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社会实践类)。课程开展了农村老年人群健康科普宣教,活动之一“大手牵小手,情暖老人家”在杭州市拱墅区政府网被报道;指导学生制作健康科普视频,获得全国比赛奖项;于“健康中国”平台、腾讯视频传播作品,如:《达咩!不要做这些事情》2021 年4 月19 发布后,点击量5.9 万、转发3 247 次、获赞1 874 个,《甄嬛传-医疗篇》在Blibli 网站播放38.1 万、点赞2.4 万、转发4 284 次;开展了口腔保健、意外伤害、恶性肿瘤、宫颈癌预防及HPV 疫苗接种QQ 群、微信群科普活动,提高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通过思政课程建设培训和现场交流会的学习,本教学团队成员了解到思政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环节引入到专业课程中,许多资源和要素都需要授课教师研磨、挖掘和开发,除了关注学生的综合成绩,更应该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12],注重课程思政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和欢迎[13-14],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感受和评价等[15-16]。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的引入,如何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反映?怎样的考核方式更为客观、直接?尚待研讨和实际论证。今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工作中,思政的有效融合和高阶性提升,仍是教学中应做的核心价值引领与重点关注、落实。

猜你喜欢

科普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