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趋势分析及预测*

2023-08-28张莉方艳梁爽爽王恬李银河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7期
关键词:发病率趋势宫颈癌

张莉,方艳,梁爽爽,王恬,李银河

430015 武汉,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妇产科(张莉、方艳、梁爽爽、李银河);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妇产科(王恬)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三大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根据GLOBOCAN 2020估计2020年全球女性宫颈癌世界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3/10万和7.3/10万,中国女性宫颈癌世界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7/10万和5.3/10万[1]。根据GLOBOCAN 2020的癌症估计值和联合国的人口预测值推算,2022年中国约有11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6万死亡病例[2]。宫颈癌治疗费用高昂,平均费用约为2.7万元/人次,且治疗费用有增加趋势[3]。宫颈癌将给我国妇女、家庭、社会以及医保系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亟待有效的防治。尽管国内已经开展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但逐年增加的宫颈癌发病率仍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通过收集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全国、城市及农村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为防治宫颈癌的疾控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收集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资料中ICD-10编码为C53的宫颈癌粗发病率及发病人数[4]。

1.2 宫颈癌粗发病率的趋势分析

利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版软件分析发病率趋势。计算2004~2017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并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其结果用AAPC值及95% CI来表述,AAPC可用于评估发病率趋势,其为正数时表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6]。

1.3 宫颈癌粗发病率的预测分析

以2004~2017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妇女宫颈癌粗发病率为基础,利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2018~2027年宫颈癌发病率。灰色系统的原理及拟合方法参考Zhao等[7]的研究。预测分析使用在线SPSSPRO(https://www.spsspro.com/),一款集成专业统计方法与数据算法于一体的在线式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2 结 果

2.1 2004~2017年各年龄段宫颈癌粗发病率情况

2004~2017年全国总体及城市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大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至45~49岁年龄段达到顶峰为28.39/10万、28.86 /10万,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较晚达到峰值,农村地区随年龄增长至50~54岁年龄段达到顶峰为30.23 /10万(表1)。与此同时,全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宫颈癌均好发于35岁以上人群。

表1 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各年龄段宫颈癌粗发病率情况(平均值1/10万)Table 1.Crud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by Age Group in Cancer Registry Areas in China, 2004~2017 (Mean=1/100,000)

2.2 2004~2017年宫颈癌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变化情况

2004~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新确诊病例数由2 435例增加至36 740(增加14.08倍),粗发病率由8.55/10万增加至17.07/10万(增加1倍);城市新确诊病例数由1 876例增加至17 558(增加8.36倍),粗发病率由8.84/10万增加至16.53 /10万(增加0.87倍);农村新确诊病例数由559例增加至19 182(增加33.31倍),粗发病率由7.69/10万增加至17.60/10万(增加1.29倍)(表2,图1)。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确诊病例和粗发病率均在增加。

图1 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人数及发病率情况Figure 1.New Cases and Crude Incidences of Cervical Cancer in Cancer Registry Area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7

表2 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情况及趋势Table 2.Incidence and Trend of Cervical Cancer in Cancer Registry Area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7

2.3 2004~2017年宫颈癌发病率趋势分析

2004~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的总体粗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对应AAPC值为5.75%(95% CI: 5.18~6.33,t = 20.25,P < 0.001),并且城市和农村宫颈癌的粗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的AAPC值为4.91%(95% CI: 3.85~5.98,t = 10.29,P < 0.001), 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的AAPC值为6.19% (95% CI:5.20~7.18,t = 14.01,P < 0.001)(表2)。

2.4 宫颈癌粗发病率预测

根据模型预测,预计到2027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粗发病率将分别上升至28.09/10万、26.17/10万、27.48/10万,分别较2017年增加64.56%、58.32%、56.14%(表3)。

表3 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率(1/10万)灰色模型拟合计算结果Table 3.Results of Crud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n Cancer Registry Areas by Grey Dynamic Model

3 讨 论

宫颈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和社会经济不平等,中国的宫颈癌负担很高,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重大差异[8]。本研究发现宫颈癌好发于35岁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农村地区妇女粗发病率峰值年龄为50~54岁较城市地区45~49岁的峰值年龄更大。宫颈癌病例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粗发病率的增速。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增速更高。预计到2027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粗发病率将分别上升至28.09/10万、26.17/10万、27.48/10万,分别较2017年增加64.56%、58.32%、56.14%。

本研究中关于宫颈癌好发年龄与35岁以上,且集中在45~54岁年龄段,与姚立丽及苏丰明等的研究一致[9-10]。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流行密切相关[11]。一项研究表明全国总体高危型HPV流行率为17.7%,高危型HPV阳性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稳步增加,在45~49岁的女性中达到峰值[12]。目前宫颈癌35岁以上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升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2009年针对农村地区35~59岁妇女的免费宫颈癌筛查有关[13]。

本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更晚达到发病率的峰值。这可能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宫颈癌筛查水平不高有关。有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以至于参与宫颈癌筛查的人群更少,且相对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妇女距离医疗机构的距离更远,参与宫颈癌筛查较为困难[14]。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81.8%(2003年)、83.5%(2008年)、71.0%(2013年)的中国城市居民到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1公里,而61.1%(2003年)、58.0%(2008年)、56.7%(2013年)的农村居民到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1公里,而农村地区居民距离医疗资源更富裕的城市地区则距离更远[15]。农村地区妇女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缺乏对宫颈癌防治意识、未定期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村地区妇女在更高年龄达到发病率的峰值[16]。郑丹等[17]通过对2012~2014年贵阳市农村两癌筛查人员技术培训结果分析可知,仅有妇科检查项目的达标率从60%升至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达标率无显著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技术仍需提高。

本研究发现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确诊病例和粗发病率均在增加。最主要是因素是每年纳入全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范围越来越大,覆盖人口越来越多,导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确诊病例增加。其次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7.0%增加至2017年的17.3%,同时3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3.02%(2000年)增加至57.21%(2018年)[18]。由于宫颈癌好发于35岁以上女性,由于35岁以上人口比重的增加,宫颈癌的粗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最后,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改进对宫颈癌的粗发病率的增加是重要因素[19]。

2004~2017年及未来10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增速更高,这与2013~2017年沈阳市城乡宫颈癌发病率趋势一致[20]。李宏等[21]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1990~2019年全国宫颈癌粗发病率趋势呈上升趋势,增速为3.55%。李想等[22]分析2005~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数据发现全国、城乡宫颈癌标准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农村地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4.4%)速度高于城市地区(3.3%)。不仅如此,1989~2008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粗发病率增速分别为8.7%、5.6%、10.3%,农村地区增速高于城市地区[23]。

本研究仍有部分不足之处。首先是《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收录的是符合国家肿瘤登记水平的登记处资料,以及随着工作开展,每年都有新登记处被收录进入年报,对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有一定影响,但是更加丰富的数据,对未来分析宫颈癌的发病率更有帮助。其次,2017年以前HPV疫苗接种未在国内普及,本文对宫颈癌粗发病率的预测未考虑HPV疫苗接种对未来宫颈癌发病率的影响。尽管现阶段HPV疫苗接种在国内已开展,但接种率较低,如上海市9~45岁女性HPV疫苗全程接种率为2.83%[24]、太原9~14岁疫苗接种率为1.9%[25]。目前较低的HPV接种率暂时难以从根本上逆转宫颈癌粗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

灰色预测模型所需样本量小、计算简单,通过累加生成数列可增强原始数据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减少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建模的拟合精度高,适用于肿瘤的短期预测[26]。本研究预测2027年全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粗发病率将分别上升至28.09/10万、26.17/10万、27.48/10万,呈上升趋势。HPV疫苗接种和早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有效途径[27]。国外三剂进口HPV疫苗价格为1 740~3 954元不等,这是疫苗推广的一个重大障碍,加上公众意识缺乏阻碍了疫苗的接种。据调查仅有50.7%城区和34.6%农村女性愿意接种HPV疫苗,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28]。随着HPV疫苗国产化以及规模的扩大,价格下降,将有利于推动疫苗的接种。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要求到2030年妇女的宫颈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宫颈癌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0%以上[29]。全国各省份疾控部门应普及HPV疫苗免费接种及适龄妇女的宫颈癌早期筛查工作,重视一级预防工作,实现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逐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声明:本文全部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并承诺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资料等已按照有关规定保存,可接受核查。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文章版权:本文出版前已与全体作者签署了论文授权书等协议。

猜你喜欢

发病率趋势宫颈癌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趋势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初秋唇妆趋势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