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评”一体化引领下的课堂实践

2023-08-27谭佐武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接球学练接球

谭佐武

在2022年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展评课活动中,笔者执教了《四年级篮球》大单元中的第6课时。本课根据展评活动要求,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结构化教学贯穿课堂设计了完整的学习活动,将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呈现出体育课堂的新样态。

一、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分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笔者围绕《四年级篮球》大单元第6课时学习目标、学情、场地器材、项目特征和本次展评课的运动负荷要求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且《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对此,笔者制订了以结构化知识与技能贯穿课堂,体现“学、练、赛(评)”有机结合与体能练习的教学思路。笔者执教的《四年级篮球》第6课时主要内容是传接球+投篮技术组合。教学中,首先“移动抛接球”让学生在4人合作中调动身体的空间感知力,一名学生移动到边线后转身抛球,下一名学生上前接球,抛球后的学生从右侧向前跑回队尾,以此循环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完成抛接动作都是向前跑动,学生体验球场向进攻方向跑位与合作意识。其次,“四人交叉传接球”学生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4人同时向中心点运球然后向右前方传球并排至该队尾,以此循环练习。然后“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多人轮转配合传球、接球并投篮。接下来是“传接球+投篮组合对抗练习”传球学生当防守进行对抗模拟比赛,在真实情境中巩固规则同时提升练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依次是“传接球+投篮比赛”以无对抗方式进行增强学生学练自信心,检验学练效果。最后是“HIIT训练”(专项体能练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由单个技术、组合技术、有防守的组合技术练习与比赛,层层递进展开教学,不仅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教学,还在合作中进行学练,让学生感知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练积极性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学生集体学练、分组学练、个人学练和合作学练中,教师要实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形成丰富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如,《四年级篮球》大单元第6课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有:

“集体学练”体现在“抢球游戏”中,学生分为4组,分别绕圈慢跑听指令变向跑或抢球;热身操熟悉球性;HIIT训练以碎步+滑步、前后跑+冲刺跑、双人对抗“冲冲冲”、核心力量为内容的篮球专项体能练习。

“分组合作学练”,4名学生1组进行“移动抛接球”练习,一人抛球下一人接球,抛完球返回队尾依次循环练习。“四人交叉传接球”,把每组学生分成4个小组站在4个方向,共同运球至中心点后按逆时针方向传球,以此循环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将学生分成8组,练习中一人传球一人对面接球并投籃,传球学生传完球后向侧移动绕过标志到达接球点成为接球者并投篮,依次循环进行。“传接球+投篮组合对抗练习”时,完成传球的学生上前防守形成对抗。“传接球+投篮比赛”方法相同无对抗。

“分组轮转讲解示范”在“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时分8组练习,其中水平高的2组投高篮框,然后在“传接球+投篮组合对抗练习”时,教师每次召集相邻2组学生讲解和示范,可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等待时间,增加练习密度。

“个人练习”,学生在“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传接球+投篮组合对抗练习”“传接球+投篮比赛”的排队等待时,学生自主进行各种姿势的原地运球。

通过以上方式学练以及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通过分享“投篮小技巧”,共同交流、互帮互助,本课最终运动负荷群体运动密度达80%左右,个体运动密度75%左右,运动强度145~165次/分。

三、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赛结合

本课主要是传接球+投篮技术组合学练,课中先学练后比赛。个人赛:在学练传接球+投篮技术前后动作是否更规范,进球个数是否增加;组内赛:在传接球+投篮比赛中,组内成员之间比比谁动作标准,谁进球多,谁能获得本组“投篮小达人”称号;小组赛:各组选出代表相互PK,看哪个组投篮个数最多,命中率最高。通过学赛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接球+投篮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关注学生本体,丰富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作用,能促使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状态,可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达成课堂目标,如,观察评价、展示或比赛评价、口头评价、肢体语言表达评价等,方法简单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整和反馈学生学习状态,指出改进方向,提高课堂效果。如,本课中,学生在热身操运球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会低头看球,便通过数字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运球能力。笔者在学生排队等待练习各种姿势原地运球时观察到,有学生能做出胯下运球,教师及时评价:“哇,你的下运球,既娴熟又稳,高手”。

本课主要是传接球+投篮技术组合学练,课中先学练后比赛,个人赛:学练前后自己进球个数是否增加;组内赛:比赛中组内比比谁进球多;小组赛:各组选出代表相互PK。通过3种形式的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技能、提升水平,能自我评价学练效果。课中笔者在巡视指导中,采用多样的口头评价,如,学生投中时评价“接球稳,瞄得准”“接球投篮动作连贯,发力协调,配合默契”“传接稳,出手又快,又准”“发力协调,姿势漂亮”;询问学生进球情况时,首先给予肯定,鼓励进球多的学生继续保持,主动分享“小技巧”帮助同伴,激励进球少的学生主动学习同伴的“小技巧”,积极思考,相信自己;学生未投中时及时精准指导和鼓励“角度高点、低点”“用力蹬地,瞄准篮框”“瞄准篮框,双手同时用力”“观察命中率高的同学并主动学习”“加油,相信自己可以的”等。用肢体语言表达,如,用肯定的眼神,加油手势,女生击掌,男生击拳,拍拍肩膀等,并结合口头评价多管齐下。通过关注学生课堂行为、练习情况,用精准、有效、多样的评价极大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习效果显著,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五、不足之处和改进策略

1.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融合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盈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课堂创新,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中,学生在传接球+投篮技术组合学练中,积极练习,自我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各组主要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了如何去创造性提高命中率和教学效果的手段。针对该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小组探讨,集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归纳、总结出如何提高命中率和练习效果的“小技巧”,从而获得成功和愉快的课堂体验,使他们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升课堂应变能力

一堂课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体育课堂并不是固定的封闭教学环境,会存在诸多偶发事件。如,笔者在设计本课之初已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季节安排了合适的运动强度,但当天天气突变,异常增温,课前教师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如,学生穿着上的改变、练习环节的微调、合作方式的丰富等,最后教学效果虽显著,目标虽完成,但个别学生由于高强度的练习导致身体负荷过大,出现了脸色泛白、肌肉酸软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累经验,眼里和心中皆是学生,提升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高效处理各类偶发事件,把偶发事件转变为课堂的一部分。

本课着力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实,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教学,将知识、技能、运用结合,内容衔接紧密,层层递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乐学、勤练、会练、有赛,充分享受运动乐趣,以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传接球学练接球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大树的日常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