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2023-09-01余碧菁贾丽霞郑娟娟郭佳和马国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利钠库巴人脑

余碧菁,贾丽霞,郑娟娟,郭佳和,马国斌

作者单位: 350007 福州市,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心内科

急性心力衰竭是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心脏排血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充盈和心肌收缩减慢。近年来,高血压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约占14.1%[1]。螺内酯是一种具有明显利尿作用的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但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欠佳[1]。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脑啡肽的结合体,其可抑制脑钠肽(BNP)的降解,提高缓激肽及其他内源性神经肽含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其疗效优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提高心功能,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2]。现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缬沙坦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5~71(61.41±5.69)岁;高血压分级:Ⅰ级31例,Ⅱ级14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2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收缩压(SBP)为(165.15±34.82)mmHg,舒张压(DBP)为(108.75±22.76)mmHg。联合治疗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6~72(60.98±6.02)岁;高血压分级:Ⅰ级30例,Ⅱ级15例;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20例,Ⅳ级14例;SBP为(166.22±35.36)mmHg,DBP为(109.22±23.13)mmHg。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2)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1)因心源性休克等心脏病而不适合开展静脉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者;(2)合并急性脑卒中、心律不齐、心肌肥大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平喘、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予以螺内酯20 mg/次,口服,2次/d。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Singapor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Private生产)100 mg/次,口服,2次/d,连续用药2个月。联合治疗组在缬沙坦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007 5 μg/kg,静脉注射,连续用药5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压:采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定2组治疗前及2个月后的SBP和DBP。(2)心功能指标、心率(HR):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HR[3]。(3)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胱抑素C(CysC)水平: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CysC水平,检测方法:取患者静脉血5 ml,在1 500 r/min的离心机中高速离心30 min,取血清,放置在-80 ℃冰箱中保存,采用酶标法[4-5]测定血清cTnI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6]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胸痛、乏力、呕吐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7]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胸闷、心悸、气促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为有效;患者胸闷、心悸、气促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缬沙坦组(95.56% vs. 71.11%,χ2=9.680,P=0.002),见表1。

表1 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比较 治疗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SBP、DBP低于缬沙坦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比较

2.3 心功能指标、HR比较 2组治疗前CI、CO、LVEF、HR及治疗2个月后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缬沙坦组CI、LVEF高于同组治疗前,HR低于同组治疗前,联合治疗组CO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CI、LVEF高于缬沙坦组,HR低于缬沙坦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R比较

2.4 血清cTnI、NT-proBNP及CysC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cTnI、NT-proBNP及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cTnI、NT-proBNP及CysC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缬沙坦组(P<0.01),见表4。

表4 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cTnI、NT-proBNP及CysC水平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出现头痛2例,总发生率为4.44%(2/45);缬沙坦组出现头晕、胸痛、乏力、呕吐各1例,总发生率为8.89%(4/4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673)。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慢性病,而急性心力衰竭是其常见并发症。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心律不齐等均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负荷增加以及CO降低,造成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肺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8]。近年来,临床尽管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上有了长足进展,但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SBP、DBP低于缬沙坦组,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可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此外,治疗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CI、LVEF高于缬沙坦组,HR低于缬沙坦组,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HR。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由DNA重组而来的BNP,其能与鸟苷酸环化酶耦合受体结合,而增加BNP含量,使平滑肌细胞舒张,扩张动静脉,可有效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促进钠排泄,进而起到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还可通过减少肾素、醛固酮等物质的释放,促进血管收缩,改善肾功能[10]。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并能明显降低HR[11]。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中性肽链内切酶NEP抑制剂,沙库巴曲的代谢物LBQ657是脑腓肽酶抑制剂,可升高机体缓激肽、肾上腺髓质及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含量;缬沙坦是一种ARB[12]。因此,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抗心肌肥大及纤维化、扩张血管的双重作用,可促进钠排出,降低NT-proBNP水平,进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住院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人脑利钠肽结合,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HR,改善心功能[13]。

cTnI是肌钙蛋白中的一个亚基,具有稳定、低分子量和高反应性,在机体发生缺血性心肌损伤时其水平表现为快速升高。NT-proBNP是脑钠肽激素原在细胞分裂后不活跃的N端片段,稳定性较好,心功能损伤时NT-proBNP水平表现为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增强,NT-proBNP水平降低[14]。Cys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参与多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外源性BNP,在降低血压、稳定水盐平衡、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循环阻力、降低血容量及心肌前后负荷上具有重要作用,可减轻心肌损伤,进而使cTnI、NT-proBNP、CysC水平降低[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缬沙坦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cTnI、NT-proBNP、CysC水平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缬沙坦组,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可更有效地减轻心肌损伤,增强疗效,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增强疗效,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及HR,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钠库巴人脑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芥末糖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