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兼修呈现品质课堂 知行合一更显体育风采

2023-08-27伍彩霞刘利利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接球运球投篮

伍彩霞 刘利利

一、内外兼修呈现有效课堂

(一)以教学设计修于内

教学设计贯穿了课程实践的全过程,教案则是教学设计的直接体现。此次展评课的教学教案呈现了四川省内体育教师的智慧与能力,在现行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案设计也多种多样,均符合新发展阶段下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要求。相比较传统的教学设计,此次展评课教案中的大单元特征十分明显,围绕项目构成的要素而开展单元化教学,在单元化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最终将单元合并为整体,实现体育项目的教学成功。

以小学组《四年级篮球》为例,执教教师从熟悉球性、行进间运球、行进间运球+投篮、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传接球+投篮、运球+传球+投篮、无球或有球的技战术配合、攻防对抗和小比赛进行了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内容从单一技术到组合技术,再到技战术运用,最后到比赛,内容层层递进,难度由低到高,符合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

在研习多个参评教案后,能够深刻感受到省内体育教师队伍的实力较强,教案在专业板块的体现非常直观,但在学科融合的设计上缺乏自然、在课程思政作用方面的描述较少,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以课堂展示形于外

不管教学设计如何成熟和精彩,都要以1名教师+40名学生在40分钟的独特时空来呈现。既要执行设计的思路,又要实现设计的理念。首先要完整,其次要有实效,最后才是追求创新。三者取二即为好课,三者皆得实为难得。

以小学组《四年级篮球》为例,执教教师执教的是第6次课:传接球+投篮技术组合。首先,在慢跑中通过不断变换哨音进行变向跑和抢球的快速反应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胜欲望,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了多种球性练习的专项性准备活动。整个准备部分充满乐趣,动感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其次,基本部分由单一的传接球(移动抛接球和四人交叉传接球)到组合技术(传接球+投篮、传接球+投篮+对抗),最后到传接球+投篮比赛。整个课堂形式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6人进行分区域学练赛。整个环节涉及了篮球技术、跑位和技战术运用。该部分执教教师能够依据篮球项目特征,积极践行大单元教学理念,构建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篮球动作概念和掌握运球、传接球和投篮的基本技术。

最后,HIIT体能训练部分。从防守步法到原地小碎步接转身加速折返跑再到腰腹练习,紧扣教学主题,全面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协调等综合素质,落实了每节课10分钟左右的补偿性或发展性的体能练习要求。

(三)以科学评价促效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思考、主动锻炼、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以小学组《四年级篮球》为例,执教教师在整节课能够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和评价学生。如,有学生能够在传接球练习中互相呼应、积极沟通,执教教师则大声表扬该组学生能够团结协作;有学生投篮准确,执教教师则与该学生击掌鼓励;个别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执教教师则个别指导,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成功之后则积极表扬“你真棒!”“你的投篮动作真标准!”“恭喜你拦截成功!”……执教教师不吝惜对学生的有效赞美与表扬,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又肯定了学生的努力、进步与坚持。

总体上,本节课能够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学生在学、练、赛、评一系列活动中提高篮球技术,帮助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塑造体育品德。

二、知行合一更显体育风采

(一)“学、练、赛”实现“以体育人”

此次展评课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大量体育游戏等元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参与的兴趣。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育中,常常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进行课程的设计实践,虽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但不利于学生对于项目的理解。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基础与能力、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深入系统地研究教会、勤练、常赛和评价,从而实现“以体育人”。下文以小学组《四年级篮球》为例。

1.教會

教好一节课,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精准把握重难点。执教教师深钻篮球单元的教材内容,不仅把握教材本身的重难点,还分析研究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最后再依据学情科学设计本课重难点,为整堂课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手段的采用提供方向。

2.勤练

内容方面,整堂课从单一技术练习到组合技术练习再到技战术运用,最后到投篮MVP比赛,构建了结构化的练习形式。练习形式方面,从单人抛接球练习到两人传接球练习,再到四人传接球练习,最后到六人运传投练习,逐渐增加人数、配合度和练习难度,符合篮球项目的攻防特点。运动负荷方面,整堂课能够按照《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科学设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达到了140~160次/min,群体运动密度达到了75%,个体运动密度达到了50%。

3.常赛

该堂课的比赛形式为传接球+投篮比赛,计时三分钟,看哪个组、哪名学生的投篮分数高,既考验了小组团结配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传接球+投篮的频率,又考验了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面临有防守情况下投篮者的心理抗压能力,整体检测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二)“融、创、悦”提升育人水平

“融”是指学科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融合其他学科,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育体、育心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融入语文古诗词加强学生的运球节奏,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将体育与音乐学科融合,通过各种音乐节奏变换学习运球或者传接球。

“创”是指创设生动有趣、连续递进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体育课,丰富有趣的情境导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连续递进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篮球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认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和体能水平,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悦”是指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放松环节可以改变四列横排拉伸放松的方式,队形可以考虑三角形排列、圆形排列、蛇形排列以及散点定位。活动方式可以采用生生互动放松、师生互动放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诉,教师学会做学生的朋友,从而达到真正放松身心、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能够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笑脸,听到学生的笑声。

猜你喜欢

传接球运球投篮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比投篮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今天你投篮了吗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