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3-09-01宋文沁刘慧敏袁敏田景媛王亚楠赵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公众微信

宋文沁 刘慧敏 袁敏 田景媛 王亚楠 赵博

临床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具有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强的临床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临床技能教学,它是保证住院医师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麻醉专业的临床工作常面临更多技能操作,这些技能操作不仅包括常用的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还包括新近发展迅速的神经阻滞。由于超声的普及,区域阻滞迎来了新的发展,由于神经阻滞不仅可提高患者舒适度,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3],而且超声使神经阻滞并发症更少,还使既往较难以实现的神经阻滞也变得更容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超声区域阻滞的技能培训对其后续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4-5]。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6]。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但是如果勤于复习,记忆的理解会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因此设计一个对于住院医师来说便于及时复习以及加强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技能培训课程对于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微信(WeChat)不仅作为主要且非常普遍的沟通交流方式,其附带的公众号功能也具有临床教学功能[7]。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微信公众号对麻醉住院医师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技能培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21 年7 月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麻醉学专业住培医师81 名作为调查对象。排除在当前研究时间因各种原因终止住培的学员及不愿配合的学员。最终共有73 名完成调查问卷。

1.2 方法

2021 年11 月20—30 日,运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二维码,住培医师自愿登录填写。问卷调查涵盖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学历)等、住培是否结束、住培期间是否参与超声课程学习、住培学员对超声课程模式的选择、住培学员对于超声课程的学习时间、微信公众号对于超声引导下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以及该公众号对于其目前学习及工作的帮助等问题。住培期间满意度、觉得公众号必要性、公众号对目前学习的必要性采用Likert 5 分制,分值越高则认为越满意、帮助越大或越有必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根据是否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回应者一般资料

2018 年7 月—2021 年7 月,共81 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麻醉专业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际收到73 名回复(有效回复率为90.123%)。其中女性44 名(60.274%),男性29 名(39.726%),年龄28.0(26.0,30.0)岁,男生年龄27.0(26.0,30.0)岁,女性28.0(26.5,30.0)岁,住培已经结束者28 名(38.356%),已结业的住培学员中90.476%女性从事麻醉专业,其中2 名硕士学位在读,而男生则全部从事麻醉专业,在男性住培学员中以学士学位(86.207%)为主,女性住培学员则以硕士学位(31.818%)和学士学位(68.182%)为主,在所有的问卷回复者中,63 名(86.301%)参与了超声课程的学习,见表1。

表1 回应问卷调查的麻醉学专业住培学员一般资料

2.2 住培学员对课程模式及学习时间的选择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较青睐面授+微信公众号+技能培训的授课形式,但是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比例(79.545%)更高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更青睐以病例为导向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而且95.890%的住培学员希望其他课程也有相关公众号,虽然仅有1.000%的学员了解翻转课堂,但100%的学员则希望在临床操作中有教师现场指导,见表2。住培学员们更倾向于操作前及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知识,而且39.726%的学员会经常在超声引导技能操作前翻阅公众号,且翻阅公众号的比例在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住培学员对超声课程模式的选择[名(%)]

表3 住培学员对超声课程学习时间及对公众号需求[名(%)]

2.3 住培学员对超声课程、公众号及自信心评价

参与调查者中有56 名(76.712%)住培学员在住培期间公众号已成立,17 名(23.288%)则在住培期间公众号未成立。公众号的成立显著提高了住培学员对超声课程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630% 的学员认为公众号对于其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及较大帮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公众号的成立,改变了住培学员学习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知识的途径,见表4。

表4 住培学员对课程和公众号的评价及学习途径

3 讨论

麻醉学教育的大部分,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工作坊(workshop)教学、临床床边教学来完成。而超声引导的区域阻滞为侵入性操作,对于麻醉科住培学员及年轻的住院医师,该技能并不熟练,因此需要加强培训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作为一个目前非常普遍的沟通工具,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尤其是微信公众号[7],在研究中设计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中包括理论授课、workshop 教学,同时还将详细的理论知识及简单易学的视频技能教学呈现在公众号中。通过对参与调查问卷的73 名住培学员信息进行分析,发现86.301%的学员参与了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较其他课程形式,年轻的他们更青睐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这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渠道,提高了对课程的满意度,更有利于他们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对于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学习有重要作用。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教育的课程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它需要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技术技能的能力,模拟的使用,课程设计和评估[8-9]。从2018 年开展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三个时期。为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并锻炼其查阅文献能力,最初让学员自己准备课件进行理论授课,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助,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主导。但是学员反馈自己在查找资料时困难较大,相关理论深度不够,也有学员反馈无法在临床上及时巩固练习,待操作时,关于操作内容相关的理论及技能已遗忘许多而不敢进行操作。微信是一个在手机端应用的免费程序,可以即时进行通信,用户量极大,成为目前非常普遍的沟通方式,其附带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流媒体共享,通过推送图文、语音、视频等内容,实现与用户沟通交流[10-11],留存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查找,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对于学员的学习显得非常方便。结合记忆的遗忘特征,开展的公众号不仅方便住培学员在技能操作前翻阅,增加学员操作信心并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可以促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12]。结合课程成立的公众号“anesthRM 超麻小组”于2019 年底成立,它显著提高了住培学员的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技能培训的质量与效率,同住培期末设立公众号的学员相比,虽然其学习时间减少了1 年左右,但是无论是超声引导技能操作自我感觉掌握程度还是操作时的自信程度都未降低。通过相关调查还发现,公众号的成立对于住培学员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技能学习帮助很大且非常必要,而且多数的学员们还希望其他课程也成立相关公众号。

虽然互联网上有大量免费且易于获取的相关内容,但是这些并不经常更新,也没有证据,因此并不适合专业医学教育[13]。相反,该课程项目是通过精心策划、同行评议的,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结合授课教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授课,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此外通过课后的不断评估、考核、反馈,课程也不断改进,越来越符合学员的需求。正是这种高质量的课程让学员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途径,保证了学习的准确性。

模拟训练在技能培训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参与者的临床技能和信心[14-16],是获得技能的有效手段[17]。由于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培训需要较高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员对解剖熟悉,还需要熟悉超声下的图像并能完成超声引导下的穿刺[18]。对于超声解剖结构采用学员之间相互进行超声波扫描,但是由于住培学员比较年轻,对于临床中常见的老年患者或儿童的超声下解剖结构并不能进行有效学习,为此,在公众号中详细标注探头的选择以及放置的体表位置,展示标准的超声图像及视频,以便学员临床学习时有准确的识别目标穿刺部位。对于穿刺练习,由于避免猪肉模型的制作困难、保存时间短、价格昂贵且并并不能显露外部解剖的缺点[19],课程中采用的穿刺模型为凝胶模型,可重复使用且方便保存,由于其具有高温熔化,低温凝固的特点[20],还可制作更复杂一些的血管穿刺模型,但存在无法模拟真实情况下穿刺手感的缺点。

综上所述,公众号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住培学员对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课程的满意度,改变其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快速、准确的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促使住院医师更快速准确地掌握该技能。但是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不断实践和反馈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公众微信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