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化教学在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中的应用

2023-09-01周红伟於江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模块化趣味模块

周红伟 於江寅

近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发展迅速,但是非中医学生缺少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的途径,对中医的认知极为有限,不利于中医学的推广和应用[1-2]。为此,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对中医学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重视中医学意识的培养,需强化相关领域建设[3-4]。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是赤峰学院中医(蒙医)学院针对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可有效普及中医学知识;当前,该课程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专业素养强、综合素质优的高校人才。但是,本课程涉及知识点广,涉及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比较困难,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其应用于《趣味中医十六讲》教学的方法与效果尚有待明确。为此,研究选择模块化教学应用后(2021 年2—6 月)和模块化教学应用前(2020年2—6 月)授课的学生各41 名,对比分析了改革方法与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赤峰学院中医(蒙医)学院自2021 年2 月开始,将模块化教学应用于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教学中,选择模块化教学应用后(2021 年2—6 月)授课的41 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模块化教学应用前(2020 年2—6 月)授课的41 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9 名,女22 名,年龄21~23 岁,平均(12.60±1.39)岁。对照组,男18 名,女23 名,年龄21~23 岁,平均(19.59±1.3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非医学专业的其他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学习者;可配合完成全程学习者;学生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存在肢体残疾、语言障碍等残疾者等。

1.2 方法

两组共进行6 课时教学。对照组按照《趣味中医十六讲》常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课程设置中,应用模块化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各自职责。项目成立后,召开了项目组成员会议,深入探讨本项目的实施设想,本门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知识体系,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对中医知识的收益最大化;项目组成员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设想,即依据《趣味中医十六讲》教学的要求,按照其涉及的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每个模块依据项目组教师的专业特长由1 名教师负责为主,最终全体课题组成员参与通过。日常工作中,项目组成员随时通过微信群进行课题方面问题的实时沟通。

1.2.2 课程模块规划

将整体课程内容分为5 个模块:第1 个模块是中国医学史,包括中医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史、国学里的中医智慧等内容;第2 个模块是中医基础模块包括初识中医、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人体病理之谜、中医诊法之谜等内容;第3 个模块是养生模块体质、饮食养生等内容;第4 个模块为方药模块包括药性、国家基本药物及中成药相关知识;第5 个模块为针灸学模块,包括经络、腧穴等内容。在每一个模块内又分不同的专题进行讲授,贯穿中医学的部分内容。既有每一专题的相对独立性,也有一定的连贯性。每个模块依据项目组成员数量安排工作,课题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模块的内容设计,编制、制定。

1.2.3 教学前导入

通过情景设置、案例引导教学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模块实训教学。例如,中医基础模块,包括初识中医、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人体病理之谜、中医诊法之谜等内容较为复杂,可以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医理论内容并实践。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选择真实的案例,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依据每个模块与每一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参观中医药馆,增加实践技能操作内容,如亲自体验行针与艾灸、拔罐、走罐等治疗方法。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幻灯片和动态视频,进行影像对比,导入教学内容;利用模拟软件中医技术,同时利用模型和多媒体结合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诊疗技术及其背后的历史,通过案例学习导入课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1.2.4 教学措施

实训教学中,结合《趣味中医十六讲》知识点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素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具体病例后,明确患者病情、病史,营造患病情境,将学生分组,小组对中医学知识进行学习,讨论、总结患者涉及的中医学信息,汇总操作方法,分析该类特征,培养学生的中医常识体系;小组内讨论后,进行班内小组间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指点迷津,养成思辨的习惯;对于深奥的理论知识,可采取简化处理,例如:可将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结合建筑、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生活礼仪等,让这些理论实用化。同时,采取提问、引导方式,指导学生深入探索《趣味中医十六讲》的基础知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实训进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实训课程考核

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均行《趣味中医十六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对比两组各部分考核成绩及总分[5]。

1.3.2 课堂创造氛围评估

参照《课堂创造氛围问卷》评估学生对课堂创造氛围的感知程度,该问卷分为学生团队合作度(5 项)、学习趣味性(5 项)、教学启发性(4 项)、创新支持度(4项)和课堂民主性(4 项)共5 个维度,每项评分0~4 分,总分0~88 分,评分越高表明课堂创造氛围越好[6]。预调查显示,该问卷Cronbach α 系数是0.85(0.82~0.88),效信度良好。两组课程结束后,实施课堂创造氛围评分,对比两组评分情况。

1.3.3 师生双向评价

参照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课程教学规范化标准和大纲设计双向评价表,分为教师对学生评价表和学生对教师评价表两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表的评价项目为:操作能力、中医素养、实训纪律、言行仪表规范性、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探索意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安全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共12 个项目,每项评分0~10 分,总分0~12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带教老师对学生评价越高。该评价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9,表明其效信度良好[7]。

学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表的评估项目为:教学技能、课程安排、中医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仪表及言行规范性、教学态度、工作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师生沟通情况、定期征求学生意见、课堂趣味性、创新支持度,共12项目,每项评分0~10 分,总分0~12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学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越高[8]。该评价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6,表明其效信度良好。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和学生分别以无记名形式,填写评价表,由2 名固定人员负责问卷回收及分值统计,对比两组双向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训课程考核结果比较

课程结束后,观察组《趣味中医十六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趣味中医十六讲》课程考核结果比较(分,)

表1 两组《趣味中医十六讲》课程考核结果比较(分,)

2.2 两组课堂创造氛围评分比较

观察组课程结束后课堂创造氛围评估显示学生团队合作度、学习趣味性、教学启发性、创新支持度和课堂民主性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课堂创造氛围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课堂创造氛围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教师对学生、学生与教师评价结果比较

观察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教师对学生、学生与教师评价结果比较(分,)

表3 两组教师对学生、学生与教师评价结果比较(分,)

3 讨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公民意识、终生学习的意识,并将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9-10]。为此,本校积极贯彻“教学理念先进化”方针,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符合时代的人才需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为此,本校开创了《趣味中医十六讲》这一门通识选修课,授课教师均为中医专业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丰富的临床积累,能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授课教师专业化的优点,同时教师结合课程特征,对《趣味中医十六讲》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

本校积极成立了针对性的项目组,针对《趣味中医十六讲》课程,深入探讨了本项目的实施设想;由于本门课程内容涵盖广,涉及多门课程知识体系,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对中医学学习的效率最大化;模块化教学,即教学内容模块化,采用分模块方式,按专题教学的设想,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连贯性的模块,便于知识的归类与条理化[11-12]。为此,本次课题研究中,本校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设想,即依据本课程教学要求,按照其涉及的专业特点,将整体课程内容分为5 个模块,在每一个模块内又分不同的专题进行讲授,贯穿中医学的部分内容。既有每一专题的相对独立性,也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本校在《趣味中医十六讲》模块化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依据每个模块与每一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参观中医药馆,增加实践技能操作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可靠方法,因此,本校积极增加了课程内容趣味化,每一讲的内容都不断挖掘趣味点,穿插实际案例、讲述故事、讲述中医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学知识深奥难懂,因此教学中应将深奥理论实用化。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道理,此外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估患者学习效果,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中医文化素养以及探讨中医、应用中医的兴趣和信心[13-14]。本次研究实践发现,观察组《趣味中医十六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可知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的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趣味中医十六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价值较高。模块化教学可增加课堂的创造氛围和趣味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民主性和创新支持度,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生效果,师生双方的评价结果均显著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5-16]。

综上所述,《趣味中医十六讲》课程实践改革中,加快模块化课程建设与实践,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师生双方满意度。

猜你喜欢

模块化趣味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