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

2023-08-25矫克华李梅

高教学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文化自信教学实践

矫克华 李梅

摘  要:高校博物館是大学美育教学实践的“美育课堂”。美育教学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其价值就是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实现人格统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大力发展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大学生通过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去贴近国家历史,感悟中国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这也是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以美培根铸魂,加强高校美育,让博物馆成为高校“美育课堂”。高校博物馆具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基本功能,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就是将专业特色与美育教育文化相结合,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首先要将国家的教育目标放到首位,紧扣主旋律,把握美育教育的专业特点,努力把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特色和美育理念渗透到创作中去,让教科书中、博物馆中的藏品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促进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培育民族自豪感和高校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教学实践;美育课堂;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12-05

Abstract: The college museum i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room" of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lin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ts value is to enhance students' cognition of beauty, realize the unity of personality, and pursue a better life. Only by doing the best can we achieve the highest beauty.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y museums is to let college students get close to the national history through the cultural relics in university museums, feel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enhance their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national pride,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soul with beauty,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e the museum a "classroo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museums have three basic functions: coll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ey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national culture. The practi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y museums is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culture to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university museums should first put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first place, closely follow the main melody, grasp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strive to infiltrat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s of university museums into the creation, so that the collections in textbooks and museums can enter the students' real life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 of university museums. Promoting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y museu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national pride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university museum; teaching practice;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 cultural confidence; national prid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随着人文艺术教育理念在高校中的广泛传播,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许多高校博物馆仍停留在传统的收藏研究和知识传播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展现校史文化、传递大学精神、实现美育功能及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潜力。 事实上,高校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是保存和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发展,提升美育素养的地方。在当今高等教育中,高校博物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美育教学实践的重要课堂。

一  高校博物馆是美育教学发展的载体

高校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博物馆,是致力于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文化发展的公益性组织,它往往具有教学、科研、历史、文化、传承和展览等多种功能。美育,即通过基本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美的感受、鉴别和创造的能力。对于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来说,其育人原则注重对人生观的培养,可以说是人生观早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教育家陶行知说:“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让我们歌颂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审美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教育,狭义的美育,仅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即通过基本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美的感受、鉴别和创造的能力。美育教学可以通过启真扬善,陶冶心灵,来强化德育效应;通过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智育发展;最终按美的规律进行运动和锻炼,以美促健,健美合一。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及美育實践不仅对美育普及和美育理论的本土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国家民族自豪感的璀璨光芒,对我们当代的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美育实践需要有一定的载体与承托,不然就会变成没有基础的东西,不利于长期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以高校博物馆的美学特性与专业功能为支撑,通过多种形式的科研与教学服务,与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形成同频共振,将为高校美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平台。这种以高校博物馆为载体进行的美育教学创新实践,对于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乃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都具有显著的意义。因此,高校博物馆在美育教学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大力发展美育教学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对高校提出的新的重要目标。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将美育教学作为重要的一环。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界的后起之秀,相对于传统博物馆,其拥有得天独厚的高校文化资源和专业性研究力量。因此,无论从国家历史使命的实现,还是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来说,其都应当为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高校博物馆实际上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和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传承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基因的重要教育教学空间。“一个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这里的“大”不应仅指物理空间上的“大”,还应指“全面”的美育实践理念。高校博物馆所具有的丰富藏品是其服务美育教学的最佳资源,这些藏品记录着特定的历史风貌,承载着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以此为载体的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为大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大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提升整体素养,乃是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的核心功能与优势。

二  高校博物馆应肩负美育教学的使命

加强高校博物馆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底蕴,高校博物馆在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渲染浓厚的人文气息、了解历史、缅怀先贤、继承传统、承前启后和开拓创新等方面是一本立体的、直观的教科书。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并认为公民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康有为则提出博物馆可以“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认为“十年穷乡之读书,不及一日之游博物院”。由此可见,博物馆在20世纪初设立之时,就肩负着社会教育功能和培育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使命。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缩影,作为审美教育的特殊场所,有着见证民族历史和启发人生的作用。高校博物馆一般根据高等学校独特的学科与历史来建设,其既不应该被定义为传统的教学科研单位,也与社会中的公共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差别,其具有文物收藏保护、文化传承、教学辅助和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科研综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馆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后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博物馆作为传播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其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肩负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大众化的美育文化。藏品是高校博物馆研究工作的基础,而展品则可以认为是活化美育教育的文化产品,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博物馆激活美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博物馆所藏文物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展示模式的多样性。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高校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和各种展览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高校博物馆的传统展陈多为依靠馆藏珍品的稀缺性,采用单线时空,“一镜到底”的方式。这种方式加上极具专业性的讲解导览,虽然体现了高校博物馆展陈模式的专业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博物馆展陈模式的固化。因此,高校博物馆应注重多元与包容的发展模式,并在服务美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活化展陈的创新,通过对藏品的研究与阐释,加上对展陈方式的创新,拓展展览题材以丰富展示内涵,探寻藏品所蕴含的精神与文化价值,最终达到“活化”美育教育,使参观者能够沉浸其中,为高校美育教学实践提供文化承托,推进高校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博物馆通过活化展陈创新,对于提升高校美育教学质量,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及美育文化建设创新,乃至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博物馆在服务大学美育教学时,应遵循内涵式的发展理念,将美育与科教相结合,以发挥高校博物馆“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人生”的独特文化作用。同时,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要提高活化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研究和利用水平,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通过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丰富的文物资源激活在多维空间,让文物在传统的展示载体下真正“活”起来,焕发出新的魅力,让大学生在高校博物馆里得到真正的触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高校博物馆的展陈“活化”创新实践,是完成其美育教学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美育教学创新的有力补充。

三  高校博物馆是美育教学的具体实践

美育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美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高校的每位学生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于个体而言,美育教育是全面提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现“博物馆”与“美育”的相遇,让“高校博物馆”用“文化自信”的力量进行传播,这对于美育价值的形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博物馆藏品的陈列能够增强美育的融入感,其陈列语言对于藏品艺术内涵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能够充分融入美育文化的氛围中。高校博物馆服务美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不仅要致力于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使其感受到直观的文化艺术与视觉冲击,还要加强美育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以第一视角感受具体时代的文化内涵,自觉接受艺术的熏陶。这是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思想修养的重要创新。

美育教学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其价值就是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人格统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而美育就是美育、情操教育、精神教育,它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有关。以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服务大学美育教育实践,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和创新性的形式实现的,这种美育实践不仅体现了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而且鼓励教学实践活动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博物馆应从长期美育教学实践出发,以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为契机,将艺术课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和创新创业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中,开拓高校美育教育空间,丰富育人内容,提升育人成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高校博物馆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的特征,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的目标与政策出发,探索通过美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发现美、体验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以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作为高校美育实践的创新,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素养以及专业审美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有灵魂、新创意、具情怀及高尚品德操守的新时代大学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以美培根铸魂,高校美育教学是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因此,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实践作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丰富,是充分发挥高校美育功能,扩大高校育人成效,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引领文化潮流,建设美好理想和信念的重要纽带。将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融入大学生“美育课堂”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要求,全国高校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发挥好第二课堂育人延续的补充功能,实现育人的总目标。将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融入大学生“美育课堂”,有助于提升创新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它对培养具有灵魂、新的创造力、情怀、宽容和高尚道德的大学生及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关键作用。

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教学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将专业特色与美育教学相结合的典范。其主旨是让教科书及博物馆中的藏品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博物馆“美育课堂”要将文化与学校教育目标相结合,紧扣时代主旋律和美育教育的专业特点,努力把高校博物馆的专业特色渗透到具体的美育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作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作品,通过美育的感染,加强与专业艺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博物馆美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四  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开放、融合中转化与传承是其鲜明的标志。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首先要让文物活起来。那些收藏在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经历了几百上千个春秋之后,使每一件文物弥足珍贵,每一件都期待着世人打开其尘封的历史,重现其璀璨的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高校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弘扬中国教育精神,启迪人生。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就要立足挖掘高校馆藏的独特性和特质,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时代视角和前沿的美育教学手段去呈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是推动、提升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水平、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基础支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三处提到要用博物馆加强美育教学,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肩负着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使命、重大任务。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加强保护研究,坚守安全底线,深挖内涵,推动文物利用,激发交流活力,使广大学生在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变迁,触摸中国文化的脉络,吸收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

从民族复兴、文化自信中去提升和创新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高校博物馆在国家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是历史的、文化的和艺术的。对于学生来说,高校博物馆是学习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他们观察历史文化遗产、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窗口。高校博物馆的设立,让高校美育教育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的党建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要用民族文化的力量传播,形成更大的美育价值,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校美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落实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等相关改革措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同时,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应凭借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打造专属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美育文化创新实践的核心与特色。作为介于科研机构和文化创意研发之间的机构,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应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并综合运用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解说导览、角色扮演和动手实践等具有趣味的新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沉浸在文化之中。运用高校博物馆手册、辅助读物、口袋书和动画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活动和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和完善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实践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美育教学与高校博物馆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新媒体为辅助,将高校博物馆文化作为美育课堂的有效补充,这会成为高校美育教学實践的亮点和新模式。

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思政课这一重点课程的定位,突出重点,自信自强,保持正确的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从而产生更深的文化自信。高校博物馆的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敬畏和自豪,让学生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有了民族认同感,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有了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促进高校博物馆美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美育文化,是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时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陶行知.为生活而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6] 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8] 王一川.大学美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9] 黄忠敬.聚焦美育: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10]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1] 杨河.中国美育年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2] 刘巨德.向美而行:清华大学美育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13] 崔晋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14] 潘立勇.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第一作者简介:矫克华(1967-),男,汉族,北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景观设计、建筑室内设计、中国陶瓷史、明代青花瓷纹饰艺术史、东西方贸易陶瓷史。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文化自信教学实践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