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提升跳跃能力

2023-08-27李源颖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散点学练体操

李源颖

在2022年度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课展评活动中,笔者设计了田径运动(水平二)大单元教学计划和18个课时的教学计划,执教水平二(四年级)《田径运动大单元》(第7课时)一课,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和展示细节呈现如下。

一、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田径类运动跳远项目中一种比较基础的跳跃方法,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连贯动作组成,其教学重点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教学难点是准确、有力地踏跳,能发展学生弹跳力、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敏性,提升跳跃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敢于尝试与挑战,喜欢体育运动,有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等跳跃体验,具备一定的跳跃能力,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游戏和比赛,但对田径运动项目中跳远技术动作的运用、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等还比较陌生,其跑跳结合能力、弹跳能力等还有待提升。

三、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深入分析,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降低技术要求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的游戏中,学习和体验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知道其项目所需体能的简单学练方法等。笔者一是利用小块瑜伽垫自制“踏跳板”解决常态跳跃课中受场地限制练习密度小的问题;二是利用体操垫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水坑”“河沟”“台阶”,3名学生1组在跳跃各种障碍的生活场景中合作练习“上一步找准踏跳垫跳跃”“助跑几步准确有力踏垫跳跃”“跳跃一定高度和远度障碍”。学练分组多、人数少,让每名学生有事可做,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课中不仅让学生能学、会学、爱学,且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擂主挑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跳远规则融入学练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一物多用,物尽其用,旨在构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片段呈现及设计意图

片段1:学练准备。

1.一般准备活动

组织教学:学生分小组利用本节课将要使用到的所有器材“踏跳垫+小组垫+体操垫”散点摆放在场内作为障碍物,紧接着播放学生喜爱的动感音乐《奔跑吧,兄弟》,玩“贪吃蛇绕障碍”游戏,从1名学生变3名学生到6名学生……直到全班学生成一条“长蛇”。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置场地既能避免课前过度布置场地增加体育教师的负担,又能培养學生的动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升级版的“贪吃蛇”游戏替代枯燥的慢跑热身,巧妙地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器材以“障碍物”的身份“走”进课堂,提高器材使用率的同时,为主教材情境设置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声笑语的游戏中进入课堂。

安全提示:场地设置障碍物散点摆放时,提醒学生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距离不够时及时调整。

2.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教学:跟随音乐节奏不间断地从游戏自然过渡到集体散点趣味模仿教师动作,教师有感染力地带领学生一起律动起来,以各种跳跃为主的韵律操作为专项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不间断的动感音乐衔接为了更好地保持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有针对性地活动肩、腰腹、膝、踝等关节,为主教材蹲踞式跳远学练做好充分准备。

安全提示:在散点摆放的障碍物之间自然站位,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动跳跃时相互碰撞。

片段2:学练蹲踞式跳远。

1.自主尝试

组织教学:学生尝试用学过的跳跃方法(单脚、双脚、单双脚交替等)跃过散点摆放的障碍物,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哪种跳跃障碍的方法更轻巧、更安全。教师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找出跳跃方法接近蹲踞式跳远的学生,并让其进行展示,引出本节课学练的主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学习过的一些跳跃方法,在复习中寻找比“单脚跳”“立定跳远”更省力、更安全的跳跃方式,明白跳跃运动是生活中常用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安全提示:跳跃障碍时注意避让,避免碰撞。

2.跳跃障碍

组织教学:3名学生1组自主设置场地,利用体操垫横向、折叠、纵向等不同的摆放方式,创设“小河沟”“小台阶”“大水坑”的真实生活场景障碍,借助自制小瑜伽垫做“踏跳板”踏跳,让学生在趣味跨越各种障碍的体验中,循序渐进地体会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教师巡回学练过程中提醒学生场地设置的安全距离。

场景1:横向摆放体操垫当作“小河沟”,让学生通过上一步踏垫练习准确踏垫,了解踏线犯规的规则;熟练后过渡到3~5步助跑踏垫,重点学练助跑与踏跳的衔接,让学生初步体会完整技术动作,感受双脚轻巧落地屈膝缓冲。

场景2:折叠体操垫当作“小台阶”,让学生结合跳跃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的真实场景体验起跳角度,感知有一定起跳角度是有助于提升跳跃远度的,引导学生在学练中学会采用前后移动起跳点的方式,调整助跑距离和步数,体会轻松有节奏的助跑、准确且有力的踏垫,继续巩固助跑与踏跳衔接流畅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起跳角度。

场景3:纵向摆放体操垫当作“大水坑”,加大障碍物的长度,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加长助跑距离和步数(7~11步助跑),体会远距离助跑与用力“踏板起跳”后的腾空感,跳过一定远度的障碍物。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学会”是“学以致用”,不仅是理解与掌握动作技能,还能将其运用于实践,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动作技术是学生练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精讲多练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因此,主教材学练让学生在不同真实场景的跳跃体验中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跳跃能力,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还使其理解跳跃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安全提示:为避免小组学练中发生碰撞,要求前一个组员完成返回击掌后,下一个组员才能出发。

片段3:擂主挑战赛。

组织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能和远度的“擂主挑战赛”。每组3名学生轮流担任裁判员,每名学生连续跳3次。第一轮为技评,比谁的动作更规范,且不犯规。第二轮比远度,在不犯规的前提下比远度与进步的程度。“小裁判”尝试判定跳远的有效成绩,并利用自编的“发带绳”标识同伴跳远的落点。根据“发带绳”的位置变化,自己和自己赛、小组同伴之间赛、小组之间赛。不同的对手,不同的赛法,多角度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乐在其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堂中的“常赛”,即课课赛、人人赛、多样赛,切忌为了比赛而“赛”,避免过度竞技化。为充分挖掘了比赛的“育人”功能,课中“擂主挑战赛”的目的就是“以赛促练”,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员,不仅能通过比赛竞争检验学练效果,还能在担任小裁判员时实践跳远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学会判定跳远的有效成绩,培养其责任心、专注力,及团结协作、坚持到底、积极向上的体育品质。

片段4:体能练习。

组织教学:体能练习共10分钟。前5分钟利用本节课所有器材,组内循环核心力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将器材间距拉大,明确练习要求次数,跟随音乐节奏,在体操垫上进行15~20次“剪刀腿”练习;在踏跳垫上进行25~30次“开合跳”练习;在小组垫上进行20~25次两人合作俯卧击掌练习,音乐间歇时组内进行轮换。后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散点不同形式的个人上肢力量支撑练习,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多人趣味组合搭拱桥,并轮流爬行钻过“桥洞”。

设计意图:以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为主的体能练习,作为本节课主教材的补偿性练习。笔者前5分钟利用不同器材做不同练习动作的方法,提高器材的利用率,规定练习次数,给予学生目标,提高练习质量。后5分钟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支撑力量练习,能有效缓解体能练习的枯燥,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坚持到底。

片段5:多元评价。

组织教学:课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抓课堂生成,进行及时、有效的多元精准评价,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激励。在练习中,教师除了表扬动作技术掌握好的学生,还要特别关注学练有困难的学生,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精准的提升指导。如,在跳跃“纵向體操垫”时,笔者发现一个胖胖的男生,竭尽全力也没办法越过纵向摆放的体操垫,因为急于求远度,技术动作也跟着“变形”。执裁的学生急得大喊:“单脚踏跳用力啊!”,笔者立即上前提醒学生把体操垫调整为横向,同时表扬练习学生的认真态度,表扬“执裁”的同伴积极帮助、懂得尊重,并降低对“小胖男生”的评价要求,只要他能采用规范动作跳过横向体操垫就为成功。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能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保护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更培养了团结互助、尊重彼此的优良品质。此外,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在互评中获得改进的信息和策略,感受同伴的关注,在良性的竞争中敢于突破自己,顽强拼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猜你喜欢

散点学练体操
散点透视“宋词运用唐诗”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体操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不典型散点图特征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