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成效及问题

2023-08-31李晓梅许春燕秦积翠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小学教师样本

李晓梅,许春燕,秦积翠

(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现“互联网+教育”,探索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方式[1]。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2]。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3]。“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中教育领域改革重要趋势,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要立足于“互联网+教育”这一时代背景。

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乡村小学教师,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城市小学教师所处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其专业发展水平能够代表网络信息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本研究聚焦城市小学教师,以甘肃省兰州市不同类别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问卷有效率99.25%。选取样本学校30名教师进行访谈,同时深入教学一线课堂听课,搜集了翔实的信息资料,力图客观呈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及问题,以期为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言献策。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解读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4]。我国学者叶澜、白益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5]。朱旭东、李琼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6]。2012年我国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维度十三个领域[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网络的普及应用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技术、资源及教学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新内涵。本研究立足研究需要,借鉴我国学者钟苇笛对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8],参考国内外其他专家学者对专业发展内涵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以技术作为内容、环境、途径、手段和方法,小学教师在其专业生活中,在外部环境支持和自身主观努力相互作用之下其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养不断更新、丰富和提升的专业发展过程。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学校重视信息技术资源配备和教师培训

研究发现,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小学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革新提升教育质量的价值,尽可能配备信息技术基本设施、创造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从接入互联网的情况看,每个教室都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占92.44%,没有接入互联网的仅占0.25%。从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情况看,76.07%的教师都有学校配备的电脑,没有电脑的仅占1.76%;从学校提供的教师学习网上交往平台看,67.25%的教师用于校内校外交流,18.64%的教师用于校内交流,学校没有提供网上学习平台的仅占13.1%。

重视教师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培训也是当前城市小学的普遍做法,应该将教师培训视为教育组织落实教育发展战略,谋求变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9]。从样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方式看,主要有校内理论培训、校内实践培训、校内合作小组、网络在线学习、校外理论学习、校外实践学习及其他等形式,其比例分别为:89.92%、80.92%、69.52%、86.9%、74.81%、59.45%、9.07%,可以看出,样本学校更加重视校内理论与实践培训,样本学校教师也比较重视网络在线学习。数据显示:82.37%的学校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没有专门指导教师的占16.12%;绝大多数学校都能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但培训频次有所不同,其中48.87%的学校按学期进行培训,15.11%的学校每周进行培训,16.62%的学校按月进行培训,11.59%的学校按年培训,没有相关培训的仅占7.81%,由此可见,大多数学校重视教师信息素养培训。

2.教师初步建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研究数据显示:80%以上的教师认为利用互联网能很好地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理念、掌握教育技术,认为没有帮助和不清楚的仅占3.27%和1.51%,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对提升专业水平的价值;45.34%和34.51%的教师认为网络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或较大,认为帮助较小或没有帮助的仅占1.26%和0.25%,这说明样本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通过网络平台的价值并主动通过网络发展平台充实提升自己;47.36%和36.78%的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的动机分别来自教学需要和自身发展,参与动机来自学校要求和评职称的需要及其他的仅占15.78,这说明样本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培训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参加培训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八成以上的教师具有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内部动机;对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的关联很了解的教师占23.68%,部分了解的占55.16%,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明确认识,这对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8.61%和39.04%的教师对于“互联网+教育”背景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说法持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态度,说明样本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教育”这一时代背景对教师职业带来的影响,意识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新的时代背景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工作中需要帮助时(如遇到难题、缺少教学资料),首选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的做法,51.89%和37.53%的教师持十分赞成或赞成态度,这说明绝大多数样本教师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助力,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到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

综上分析,样本教师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对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赋予自身的责任,也初步感受并意识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的巨大助力,样本教师已经初步建立“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3.教师具有利用互联网施教的理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调查发现,在网络信息背景下样本小学教师在适应信息化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在教学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施教,而且能够主动把通过自主学习、培训等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数据显示:样本教师利用互联网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备课、与家长交流、发布通知、布置作业、与学生交流、进行学生学业测评等方面(见图1),其中利用互联网备课占92.7%,与家长交流、发布通知各占60.2%和57.93%,这说明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工作,已经具备利用互联网施教的理念,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拓展资源备课成为教师的普遍做法,与家长交流、发布通知也已经成为利用互联网的主要方面。

图1 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内容

数据显示:22.42%和42.32%的教师能够把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应用很多或较多,这说明大多数教师不仅具有把培训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运用于日常教学的理念和意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中能运用2~3个及3个以上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的教师分别占54.66%和19.14%,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至少熟练掌握两个以上教学软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41.31%和32.49%的教师知道的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相关的网站数量分别1~2个和2个以上,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具有关注或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网站进行学习的意识或习惯;对信息化教学设备具体应用情境十分了解的教师占14.86%,较多了解的教师占33.5%,一般了解的占45.84%,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平时教学多次运用有关;对制作课堂数字教学资源(如PPT、微课)十分熟练的教师占16.37%,比较熟练的教师占47.61%,一般的教师占30.23%,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掌握了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4.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主动自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学习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不同层级学校的重视,研究数据表明,72.54%的教师近3年参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校内培训,64.74%的教师能够把学校组织的培训内容较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培训内容没有反馈应用的只占很少比例(见图2)。这说明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已经成为样本学校的主要举措,教师通过把培训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实践提升熟练程度,一方面有利于主动地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图2 教师对学校组织的培训内容的应用情况

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主动进行专业学习也成为样本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执教能力的主要方式,数据表明,样本教师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专业学习(如加入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同行交流)的频率经常占36.52%,一般占44.58%,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就已经具有利用互联网进行专业学习的意识并能身体力行。网络信息背景下,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主动自学不仅能够极大开阔教师视野,拓展知识面,不断丰富优化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大多数样本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内容由高到低主要有查找资料、参加研讨会、自主探寻解答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观看名师名课、工作联系需要等,学校要求的学习仅占24.18%(见图3),这说明,通过互联网主动学习查漏补缺已经成为初步成为样本教师的习惯。

图3 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样本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考察发现,虽然样本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不断转变观念,初步建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意识薄弱、专业发展理念亟待更新

研究发现,样本小学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网络信息时代自身面临的挑战,能够在教学中运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施教,同时认识到了网络学习提高的重要价值,初步建立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但其认识仍然是浅层次的,专业发展理念亟待更新。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模式了解有待深化。调查显示,虽然50%以上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是了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但仍然有40%左右的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了解不多,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多次提到课堂运用PPT、几何画板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兴趣、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对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认识,课堂观察也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施教,但教学过程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形式来组织,存在为展示信息技术而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好多教学内容利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等工具效果更好,但老师们非要用视频、音频、动画等信息技术工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后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在公开观摩课中更为明显。”Y小学的校长这样说。

第二,教师看重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的价值,忽视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价值。研究数据显示,样本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日常教学需要、公开课需要、教学研讨比例最高(见图4),这说明样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主要与教育教学有关,反映出教师比较看重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的价值,而没有明确认识到互联网承载的信息技术对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不强。

图4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

第三,教师利用互联网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内生发展动力的缺失更能反映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的本质[11]。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教师在工作学习方面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50%以上的教师选择查找教学资料及研讨会的网上学习、自主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自主观看名师名课、联系工作(见图5),这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大多数教师运用互联网学习主要出于教学工作查漏补缺的需要,而对通过互联网专门学习充实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水平的意识则相对薄弱。

图5 教师在工作学习方面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

关于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关联的认识,仅有23.68%的教师表示很了解,70%以上教师表示了解部分、了解一点或不清楚,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关联的了解仅限于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或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明确的认识,这说明样本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比较模糊。L小学的牛校长认为“理念更新不及时,对一些信息化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接收不及时、不全面,无法将新的信息化手段及时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目前L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见,城市小学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发展理念,提升主动利用互联网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

2.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数量有限、途径单一

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教师是学校发展与变革的最重要基础[12],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衡量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样本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比较薄弱,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相对较少,运用途径单一,方式的重复性高,施教效果不尽理想。

第一,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数量少,形式单一,利用效率不高。从样本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数量及掌握程度来看,22.67%的教师仅用到一个,54.66%的小学教师能用到2~3个,能用到3个以上的占19.14%。这组数据说明,样本教师熟悉并掌握的数量较为有限,掌握多个信息技术工具的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形式单一,主要以PPT制作技术为主,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工具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用得较多。疫情网课期间教师选用的熟悉的教学平台和工具有限,也说明了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数量少,形式单一的问题。C小学王校长认为,“对互联网教学用具的使用不熟悉,信息化资源的繁多,有时无法高效利用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C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都说明样本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比较薄弱,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第二,教师对专业网站了解不深入,利用率不高。研究数据显示,70%的教师知道1~2个或2个以上的网站,知道一个的占15.62%,不清楚的占10.58%,说明大多数教师知道多个相关网站,但了解程度不高,利用机会不多。小学教师关注了解的专业网站主要有教育部课程资源平台、课题申报平台及小学课程资源网等。从样本教师了解的网站数量和利用率来看,数量有限,大多数教师关注了解的网站都与本专业课程教学及资源利用有关,专业拓展性网站关注较少,较少关注课题研究网站,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来看略显单薄。从网站利用率来看,大多数教师主要通过相关网站浏览信息、下载资料,观看优势课程视频,少数教师能通过网站获取有效信息,多数教师对网站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仅限于必要时浏览信息、查找所需资料,这说明样本小学教师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网站利用率不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学校信息技术资源条件有待优化

如前所述,样本学校都比较重视本校信息技术基础条件的改善,但深入考察发现,样本学校提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只是满足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的基本需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投入很少。大部分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教师研修中心或教师发展中心,对于如何有效通过信息技术条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没有长期的规划,前期投入的资源设备经年使用,好多教学设备陈旧,利用效果不佳。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购置的台式电脑只能在学校内使用,电脑配置低,速度慢,故障多。二是信息技术设备类型单一,数量有限,软件安装不合理。目前,样本学校安装的信息技术基础设备主要有智慧黑板、幻灯机、几何画板、录音设备等,条件好的学校购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多的学校购买白板软件通过智慧黑板使用,智慧黑板虽然下载了多种APP,但教师不会使用、不常利用的较多,使用率不高。从形式上看,样本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条件仅限于满足教学,对于如何有效使用、合理利用没有规划,个别老师反映:“教室大屏幕、个人手机,安装了太多的办公APP,挤占内存,又加之办公室网速慢,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三是未能给教师提供满足自学需要的网络资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购买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网络资源是学校助力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样本学校对网络资源重视不够,很少有学校专门购买专业学习资源平台权限。教师普遍反映:“常用的百度网站,视频网站,收费过高,不利于老师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和更新知识。”

4.教学过程重视信息技术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忽视实际效果

研究发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样本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存在“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情况”,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进行授课时更多注重教学手段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忽视实际学习效果。

数据显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备具体应用情境了解不够深入,认为十分了解和很了解各占14.86%和33.5%,45.84%的教师了解一般,不了解的占5.79%。这说明教师对在哪一种情境选用哪一种信息技术设备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时间对信息技术设备的选用主要考虑是否生动活泼,是否丰富多样,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S小学的M老师说:“现在大家都习惯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用得最多的是PPT课件,好多时候注意形式的丰富性,忽视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有效性,很少有老师去关注使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媒体手段的不同之处及各自的利弊。实际上有些课程内容更适合黑板等传统手段。”

英国学者艾薇儿·拉夫莱斯在其著作《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技术应服务于教学而并非就技术而技术,在技术应用于教育方面,我们必须要秉持一种有理有据和批判性的态度[12]。样本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忽视实际效果的做法无形中也影响了其专业认知和执教水平。

5.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执教理念存在偏差

网络信息背景下,教师的执教理念不仅影响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而且更深层次上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样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执教过程中的理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设备辅助学习持否定态度。教育技术的互动能力及其对信息的储存、处理和各种展示方式都为积极学习和经历式的学习提供了可能[1]8。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机会逐渐增多。从信息设备本身的功能来看,信息设备的使用方便学生查找资源、拓宽视野,学习中使用信息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等信息素养,信息设备在自学为主的课堂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利用信息设备辅助学习是当前普遍受到认可的学习理念。

数据显示:对于是否赞成学生在学习中使用信息设备来学习,样本教师意见不一,持赞成态度的占38.54%,中立态度的占35.77%,不赞成的占25.69%,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设备辅助学习持否定态度。在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一味拒绝学生使用信息设备辅助学习显然不合时宜,如何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电子书包等信息设备提升学习效果才应该是小学教师思考探索的主要方向。

第二,缺乏网络信息资源甄别和信息权益意识。网络以其庞大的承载能力包罗海量信息,同类信息数量繁多、良莠不齐成为网络资源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掌舵手”和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在庞杂的信息中学会甄别、选择和正确地使用信息,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14]。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精挑细选的甄别意识和重视信息资源权威性的意识。数据显示,36.52%的样本教师对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权威性不够重视,41.82%的样本教师在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时对信息权益问题不够重视,这说明部分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其甄别和信息权益意识匮乏。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小学教师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